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禮卿
張禮卿,男,漢族,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前院長[1]、教授,博士生導師[2]。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3],入選人事部等七部委"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財政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獎,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等機漢族構做訪問學者,兼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秘書長等職[4]。
張禮卿 |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前院長
外文名稱----Liqing Zhang
民 族 ---- 漢族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荷蘭蒂爾堡大學
職 稱 ---- 教授
目錄
1人物簡介 2教育背景 3工作經歷 4現任職務 5主要成就 6榮譽和獎勵 7講授課程 8學術論文 9學術著作 10教材與工具書
人物簡介
現擔任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獲經濟學博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財政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曾在荷蘭蒂爾堡大學、世界銀行學院、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
兼任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及副秘書長、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金融學會理事、中國財經教育分會金融專業協作組主任委員、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主席、亞洲經濟專家會議(Asian Economic Panel, New York/Tokyo/Seoul)成員、中國證監會第12屆發審會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諮詢組成員、劉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學術委員、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學位委員。
研究領域為國際金融和宏觀經濟。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課題,研究內容涉及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資本賬戶開放、金融自由化、全球經濟失衡、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經濟全球化、匯率制度和貨幣國際化等。在《經濟研究》、《世界經濟》、《金融研究》和《國際金融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10餘本(包括主編和合著)。
近年來,作為亞洲經濟專家會議(AEP)成員、亞歐經濟論壇(AEEF)成員、德國開發研究院(GDI)中國地區協調人等,曾赴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挪威、日本、韓國、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巴西、香港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或進行公開演講。
教育背景
1984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系(世界經濟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7年畢業於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國際金融專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2003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6年在荷蘭蒂爾堡大學(Tilburg University)進修經濟學和國際金融。
工作經歷
1987年,在中央財經大學任教。先後擔任助教(1987-90)、講師(1990-94)、副教授(1994-99)和教授(1999)職務。
張禮卿 |
1995年2-5月,在世界銀行經濟發展學院(Economic Development Institute at World Bank, Washington D.C.)做訪問學者。
2004年9月-2005年5月,在美國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s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D.C.) 做高級訪問研究員。
2005年5月-9月,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環球研究院(Earth Institute at 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 做高級訪問研究員。
2009年2月,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太平洋和亞洲研究院(Research School of Pacific and Asia)講學。
現任職務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校學位委員會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
主要成就
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
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秘書長、學術委員、常務理事
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會財經教育分會金融學專業協調組主任委員
中國國際經濟關係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金融學會理事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學位委員會委員
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組委會主席
中國國際金融青年論壇副主席
劉鴻儒金融教育基金會學術委員
亞洲經濟專家論壇(Asian Economic Panel)成員
《金融研究》雜誌編委
《國際金融研究》雜誌編委
《國際經濟評論》雜誌編委
《金融論壇》雜誌編委
《國際金融》雜誌編委
《中國外匯管理》雜誌學術委員
榮譽和獎勵
2010 年,獲北京市第六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2009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7年,入選七部委"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
2005年,入選教育部首批"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
2004-2005年,獲中美富布萊特基金獎學金(高級研究學者);
2005年,《資本賬戶開放與金融不穩定--基於發展中國家相關經驗的研究》一書獲中央財經大學
2002-2005年度優秀學術著作一等獎;
2001年獲中央財經大學"安盛-國衛獎勵基金"優秀教學獎;
2000年,"發展中國家的資本賬戶開放"(《國際金融研究》1998年第3、4期)獲中國金融學會第五屆優秀論文評選三等獎;
2000年獲中央財經大學"涌金獎勵基金"青年學術獎;
張禮卿 |
1999年獲中央財經大學"華為獎勵基金"優秀研究生導師獎;
1992-1998年,多項科研成果獲中中央財經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勵;
1996年被評為財政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
