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年關(劉文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年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年關》中國當代作家劉文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年關

過年作為節日,已沒有什麼需要多說。與中秋端午清明相比,過年除了更重要、更熱鬧之外,還標誌舊歲的終結和新歲的開始。儘管早就採用公曆紀年,但人們心目中根本不把元旦當回事,大家還是認為真正的新年是春節,而不是元旦。

過年被稱為年關,不知始於何時,也不知誰人造就這個詞。造詞者因為懂得年的深義,才能如此炮製。年之所以被稱為年關,說明過年並不都是熱鬧和快樂,也有憂愁和悲傷。每到過年前,總會聽到有人說,這年實在沒法過了。還有的說,過年累死了,還是不過年比較好。說這些話的人,一定遇到了與過年有關的困厄。

過去,年關是窮人的專利。

窮人脫貧後,過年不再是多大的難事。買點酒菜,買幾件新衣,買些鞭炮和對聯,就算過年了。富人,特別是老闆,過年就不能這麼輕鬆。剛搞市場經濟時,一聽說某人是老闆,個個肅然起敬。現在,再聽說某人是老闆,個個敬而遠之甚至避之唯恐不及。

很多老闆,開着寶馬,喝着茅台,但欠着一屁股債,資產、負債一加一減,是一個巨額的負數。一個蹬三輪車的,身上只要有十元錢,所擁有的淨資產就遠超出所謂的老闆。我的一位同行,前幾天給老闆下定義說,一輩子有用不完的錢,還不完的債,這種人就是老闆。

過去老闆鳳毛麟角,現在老闆多如牛毛。我住的這幢樓,也住有很多老闆。本地的,外地的老闆都有。因為過年,有幾位老闆已從外地回來,高檔車尾箱裡塞滿了茅台、中華。沒想到,老闆回來沒幾天,就有農民工尾隨而來,把我們這個樓棟圍得水泄不通,派出所不得不出動維持秩序。

老闆聞迅,有家難回,只能在飯店旅館逗留,害怕寶馬車被農民工砸掉,只好把車停在外面,偷偷步行回家打探動靜。派出所勸農民工先回去,如果要工資,可以年後起訴到法院,不能在這裡硬等。派出所警官還說,現在有《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有法律做堅強後盾,還害怕拿不到錢?農民工反問警察,是不是有了刑法做堅強後盾,就沒有盜竊和殺人了?警察被問得啞口無言,想再拿出點勸解依據,可嘴巴囁嚅說不出一句話。

但也有被法律鎮住的老闆。

前兩天到鎮上法庭開庭,上午九點前到達,就看到大法庭人聲鼎沸。鄉鎮法庭從來沒有這樣熱鬧,走進去看看,幾位法官正在拉掛大紅條幅,上寫「某某法庭農民工工資集中發放儀式」。法庭本來是審案的,卻也學上行政機關的作秀之舉。問了原委,庭長說,農民工起訴老闆要工資,經過法庭調解,老闆同意發錢,今天集中發放,搞個儀式,弄出點動靜,推動面上工作。

我代理的案件原定九點的庭審,因為發放農民工工資,不得不推遲順延。工資集中發放現場,起訴的農民工都來了,沒有起訴的農民工也來了。大法庭熱熱鬧鬧,農民工笑逐顏開,只有老闆臉上愁雲密布,一點高興不起來。不到一個小時,老闆密碼箱裡的現金都變成了收條。儀式結束,老闆拎着空蕩蕩的密碼箱,懷揣一張調解書,沒精打采爬上小車,離開法庭。聽說,這位老闆發工資的錢是從朋友那裡東挪西借來的,還拿了一筆高利貸。

這位老闆為了過年,借債還錢,總算勉強闖過了這道年關,可以踏實安心過個安穩年了。也許過年以後的日子不見得更好過,在這個節骨眼上,熬過去求得短暫的安寧,也算是一種交代。過年作為一個節日,本應該與其他節日一樣,不應成為一道關口。過年變成過關,基本都是人為造成的。

老闆拖欠農民工工資,原因雖很複雜,但主要原因是三角債和債務鏈,發包商拖欠承包商,承包商拖欠分包商,分包商拖欠包工頭,包工頭拖欠農民工,各方之間缺乏正常良好的結算付款習慣,一切都等過年再說。為什麼非要等到過年才結賬付款呢?建設工程如果都按合同約定和建設進度付款,農民工也按月兌付工資,不與過年、過節掛鈎,把過年、過節作為平常之日,何來年關之說?

