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斯科
庫斯科,是秘魯南部一省,面積71,892平方公里,人口117萬(2007)。首府庫斯科。 1822年建省。最北部為安第斯山東坡熱帶雨林區,其餘均為山地、高原。多河流深切峽谷;最高峰奧桑加特山,海拔6,384米。氣候因地而異,山地氣候涼爽,谷地氣候炎熱。 烏魯班巴河流貫全省,築有水電站。耕地面積較少。高地產小麥、玉米、馬鈴薯、大麥;低地產咖啡、古柯(可提制可卡因)和茶;畜牧業以飼養綿羊、駝類動物為主。有鉛、鋅、金礦開採和新興的紡織等工業。原為古印加帝國的中心,多印加文化遺址,以馬丘比丘最為著名;遊覽業甚盛。[1]
目錄
歷史遺址
庫斯科是古印加帝國的首都。
庫斯科(有資料譯為「科斯科」)古城位於秘魯安第斯山脈海拔3410米的東安第斯山脈豐饒的山谷中。這裡氣候宜人,崇山峻岭和蔥鬱的林木圍繞在城市的四周。因而又有「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的美稱。在克丘亞語中,「庫斯科」,意為「肚臍」(另一資料:意為「世界的中心」)。
11世紀印加帝國初期,皇帝曼科卡巴克主持興建了這座城市,經過一系列的戰爭和征服之後,在遼闊的印加帝國時代達到它的頂峰,庫斯科發展成為帝國的首都和神聖的城市,是印加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宗教中心。帝國的社會組織是非常等級制的,這種觀念影響了城市的設計布局。 在印加帝國統治下,庫斯科是一座用巨大石頭裝飾外部與廣場接壤的城鎮。殖民者保持着泥瓦建築的基礎,並在此基礎上採用了新的建築結構。數量眾多的狹窄的石板街道在印加泥瓦建築的兩個城牆間蜿蜒,就像石頭走廊。巴洛克和混血人種的教堂的圓屋頂與城市廣場毗鄰。離市中心稍遠的地方,分布着白色外牆的低矮民居。
儘管庫斯科的地形高低起伏,印加首都依據直角方式設計。直線的布局和中央廣場為庫斯科提供了四條道路連接帝國的行省,而且反映出文藝復興的都市規劃原則適用於新世界的城市規劃。
1533年11月15日西班牙殖民者攻破了這個城市,使之遭到毀滅的命運(另一資料:1536年,西班牙征服者接管了庫斯科城)。經過內戰歲月之後,城市在同一時期與波托西併入秘魯總督管轄區,利馬城成為首都。城市化發展時期,庫斯科印加城市的布局得到保護。 16世紀,新的城市規劃者在印加廣場上增加了德阿馬斯廣場。他們的工作也保護了其他的城市廣場和印加棋盤式街道布局。17世紀,庫斯科的經濟依賴于波托西的礦山而繁榮,然而1650年的大地震使重建的城市遭到破壞而毀於一旦。 1670年城市按照巴洛克風格重建,並使它成為藝術中心。今天,庫斯科的主要建築物屬於這一時期。
西班牙人並沒有把印加人的神廟,城牆完全銷毀,而是在它們的基礎上再建自己的教堂,修道院,所以在庫斯科常常能看到一個建築里存在了兩種風格,兩種文明,而水乳交融。好比著名的Santo Domingo教堂,就是建築在印加的太陽神廟的基礎上。還有兵器廣場(Plaza de Armas) 的庫斯科大教堂,它的藏品「最後的晚餐」世界聞名。這可不是達芬奇的原畫,Marcos Zapata的模仿之作創意非凡,耶穌和他門徒面前的餐桌上擺的竟是印加人的佳肴—豚鼠因此,庫斯科的建築既有印加帝國的痕跡,又有西班牙的風格。 在庫斯科城內,印加帝國時代的街道、宮殿、廟宇和房屋建築至今仍保存完好,在城中心的武器廣場正中,秘魯民族英雄,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先驅圖帕克·阿馬魯二世的全身雕像聳立在那裡,廣場四周則環繞着西班牙式的拱廊和四座天主教堂。 庫斯科城遭受了三番五次的被毀又重建的命運,所幸的是雖然幾經風雨,但城中仍保留有大量有價值的遺蹟。1790年,庫斯科整座城市被占領。這以後,與波托西的礦山息息相關的利馬,享受着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繁榮,庫斯科則隨着利馬的興起而衰落。
廣場東北是建在高聳的金字塔頂的太陽廟、月亮神廟和星神廟。左右對峙的蛇神殿和太陽女神大廈的牆壁遺蹟位於廣場東南。為迎接帝國軍隊凱旋歸來的歡慶廣場坐落在武器廣場的西南,當地人把歡慶廣場稱為「庫西帕塔」。陳列着印加帝國時期的陶器、紡織品、金銀器皿和雕刻碎片等的考古博物館位於這兩個廣場附近。 城中還有1692年建立的大學。 1983年,城市中的古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登錄名稱為科斯科古城。[2]
世界遺產
1983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 C(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成為《世界遺產城市聯盟》成員。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庫斯科古城位於秘魯的安第斯山脈,在印加統治者帕查庫蒂之下發展成為一個複雜的城市的中心,具有獨特的宗教和行政的職能。古城的四周是清晰可見的農業,手工業和工業區。 當十六世紀西班牙人占領這塊土地時,入侵者保留了原有的建築,但同時又在這衰落的印第安城內建造了巴洛克風格的教堂和宮殿。
主要建築
庫斯科的主要建築是薩克薩瓦曼圓形古堡和大教堂。 薩克薩瓦曼圓形古堡 薩克薩瓦曼圓形古堡世界聞名,距庫斯科城1.5公里處,舉世聞名的薩克薩曼圓形古堡是舉行「太陽祭」的地方。古堡是古代印第安人最偉大的工程之一。它建築在一個小山坡上,是俯瞰全城的巨大防禦系統。從上至下有三層圍牆,每一層牆高達18米,長540米,均用巨石壘砌而成。 古堡高處有3座塔,上塔是圓柱體,塔內有溫泉。古堡下層台階用石板鋪成,長達800米。古堡地下有用石頭砌成的網狀地道,它和3座塔樓相通。古堡最高處是由3座塔樓圍起來的一個非常整齊的三角形。圓柱體主塔基層呈放射狀。其他兩座塔呈正方形,是駐軍之處。 據說其主堡是由印加王帕查庫蒂於15世紀70年代動工修建的,持續了50多年,直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還沒完全竣工。這裡也是印加王的行宮。 這一宏偉壯觀的建築群顯示了印加帝國的強大,從建築藝術上,其結構新穎而複雜,建築龐大而堅固,是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最偉大的古建築之一。 大教堂 另一主要建築是大教堂,大教堂頂端的福音鐘樓懸掛着一口130噸重的大鐘,據說是南美大陸最大的鐘,鐘聲能傳到40千米之外。
旅遊資源
庫斯科的旅遊資源豐富。旅遊業的興盛帶動了庫斯科經濟的發展,使這一歷史古城重現了當年的繁華景象,成為了秘魯首屈一指的旅遊城市。在庫斯科城內,旅行社、旅館、飯店、工藝品商店隨處可見,可以滿足遊客在吃、住、行、玩、購物等方面的不同要求。而絕大多數當地居民也都在從事與旅遊相關的工作,素質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