1994、1995、1996年連續三年被評為北京市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1991年、1992年,"適度外債規模問題"(《經濟研究》1988年第8期)一文先後獲中國金融學會首屆優秀論文評選二等獎、中國金融教育基金"金晨杯"優秀論文獎。
講授課程
國際金融(本科)、國際金融體系(研究生)、國際金融專題研究(研究生)、國際貨幣金融理論前沿(博士生)、國際貿易探索(博士生)等。
研究領域和專長
國際金融體系、匯率制度、國際資本流動、貨幣自由兌換、外債理論與政策、開放經濟中的宏觀經濟政策、金融發展與金融自由化、經濟全球化、中國對外金融理論與政策等。
承擔課題
教育部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應急課題重大項目"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下的中國:宏觀經濟政策選擇和結構調整",(主持)。
北京市2009年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人文社科項目"全球金融危機及其對我國經濟和金融的影響",(主持)。
教育部2008年度"雙語教學示範工程《國際金融》課程",(主持)。
國家社科基金2005年度項目"我國外匯儲備與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主持)。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課題"我國金融體制改革與貨幣政策"子課題"金融開放與人民幣匯率改革",(主持)。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3年度應急課題"匯率改革的國際經驗及其對中國的借鑑",(主持)。
教育部"十五"科研規劃課題"金融自由化與金融脆弱性",(主持)。
財政部"九五"科研規劃課題"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開放",(主持)。
中央財經大學1997年科研課題"適度外匯儲備規模研究",(主持)。
國家外匯管理局重點課題"人民幣區域化問題研究",(子課題主持人)。
教育部教育教改課題"21世紀中國金融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骨幹成員)。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十五"科研課題"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與挑戰",(骨幹成員)。
中荷國際交流項目"中國金融改革20年回顧",(骨幹成員)。
財政部"八五"科研規劃課題"中國經濟增長波動及政策選擇",(骨幹成員)。
國家發改委合作課題"人民幣匯率研究",(骨幹成員)。
學術論文
"對外舉債必須考慮經濟增長能力" 《金融研究》(87、3)
"適度外債規模問題" 《經濟研究》(88、8)
"中國的外債形勢不容樂觀" 《中國社會科學院要報1988.10.30》
"外債管理的目標、政策和體制"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89、3)
"論外債規模的控制" 《金融研究》(89、8)
"亞洲國家的金融變革" 《亞太研究》(93、6)
"過渡時期中國銀行面臨的外部環境"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95.11)
"《核心原則》將產生深遠影響" 《金融時報》(97.8.8)
"亞洲金融危機的教訓" 《國際金融研究》(98.1)
"關於外資流入的經濟學分析" 《國際經濟評論》(98.3-4)
"論發展中國家的資本賬戶開放" 《國際金融研究》(98.3/4)
"用系統論觀點看全球經濟一體化"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98.6)
張禮卿 |
"亞洲國家如何走出困境" 《中國外匯管理》(99.3)
"論國際遊資的經濟影響" 《宏觀經濟研究》(99.5)
"智利的資本賬戶開放:一個從失敗走向相對成功的案例" 《國際金融研究》(99.5)
"國際遊資的監管及制約因素" 《國際經濟合作》(99.5)
"國際遊資:特徵、規模和成因"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99.6)
"論經濟全球化的成因、利益和代價" 《世界經濟》(99.8)
"異常的成功----印尼資本賬戶開放" 《國際貿易》(99.10)
"資本賬戶開放的政策性框架" 《國際金融研究》(99.11)
"加入WTO後中國外匯管理的進一步改革" 《國際金融研究》(2000.5)
"關於現代金融的一些理論思考",載《金融學科建設與發展戰略研究》(王廣謙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調整的長周期特徵及其對中國的潛在影響",《國際金融研究》(2003.1)
"警惕國際遊資流入:判斷和對策",《中國外匯管理》(2003.9)
"國際金融體系的歷史、現狀與趨勢", 《求是》(2003年11月下半月)
"人民幣升值壓力的形成與緩解", 《社會科學戰線》(雙月刊,2003.6)
"關注我國國際收支的持續擴大",《國際金融研究》(2004.1)
"人民幣匯率制度:現狀、改革方向和近期對策",《國際金融研究》(2004.10)
"調節國際收支順差 防止外匯儲備過度積累",《21世紀經濟報道》(2007年2月3日)。
"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業開放及其影響",《國際金融研究》(2007.3)
"從結構性角度看全球經濟失衡",《中國金融》(2007年6月)
"如何看待中國資本管制政策的調整",《國際經濟評論》(2007.10)
"評IMF新決定及其對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影響",《國際金融研究》(2008.1)
"中國對外經濟的失衡與調整",《國際金融研究》(2008.1)
"應該如何看待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9)
"出口是否促進了異質性企業生產率的增長:來自中國製造企業的實證分析",《南開經濟研究》(2010.4)
"量化寬鬆Ⅱ衝擊與中國的政策選擇",《國際經濟評論》(2011.1)
學術著作
《後金融危機時期全球經濟復甦、結構調整與制度變革》,主編,中國金融出版社,2011
《改革開放30年後的中國金融發展:機遇與挑戰》,主編,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
《匯率制度變革:國際經驗與中國選擇》,主編,中國金融出版社 2005
《金融自由化與金融穩定》,主編,人民出版社 2005
《資本賬戶開放與金融不穩定:基於發展中國家相關經驗的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
《發展中國家的資本賬戶開放:理論、政策和經驗》,主編,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0
《中國經濟增長波動與政策選擇》,副主編,中國財經出版社 1999
《中國經濟大趨勢:1995年》(劉佩瓊主編),參著,香港商務印書館 1995
《動盪·調整·展望----關於東亞金融危機的經濟學思考》(高成興主編),參著,中國經濟出版社 1999
《2000年國際金融報告》(王雪冰主編),參著,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0
《2001年國際金融報告》(劉明康主編),參著,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1
《2004年國際金融報告》(華慶山主編),參著,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4
張禮卿 |
教材與工具書
《國際金融》(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國際貿易概論》,主編,中國財經出版社1993 和1998
《中國經濟大辭庫·金融卷》(戴相龍主編),分卷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1994
《國際金融百科全書》(王傳綸主編),分卷主編,中國金融出版社1994
《國際金融原理》,合著,學苑出版社1989
《國際金融導論》,合著,中國財經出版社1991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理論》(劉光第主編),參編,中國金融出版社1992
《貨幣銀行學》(張玉文主編),參編,中國財經出版社1992和1994
《金融概論(修訂版)》(王佩真主編),參編,中國財經出版社,1999
參考來源
- ↑ 張禮卿簡介 ,鳳凰網, 2005-05-04
- ↑ 我院張禮卿教授榮獲第二屆「感動中財人物」 ,中央財經大學, 2023-09-15
- ↑ 東西問|張禮卿:全球金融安全網中,人民幣扮演何種角色? ,中國新聞網, 2024-10-14
- ↑ 張禮卿 ,中央財經大學, 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