老闆過年難過關,也與不正確的宣傳鼓動有關。

有些地方提出全民創業,只講創業發財致富,不講創業風險重重。馬雲成功的背後,成千上萬個馬雲創業失敗。全民創業的提法不科學,也誤導了年輕人和大學生。市場經濟無論多麼發達,也不可能全民都是老闆。市場經濟再發達,也需要醫生、律師、教師、工人、農民、軍人、官員。相比而言,老闆永遠是少數,打工者永遠是多數。沒有打工者,何來老闆?全民創業,不現實、做不到、也有害。市場經濟,輿論和宣傳,總講成功,不講風險,不談失敗,是最大的失誤和偏誤。

我住的小區,迎街一樓都是店鋪,飯店、美容、黑茶、裝修、汽修、煙酒、百貨、理髮、廣告、諮詢,各種行當都有。但店鋪門面走馬燈一樣變幻,短則三月兩月,長則半年一年,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生活服務業,投資經營利潤微薄,難經風雨,稍有不慎,就會經營失敗,債台高築。我在機關工作時曾經說過,市場經濟要更多強調風險,有人說我給全民創業潑冷水。在與老外打交道得知,國外投資,往往把風險防範放在第一,然後才考慮投資收益。而我們正好相反,只講投資收益,不講投資風險,讓人感到投資賺錢是一件唾手可得之事。如果多講風險,謹慎投資,步步為營,少些蠻幹,少些急功近利,投資更加理性,投資失敗就會減少,老闆們的年也許就不再是年關。

節日消費習慣也要改改。

很多家庭喜歡過年突擊花錢,相互攀比。有的家庭,在過年前突擊買車、買房、買家具、買新衣,這些都是可以根據平時的收入和經濟狀況,隨時可以安排的消費項目,非要擠在過年前短暫的日子裡置辦,能不入不敷出?也有家庭,買了新房,突擊裝修,為了過年,裝修的甲醛氣味未消,就迫不及待搬進入住,給全家人的身體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害。

吃喝方式也讓身體難過年關。

吃喝日程幾乎排滿,頓頓喝酒,大魚大肉,山珍海味,什麼樣的身體吃得消這樣折騰?如果換一種方式,粗茶淡飯,適當應酬,一杯清茶,靜心讀書,多做運動,何須讓身體闖這種毫無意義的關呢?還有各種菜餚的儲備,也應適可而止,超市、菜場就在家門口,完全可以隨吃隨買,既節省,又新鮮,無須囤積居奇,鋪張浪費。

我的一位老鄰居,每年都蒸一百斤乾麵的饅頭,豐盛至極。全家四口人,幾乎天天吃饅頭,再好吃的饅頭,天天吃終究乏味。冰箱容量有限,能放饅頭的容器都被饅頭占領,家裡到處可見饅頭,凌亂不堪。時間一長,饅頭表面乾裂,回鍋再蒸,失去了初蒸的滋潤和鮮美,越蒸越難吃,越蒸越不想吃。正月一過,氣溫回升,冰箱外的饅頭變質,不能再吃,只好扔掉。如今,生活水準高了,饅頭不是稀罕之食,包子鋪、粥店、超市隨處可買,花色品種,應有盡有,何別自作自受?

我到縣城生活了三十多年,基本不為春節準備什麼。衣食住行,一如既往,簡簡單單,輕輕鬆鬆。生活節奏也不因過年改變,該運動運動,該看書看書,該寫點什麼就寫點什麼。不為春節添置新衣,一切根據季節變化,根據實際需要添置衣物。平時穿什麼,春節就穿什麼,不去特別考究。想改善伙食,隨時去買,吃多少買多少,不囤不積。我們全家都習慣了,孩子們也習慣了。去年孩子對我說,我們家的春節是不是過得太簡單了?我說是的。生活本來就是越簡單越好,越本質越好,無須為了所謂過節而去闖關。

當然,年關也不完全是什麼壞事。普通百姓要過節儉關、迷信關、賭博關。 [1]

作者簡介

劉文華,男,法律碩士,律師,英語翻譯,鹽城市詩詞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