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職員之死(契訶夫短篇小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職員之死》是俄國作家契訶夫寫的短篇小說。記敘了一個小公務員在劇院看戲時不小心衝着一位將軍的後背打了一個噴嚏,便疑心自己冒犯了將軍,他三番五次向將軍道歉,最後惹煩了將軍,在遭到了將軍的呵斥後他竟然一命嗚呼了。 小說用誇張諷刺的筆調反映了當時俄國社會的極端恐怖所造成的人們扭曲的性格及變態的心理。

原文

一個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務官伊凡·德米特里·切爾維亞科夫,坐在劇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遠鏡觀看輕歌劇《科爾涅維利的鐘聲》①。他看着演出,感到無比幸福。但突然間……小說里經常出現這個「但突然間」。作家們是對的:生活中確實充滿了種種意外事件。但突然間,他的臉皺起來,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放下望遠鏡,低下頭,便……阿嚏一聲!!!他打了個噴嚏,你們瞧。無論何時何地,誰打噴嚏都是不能禁止的。莊稼漢打噴嚏,警長打噴嚏,有時連達官貴人也在所難免。人人都打噴嚏。切爾維亞科夫毫不慌張,掏出小手絹擦擦臉,而且像一位講禮貌的人那樣,舉目看看四周:他的噴嚏是否濺着什麼人了?但這時他不由得慌張起來。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個小老頭,正用手套使勁擦他的禿頭和脖子,嘴裡還嘟噥着什麼。切爾維亞科夫認出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將軍,他在交 通部門任職。


①法國作曲家普朗蓋特(一八四七-一九0三)作的輕歌劇。

「我的噴嚏濺着他了!」切爾維亞科夫心想,「他雖說不是我的上司,是別的部門的,不過這總不妥當。應當向他賠個不是才對。」

切爾維亞科夫咳嗽一聲,身子探向前去,湊着將軍的耳朵小聲說:

「務請大人原諒,我的唾沫星子濺着您了……我出於無心……」

「沒什麼,沒什麼……」

「看在上帝份上,請您原諒。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請坐下吧!讓人聽嘛!」

切爾維亞科夫心慌意亂了,他傻笑一下,開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感到幸福。他開始惶惶不安起來。幕間休息時,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邊走來走去,終於克制住膽怯心情,囁嚅道:

「我濺着您了,大人……務請寬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夠了!……我已經忘了,您怎麼老提它呢!」將軍說完,不耐煩地撇了撇下嘴唇。

「他說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切爾維亞科夫暗想,不時懷疑地瞧他一眼。「連話都不想說了。應當向他解釋清楚,我完全是無意的……這是自然規律……否則他會認為我故意啐他。他現在不這麼想,過後肯定會這麼想的!……」

回家後,切爾維亞科夫把自己的失態告訴了妻子。他覺得妻子對發生的事過於輕率。她先是嚇着了,但後來聽說布里扎洛夫是「別的部門的」,也就放心了。

「不過你還是去一趟賠禮道歉的好,」她說,「他會認為你在公共場合舉止不當!」

「說得對呀!剛才我道歉過了,可是他有點古怪……一句中聽的話也沒說。再者也沒有時間細談。」

第二天,切爾維亞科夫穿上新制服 ,颳了臉,去找布里扎洛夫解釋……走進將軍的接待室,他看到裡面有許多請求接見的人。將軍也在其中,他已經開始接見了。詢問過幾人後,將軍抬眼望着切爾維亞科夫。

「昨天在『阿爾卡吉亞』①劇場,倘若大人還記得的話,」庶務官開始報告,「我打了一個噴嚏,無意中濺了……務請您原……」


①古希臘一個洲,居民以牧羊力業。喻:安樂之邦。

「什麼廢話!……天知道怎麼回事!」將軍扭過臉,對下一名來訪者說:「您有什麼事?」

「他不想說!」切爾維亞科夫臉色煞白,心裡想道,「看來他生氣了……不行,這事不能這樣放下……我要跟他解釋清楚……」

當將軍接見完最後一名來訪首,正要返回內室時,切爾維亞科夫一步跟上去,又開始囁嚅道:

