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歲歲中秋,今又中秋(李宏)

歲歲中秋,今又中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歲歲中秋,今又中秋》中國當代作家李宏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歲歲中秋,今又中秋

深藍色的天幕上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輝映着人間明明滅滅的萬家燈火。一方方不大的農家院落里,飄散着一縷縷濃濃的月餅的馨香,混合着田地里莊稼成熟的味道,飯桌上酒菜和飯食的香氣,以及牲口圈裡青草的清新氣息,烘托出一個寧靜而祥和的中秋之夜。

記憶中,兒時的中秋節,是多麼溫馨而美好啊!

時令剛進八月,中秋的序幕就悄悄地拉開了,母親從村頭的供銷社裡買回一、二斤城裡人才能享用到的精緻的細月餅,隨後就放置在屋裡高高的櫥櫃頂上,以免我們偷吃了去。我們知道,那是專門預備供奉'月明爺』用的。所以也就不敢再像別的食物一樣,翻箱倒櫃,想盡辦法尋找和偷食了。臨近中秋的前幾天,母親再和鄰居的嬸嬸大娘們一道,拿出珍藏的白面和香油,在屋檐下支起爐灶,開始打月餅了。她們把面混着油和好後,用手揪成一個個核桃大小的均勻的麵團,再放在案板上擀成麵皮,包上早已調好由紅糖,瓜子,黑芝麻等食料做成的餡兒,再在木頭做成的模子上壓出各種花紋,最後放到支好的鍋爐里烘烤,不大一會,香氣就透過鍋沿,順着鍋邊的縫隙飄散出來了。我們歡天喜地地圍在灶台邊,等着月餅出爐。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

傍晚,炊煙裊裊,月亮像一個美麗嬌羞的少女,披着輕紗,紅着臉兒,從東邊的天際緩緩上升,她婷婷裊裊,碎步輕挪,一步一 流盼 ,一步一深情,直至晚飯後,終於什起在我家小院的上空了。此時,母親便在院子中央放置好小桌子,把早已準備好的月餅和果蔬等各類供品擺到桌子上。點上香。開始磕頭祭拜。她虔誠地跪在桌前,仰頭看着月亮,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頭頂的月亮含情脈脈地凝望着神州大地,灑下一地如水的柔光。照的人間如同白晝。母親一會兒用手托着地面,慢慢地站起身來,一會兒又雙膝跪倒,如此反覆了好幾次,我們姊妹幾個偷偷地從門縫裡看着母親。不知道她嘴裡喋喋不休地說些什麼,如今想來,大概是祈求月神保佑,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保佑一家大小平安順當,無病無災之類的話吧。

終於,'』月明爺'的』吃飽了,按照慣例,接下來就輪到我們享用了。母親站起身來,拍拍膝蓋上的灰土,扭身回屋拿刀,我們便圍攏在桌邊,看她把盤中的月餅和果子切成好幾份,然後一人一份,分給孩子們吃。姐姐和我大了,分得自然小點少點,弟弟妹妹還小,分到的就略微大點多點。至於母親,時至今日,我都記不清她是否也吃過。只記得她看着我們歡天喜地的樣子,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慈愛地看着我們,囑咐我們別一口氣都吃了,秋涼了,以免吃壞肚子。

其實,在我們心裡,早就排好了順序,先吃那稀缺的美味,我用小手小心翼翼地捏起那塊小小的細月餅,放到嘴邊,聞聞,好香,舔舔,真甜。用牙齒刮下一點點,在口中慢慢品嘗,仿佛在享受山珍海味一般。然而,畢竟太少了,還沒等品出箇中滋味,手中的月餅早下肚了。撇撇嘴唇,意猶未盡。然後拿起自家打的月餅,狼吞虎咽地吃起來,滿嘴的麥子烤香,滿嘴的紅糖蜜甜,吃得我們心滿意足,唇齒留香。再也吃不下任何東西了。只能將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藏起來,以後每天放學回來拿來當零食吃。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五十多個中秋已經從我的生命中一晃而過了。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應有盡有,我家也年年買,年年吃,可不知怎的,終究吃不出兒時的味道了。時過境遷,母親離開我們也已近三十年了,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那長眠地下的母親啊!歲歲中秋,今又中秋。我好想再吃您做的月餅,好想再聞那特有的濃香。跪在院子的供桌前,我仿佛又看到了您月下的背影。[1]

作者簡介

李宏,女,山西省沁縣東風小學教師。 曾在當地報刊上發表有多篇散文、詩歌及小戲小品。部分作品見於省市報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