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彰化綿豐洋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彰化綿豐洋行
圖片來自ltn

彰化綿豐洋行,為彰化市的街物建築,在日治時期為綿豐洋行,開設者為杜錫圭在戰後擔任彰化市在縣轄市時期的第一、二任民選市長。2016年《文化資產保存法》新修通過後,有民眾提報為文化資產,並由彰化縣文化局列冊追蹤;2017年1月14被楊姓所有權人無預警拆除,文化局緊急啟動暫定古蹟,並開罰所有權人200萬元。事後由文資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參酌台北市萬華區青雲閣案例,將現有遺構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並要求建商須將綿豐洋行「蓋回來」。所有權人不服提起訴願,經文化部作成訴願駁回決定,所有權人提起行政訴訟。2019年8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撤銷登錄歷史建築公告處分,縣府提起上訴。10月17日最高行政法院裁定撤銷彰化綿豐洋行的彰化縣歷史建築公告,以主構件已滅失,無建築物形體存在,後續恢復原狀困難重重,回復原狀後是否仍有其歷史建築價值,仍有疑義,裁定上訴駁回。判決一確定,所有權人火速僱工清除磚瓦碎塊、現址目前已整平。

沿革

彰化綿豐洋行在當時位於彰化市北門外31番地,主要販售各種油品和保險,包括機油、重油燈油、工業用潤滑油和運動靴、電扇等民生日用品,以及作為日本生命保險Template:Link-jp代理店和三菱商事特約商。其店主為杜錫圭,在戰後曾擔任彰化市縣轄市時期的第一任(1951年)和第二任(1954年)民選彰化市市長

說明

此建築在2016年12月被提報為文化資產,由彰化縣文化局列冊追蹤,文化局須在六個月內辦理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審議,且在任何工程進行前須知會文化局。其在2017年1月14日遭無預警拆除,在拆除工程進行至中途時,文化局在接獲民眾通知後,派員到場並啟動暫定古蹟的機制,而建築已在兩小時被夷為平地[1]。文化局在事後開罰土地所有權人200萬,所有權人因此提出行政訴訟,但一、二審都是文化局勝訴。其在2018年仍被登錄為彰化縣歷史建築,而未來新築建築的門面應仿綿豐洋行的樣貌。

2019年8月台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撤銷登錄歷史建築公告處分,縣府提起上訴,10月17日最高行政法院以主構件已滅失,無建築物形體存在,後續恢復原狀困難重重,回復原狀後是否仍有其歷史建築價值,仍有疑義,裁定上訴駁回,全案判決確定。最高行政法院裁定撤銷彰化縣歷史建築公告處分的判決一確定,所有權人火速僱工清除磚瓦碎塊、現址目前已整平,也圍起鐵皮圍籬變成空地,宣告近九十年的老屋就此消失於彰化市。

建築特色

彰化綿豐洋行的空間配置為前店後屋,其外牆為黃褐色十三溝面磚與洗石子,正立面為三開間兩層樓的格局,中央設有陽台,兩側二樓各開三條長窗[2]

相關條目

同為彰化市遭半拆的文化資產:

參考文獻

  1. 杜錫圭故居拆完了 文化局挨批慢好幾拍. 自由時報. 2017-01-15. 
  2. 彰化綿豐洋行. 國家文化資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