「大人!倘若在下膽敢打攪大人的話,那麼可以說,只是出於一種悔過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務請您諒解,大人!」

將軍做出一副哭喪臉,揮一下手。

「您簡直開玩笑,先生!」將軍說完,進門不見了。

「這怎麼是開玩笑?」切爾維亞科夫想,「根本不是開玩笑!身為將軍,卻不明事理!既然這樣,我再也不向這個好擺架子的人賠不是了!去他的!我給他寫封信,再也不來了!真的,再也不來了!」

切爾維亞科夫這麼思量着回到家裡。可是給將軍的信卻沒有寫成。想來想去,怎麼也想不出這信該怎麼寫。只好次日又去向將軍本人解釋。

「我昨天來打攪了大人,」當將軍向他抬起疑問的目光,他開始囁嚅道,「我不是如您講的來開玩笑的。我來是向您賠禮道歉,因為我打噴嚏時濺着您了,大人……說到開玩笑,我可從來沒有想過。在下膽敢開玩笑嗎?倘若我們真開玩笑,那樣的話,就絲毫談不上對大人的敬重了……談不上……」

「滾出去!!」忽然間,臉色發青、渾身打顫的將軍大喝一聲。

「什麼,大人?」切爾維亞科夫小聲問道,他嚇呆了。

「滾出去!!」將軍頓着腳,又喊了一聲。

切爾維亞科夫感到肚子裡什麼東西碎了。什麼也看不見,什麼也聽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門口。他來到街上,步履艱難地走着……他懵懵懂懂地回到家裡,沒脫制服 ,就倒在長沙發上,後來就……死了。

一八八三年七月二日[1]

創作背景

19世紀80年代是俄國歷史上的黑暗時代,回顧當時的沙皇統治,它給19世紀末期的俄羅斯帶來的是恐怖、冷漠與悲哀。列寧稱這個時期為「一種肆無忌憚、毫無理性和殘暴至極的反動」。 [2]

人物介紹

小公務員

從小說情節發展看,小公務員有着很強的「自卑情結」,這也是他的性格特徵之一。小公務員生活的環境使他很早就產生了根深蒂固的低人幾等的自卑心理。在他眼裡,那些上層社會的達宮貴人有着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一種意志、命令和心理威脅,並對他產生一種現實的壓抑感,這種壓抑感抑制了他心理個性的發展。當他想擺脫這種壓抑獲得個性滿足的自尊時,卻受到了現實的巨大遏制與反彈,因為上層社會不容納他,所以,當他向將軍道歉,卻遭到生硬而傲慢的拒絕時,他的心理受到嚴重的挫傷。可他要求獲得自尊的願望,使他要找回心理平衡,定心看戲, 於是,他要再次道歉,然而隨之而來助打擊則更加大了他心境的傾斜度,使他完全處在迷惘狀態中,不能按照生活的邏輯進行思維,而運用想象的邏輯進行判斷,用想象代替現實做出一系列主觀臆想的判斷甚至做出「穿上新制服,理了發」去賠禮道歉的荒唐舉動。 據現代心理學研究,越是自卑的人,其迫求自尊的補償欲望愈強烈,當這種欲望遇到外界強大抵抗力時,就容易產生心理病態。小公務員就是在強大外力抵抗下心理變態而自斃的。 這樣的結尾,透視着小公務員的內向性格和個性不成熟。他在大庭廣眾之下注重自己的舉止,留意別人的反應,喜歡胡思亂想並按自己的想象去揣度別人,在獲取自尊受到挫折時,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不能進行心理調試,致使自己定上心理變態、精神崩潰而死亡的道路。這也是作者對病態社會使人性扭曲的揭露。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小說通過對幽默可笑的人和事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極端恐怖所造成的人們的精神異化、性格扭曲及心理變態,表現了作家對黑暗社會的抗議及對思想庸俗、生活猥瑣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與「怒其不爭」,表明了作家對罪惡制度的無淚控訴,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小說雖然字數不多,篇幅短小,但反映的問題和包含的意義卻十分深刻。打了一個噴嚏,三番五次地向將軍道歉,受到呵斥後膽怯而死,由此可看到小公務員切爾維亞科夫為人謹慎、膽小怕事、奴性十足、行為可笑的性格特點,而在這「謹慎」、「可笑」的行為背後卻是他極其悲慘的經歷。他的死,貌似荒唐,實則有着真實的社會生活背景。在當時的俄國,「大人物」摧殘「小人物」是一種普遍現象。這種卑微的小人物的畏懼感和奴性心理是沙皇專制制度下森嚴的等級制度和達官貴人長期飛揚跋扈、盛氣凌人的社會現實造成的。因此,切爾維亞科夫的死是一個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悲劇,作者透過這一形象表露了對人性可憐之處的不勝悲哀,也暴露了整個沙皇統治時期專制制度的黑暗。 [3]

