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帶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6/6a/%E5%B0%84%E5%B8%A6%E9%92%A9.jpeg)
《射帶鈎》,川劇《射帶鈎》高腔傳統戲大幕。
劇目介紹
郭開礎改編
春秋時,齊襄公被弒後,莒國借兵三千與避難的齊公子小白回臨淄定位。公子糾則向魯國借兵五千與之抗爭。糾臣管仲算就小白回淄城近,糾則遠,故帶兵三百至北攔阻。對壘時,仲與好友鮑叔牙舌戰:仲言糾乃長子應承正統,鮑叔牙講江山社稷應由賢者掌之,二人爭執不下。仲求見小白,鮑助之相會。仲仍持前詞,白欲綁之,鮑勸阻,釋仲放行。仲於途中設伏,箭射小白沖了帶鈎,小白卻乘機裝死。仲收兵稟糾,言小白已亡。糾斥仲,言小白已入淄定位,欲斬仲。幸魯莊公派施伯前拿問「騙兵誑魯」之罪,將糾、仲押之回國。小白定位後,封鮑叔牙為相。又遣隰朋去魯國,取糾與仲之首級回。朋領命。鮑暗與之言:管仲才智非凡,堪當重任。請朋至魯後救之回,朋應。朋到了魯國,先拜慶父,求其救仲,並謝以重金。當莊公要斬仲時,慶父言齊之新主要報一箭之仇,將仲交朋押回為上。莊公允,朋押仲返齊。鮑見之即向小白舉薦為相,小白要報一箭之仇,不允。朋方進言曰:魯國上下俱稱仲為經天緯地之才,正應用之,以圖霸業。小白始悟,允鮑叔牙讓賢,封管仲為相。
全劇共7場。
四川省川劇藝術研究院藏手抄本。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1]」、「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2]、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崑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