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

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位於廣州市荔灣區,該區是嶺南文化,西關文化傳承聚集地。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是一座具有嶺南風格、水鄉特色的中國園林式博物館,建築物大量採用中式木結構,飛檐斗拱,顯得典雅古樸。還有大量的木雕[1]、石雕、磚雕等精美藝術品,美倫美奐。粵劇是有着幾百年歷史,具有嶺南粵語區域文化特點的地方劇種,深受廣州人的喜愛。

目錄

基本介紹

粵劇藝術博物館是一座具有嶺南風格、水鄉特色的中國園林式博物館,沿荔枝灣涌三期分為南北兩岸。南岸為主館及仿古園林建築,主要承載展覽、演出、教育、研究、公共活動等功能,北岸為文物修復、粵劇藝術的傳承與保護等配套區域。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1.7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2.17萬平方米。於2016年6月9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

粵劇藝術博物館位於廣州市荔灣區,原為恩寧路舊城改造地塊,毗鄰荔枝灣工程三期南側。粵劇藝術博物館分南、北兩個地塊。南岸地塊為博物館主場館所在,布局為傳統嶺南園林建築,主館地下兩層,地上三層,主要用作博物館庫房、展廳及劇院,周邊布置亭台樓閣等建築及約1500平方米的湖面;北岸占地約4600平方米,主要是為博物館配套的餐飲茶座和文化活動室。

建築布局

分為七個功能區域

廣州市相關負責人介紹,粵劇藝術博物館的建設是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建設世界歷史文化名城、促進粵劇藝術事業發展的偉大舉措,2012年3月,市政府牽頭成立粵劇藝術博物館籌建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荔灣區政府,正式啟動粵劇藝術博物館項目籌建工作。

該項目是廣州市的重點文化建設項目。此前只簡單公布施工成本的粵劇藝術博物館,還首度公布功能區塊劃分。

據介紹,粵劇藝術博物館定址於荔灣區恩寧路以北、元和街以南、多寶坊以西地段,周邊有八和會館、泰華樓、寶慶大押、李小龍祖居等歷史文物建築。原規劃博物館占地約1.1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由於粵劇館的選址位於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控制地帶內,根據18米的限高要求,此前粵劇館將建築限高降為15米地上,建築高度控制在18米內。不久以後,根據實際需要,新的規劃方案改成「主體閣樓局部不高於30米,展廳樓高計劃為25.1米,其它樓層均為15米以下」。

博物館在建築風格上採用嶺南園林風格,主要設置七個功能區域:

一、陳列區,分為基本陳列展區和臨時陳列展區,主展廳室內設計及展陳設計將用「南國紅豆主題」,將從「風雨歷程」、「紅豆飄馨」、「梨園異彩」和「名揚五洲」四個部分進行呈現,用紅船模型講述粵劇發展中具有代表性的紅船年代。

二、演出區和劇場,設大、小兩個劇場,大劇場可容納250人,小劇場可容納50人;

三、交流研討教育區,設學術研究[2]室、教育培訓室等,主要用於本土粵劇專業人士的學術研究以及與其他區域粵劇相關人士的學術交流;

四、互動休閒區,設茶座、商店等;

五、行政管理區,含各行政部門辦公用房、各協會及文藝單位辦公場地等;

六、配套設施區,包括藏品庫區、安全保衛區、設備區等;

七、地下停車場。

羊城晚報記者從荔灣區了解到,相關項目將結合荔枝灣三期改造工程同步實施。相關負責人希望,該項目能活化恩寧路荒地,帶動恩寧路整個片區成為西關粵劇藝術文化大觀園,形成一座展示粵劇藝術和嶺南文化的、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從而在整體上提升粵劇藝術的文化含量和社會價值

視頻

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 相關視頻

廣州紅 幸福城——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細聽悠揚粵韻之聲
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