藝術特色

小說通過對幽默可笑的人和事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極端恐怖所造成的人們的精神異化、性格扭曲及心理變態,表現了作家對黑暗社會的抗議及對思想庸俗、生活猥瑣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與"怒其不爭",表明了作家對罪惡制度的無淚控訴,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從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講,這篇短篇小說的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運用了重複和漸進深入的描述技巧。小說的主人公切爾維亞科夫向長官前後進行過多達六次的「道歉」,而且一次比一次顯得卑怯與悲戚。

如果說他在第一次只是把身子向前「探」出去,「湊近」將軍的耳根「小聲」地道一聲「對不起,大人」云云,對方也並未因此怪罪下來,只是禮貌地回了句「不要緊」,應是正常禮度。可緊接着,他又絮絮叨叨地說「看在上帝西上」之類就顯得有些多餘,流露出內心藏着的某種不安,而對方的「讓我看戲」,自然是對他多餘舉止的不耐煩的回敬。到了第三次,他對「讓我看戲」的「冷答」已有「惶惶不安」之感,便忍不住趁休息時要走到老頭跟前無聊地重複,引起對方不愉快地指責他。說個沒完」。至於第四次,他甚至感到了一種莫名的「恐慌」,以至於他不得不在第二天索性穿上新制服、理了發,親自到老頭家去「請求寬恕」了。這次得到的卻是對方更加厭惡的「真是胡鬧」的「訓斥」。「自討沒趣」的戲本該到此收場,可他此時已由「恐慌」升為「恐懼」了,鬼使神差地第五次緊隨其後「求饒」。對方「戲諺」他「簡直是跟我開玩笑」。不料,這句憤憤之言勾起他內心更沉重的「恐慌」,以至他第六次再番去「謝罪」。這回將軍「回敬」他的乾脆是「滾出去」。切爾維亞科夫內心的脆弱便在這一吼中自掘墳墓,走進「死亡」了。可見,這種重複、深入的筆法對人物性格的精心塑造與對其內心世界的深刻挖掘,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作者簡介

契訶夫(1860—1904),俄國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1879年進入莫斯科醫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他的主要作品有:《勝利者》(1883)、《變色龍》(1884)、《草原》(1888)、《沒意思的故事》(1889)、《庫頁島》(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第六病室》(1892)。後來,他由開始創作戲劇,如《結婚》(1890)、《蠢貨》(1888)、《求婚》(1888-1889)、《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伊凡諾夫》(1887-1889)、《櫻桃園》(1903-1904)等等。

契訶夫在世界文學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歐美許多作家談到契訶夫的創作對20世紀文學的影響。瞿秋白、魯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對契訶夫都有過論述。他的小說和戲劇幾乎全部有中譯本。 [4]

參考資料

  1. 軒宇閱讀網
  2. 批判社會的文學作品--讀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 吳芳 -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2年2期
  3. 徐藝瑋,冉淑賢主編.大學語文: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7:第234頁
  4. 無憂無慮中學語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