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璁 | |
---|---|
|
張璁生於浙江溫州府永嘉(今溫州市龍灣區),世稱「張閣老」,是明朝嘉靖年間名臣。張璁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內閣首輔,他三度擔任首輔、革貪腐、清莊田,是「大禮議」事件中重要人物,以清廉奉公著稱。張璁著有《大禮要略》、《羅山奏疏》、《欽明大獄錄》、《霏雪編》等作品,於公元1539年逝世,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人物生平
張璁少好經學,博學多才,13歲作《題族兄便面》詩云:"有個臥龍人,平生尚高潔。手持白羽扇,濯濯光如雪。動時生清風,靜時懸明月。清風明月只在動靜間,肯使天下蒼生苦炎熱。"並對《三禮》(《周禮》、《儀禮》、《禮記》)造詣頗深。但七次進京科,名落孫山,曾在溫州羅峰學院聚徒講學。正德十五年二月,八應禮部試,獲雋。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明武宗朱厚照卒於豹房。遺詔迎取武宗從弟朱厚熜嗣皇帝位。四月二十二日,14歲的朱厚熜在奉天殿即皇帝位,頒詔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嘉靖元年。五月十五日,張璁於奉天殿補行殿試,中二甲進士,觀政禮部,從此進入仕途,年已四十七歲。
張璁50歲時有詩云:"一飯還三嘆,黎民正阻飢。"(《元日》)"有雪未為瑞,凶年正可悲。流民幾行乞,粒米不成炊。"(《對雪》)"年飢難獨樂,官冗得偷閒。"(《游蔣山》)。官吏的貪贓枉法,是政治腐敗,社會動亂的原因之一,亦是君主專制社會的大患。張璁上疏奏皇帝,依律治罪貪官污吏。嘉靖六年(1527)八月,張璁在掌管都察院時,向明世宗奏上《憲綱》(共95條),擇其中最急切者七條陳之。依照憲綱實行,可嚴肅風紀,整頓官員作風,提高工作效率。
嘉靖十四年(1535年)春得疾,張璁屢請致仕,世宗不允,為之親製藥餌。("以疾乞歸,上累諭固留,為之親製藥餌。"《國史傳》)張璁在朝房值班時昏暈過去不省人事者一天多("病又舉發,昏暈不省人事者逾日"《再乞休致》),因病情急劇加重,世宗不得已乃許致仕回家調養。
世宗多次派人去溫州瑤溪貞義書院看望張璁,並幾次下旨召張璁到京復任,但都因身體原因未能到京。("遣錦衣千戶劉昂視疾,齎手詔趣其還朝。至處州,疾作不果至。詔強起之,至金華,疾又作,乃止。"《國史傳》)張璁於嘉靖十八年二月,病歿於溫州,卒年65歲。世宗尚追悼不已,("帝在承天,聞之傷悼不已。"《明史·張璁傳》)。"賜祭葬有加,贈太師,諡文忠。"(《國史傳》)
家庭成員
長子:張遜志
次子:張遜業
三子:張遜膚
史書記載
《國史·張孚敬傳》
《明史·張璁傳》
《國朝典故》
歷史評價
1、《明史·張璁傳》:剛明果敢,不避嫌怨。既遇主,亦時進讜言。""他若清勛戚莊田,罷天下鎮守內臣,先後殆盡,皆其力也。持身特廉,痛惡贓吏,一時苞苴路絕。
2、《國朝典故》:孚敬剛明峻潔,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果於自用,休休之量,是其所短。上親按其古諡法,以其危身奉上,特諡曰文忠,眷顧之厚,終始不替雲。
3、《歧海瑣談》:剛明峻潔,一心為公,慷慨紀事,不避嫌怨。
4、《中國通史》:張璁"始終清廉自守,博學明辨,而勇於革新,可謂嘉靖朝難得的賢相,也是明代一少有的閣臣。
5、《昭代典則》:張孚敬奏革各省鎮守內臣及清勘皇親莊田,土官得行其志,黎庶得安其寢,天下鼓舞若更生,其功萬世不可泯也。
6、《明史·張璁傳》
引文:性狠愎、報復相尋、不護善類。
7、《國史傳》:以是搢紳之士,嫉之如仇。然其剛明峻潔,一心奉公,慷慨任事,不避嫌怨。其掌都察院,不終歲而一時風紀肅清,積弊頓改。在內閣,自以受上特知,知無不言。密謀廟議,既同事諸臣,多不與聞者。至於清勛戚莊田,罷鎮守內官,百吏奉法,苞苴路絕,海內治矣。至其持議守正,雖嚴諭屢下,陳辭益剴切不撓。上察其誠,久久益敬信之,常以元輔羅山呼之而不名。
8、《編年信史》:"張永嘉(張璁)相業俊偉掀揭,本朝首推。即如鎮守內臣,自景泰初設至今,五慮百餘年,雖孝宗之仁聖,李(東陽)、謝(遷)之專久,未聞匡救者,而永嘉力能回天,以除大患,有再造宇宙之功雲。"
9、《明經世文編》:"永嘉(張璁)功在社稷,莫大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