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推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庇推尼,外文名:BITHYNIA,基督教聖經地名。
公元1世紀,基督教為猶太的拿撒勒人耶穌在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所創立,繼承了猶太教的《聖經》和許多文化傳統[1],信仰上帝(天主)創造並主宰世界。它認為人類從始祖起就因不遵守上帝的律法而犯了罪,並在罪中悲苦受死,只有信仰三位一體的上帝,藉助耶穌基督,才能獲救。耶穌降生並犧牲自己,救贖人類,標誌着上帝與人類重立新約,帶來上帝[2]救世的福音,宣告舊約時代的結束。耶穌在宣道過程中招收12個使徒,以十字架上的犧牲,為世人贖罪。耶穌死後3天復活,復活後第40天升天,於第50天差遣聖靈降臨,開啟了持續到今日的輝煌與發展。
簡介
在博斯普羅海峽(Bosporus)亞洲那一邊的地界,主前74年被其末帝贈給羅馬人,後來便與本都(Pontus)合為一省份治理。這地區曾被數個興盛的希臘共和國所瓜分。在早期它已吸引了保羅的注意力(徒十六7),只是他似乎至終都未能到這裡一償傳道之願。然而,其他人卻傳道至此(彼前一1),到主後111年間,這裡已有基礎穩固的教會,甚至伸展到鄉村地方,並激發起好些本地人的反對(Pliny, Ep. 10.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