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寂寞(鄭敏詩歌)

作品原文

  作者:鄭敏

  這一棵矮小的棕櫚樹,

  他是成年的都站在

  這兒,我的門前嗎?

  我仿佛自一場鬧宴上回來

  當黃昏的天光

  照着他獨個站在

  泥地和青苔的綠光里。

  我突然跌回世界,

  他的心的頂深處,

  在這兒,我覺得

  他靜靜的圍在我的四周

  像一個下沉着的池塘

  我的眼睛,

  好像在淡夜裡睜開,

  看見一切在他們

  最秘密的情形里

  我的耳朵,

  好像突然醒來,

  聽見黃昏時一切

  東西在申說着

  我是單獨的對着世界。

  我是寂寞的。

  當白日將沒於黑暗,

  我坐在屋門口,

  在屋外的半天上

  這時飛翔着那

  在消滅着的笑聲,

  在遠處有

  河邊的散步

  和看見了:

  那啄着水的胸膛的燕子,

  剛剛覆着河水的

  早春的大樹。


  我想起海里有兩塊岩石,

  有人說它們是不寂寞的;

  同曬着太陽,

  同激起白沫

  同守着海上的寂靜,

  但是對於我它們

  只不過是種在庭院裡

  不能行走的兩棵大樹,

  縱使手臂搭着手臂,

  頭髮纏着頭髮;

  只不過是一扇玻璃窗

  上的兩個格子,

  永遠的站在自己的位子上。

  呵,人們是何等的

  渴望着一個混合的生命,

  假設這個肉體內有那個肉體,

  這個靈魂內有那個靈魂。


  世界上有哪一個夢

  是有人伴着我們做的呢?

  我們同爬上帶雪的高山,

  我們同行在緩緩的河上,

  但是 能把別人

  他的朋友,甚至愛人,

  那用誓言和他鎖在一起的人

  裝在他的身軀里,

  伴着他同

  聽那生命吩咐給他一人的話,

  看那生命顯示給他一人的顏容,

  感着他的心所感覺的

  恐怖、痛苦、憧憬和快樂嗎?

  在我的心裡有許多

  星光和影子,

  這是任何人都看不見的,

  當我和我的愛人散步的時候,

  我看見許多魔鬼和神使,

  我嗅見了最早的春天的氣息,

  我看見一塊飛來的雨雲;

  這一刻我聽見黃鶯的喜悅,

  這一刻我聽見報雨的斑鳩;

  但是因為人們各自

  生活着自己的生命,

  他們永遠使我想起

  一塊塊的岩石,

  一棵棵的大樹,

  一個不能參與的夢。


  為什麼我常常希望

  貼在一棵大樹上如一枝軟藤?

  為什麼我常常覺得

  被推入一群陌生的人里?

  我常常祈求道:

  來吧,我們聯合在一起

  不是去遊玩

  不是去工作

  我是說你也看見嗎

  在我心裡那將要來到的一場大雨!

  當寂寞挨近我,

  世界無情而魯莽的

  直走入我的胸里,

  我只有默望着那豐滿的柏樹,

  想他會開開他那渾圓的身體,

  完滿的世界,

  讓我走進去躲躲嗎?

  但是,有一天當我正感覺

  "寂寞"它齧我的心像一條蛇

  忽然,我悟道:

  我是和一個

  最忠實的伴侶在一起,

  整個世界都轉過他們的臉去,

  整個人類都聽不見我的招呼,

  它卻永遠緊貼在我的心邊,

  它讓我自一個安靜的光線里

  看見世界的每一部分,

  它讓我有一雙在空中的眼睛,

  看見這個坐在屋裡的我:

  他的情感,和他的思想。

  當我是一個玩玩具的孩童,

  當我是一個戀愛着的青年,

  我永遠是寂寞的;

  我們同走了許多路

  直到最後看見

  "死"在黃昏的微光里

  穿着他的長衣裳

  將你那可笑的盼望的眼光

  自樹木和岩石上取回來罷,

  它們都是聾啞而不通信息的,

  我想起有人自火的痛苦裡

  求得"虔誠"的最後的安息,

  我也將在"寂寞"的咬齧里

  尋得"生命"最嚴肅的意義,

  因為它人們才無論

  在冬季風雪的狂暴里,

  在發怒的波浪上,

  都不息的掙扎着

  來吧,我的眼淚,

  和我的痛苦的心,

  我歡喜知道他在那兒

  撕裂,壓擠我的心,

  我把人類一切渺小,可笑,猥瑣

  的情緒都拋入他的無邊里,


  然後看見:

  生命原來是一條滾滾的河流。

作者簡介

鄭敏(1920年-),福建閩侯人,畢業於美國布朗大學,詩人。[1]

她是「九葉」詩派中一位重要女詩人,代表作有《心象》《尋覓集》《詩與哲學是近鄰》等,曾獲得「百年新詩貢獻獎——創作成就獎」「玉潤四會-首屆女性詩歌獎」終身成就獎。[2]

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哲學系。1952年在美國布朗大學研究院獲英國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後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1960年後在北京師範大學外語系講授英美文學至今。1949年出版《詩集:1942--1947》,成為「九葉」詩派中一位重要女詩人。

鄭敏是在馮至的引領下與哲學也與里爾克的詩結下一生的情緣。她嗜讀里爾克的詩,特別是對里爾克的名作《豹》更是情有獨鍾。她與里爾克一樣,總是從日常事物引發對宇宙與生命的思索,並將其凝定於靜態而又靈動的意境裡。

每一個畫面都仿佛是一幅靜物寫生,而在雕塑般的意象中凝結着詩人澄明的智慧與靜默的哲思,建國前寫的《金黃的稻束》就是這樣的作品。[3]

2017年8月15日,由全國詩歌報刊網絡聯盟、中國詩歌萬里行組委會、青海寶玉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寶玉陳杯·百年新詩貢獻獎」在京揭曉,鄭敏獲得「百年新詩貢獻獎——創作成就獎」。

2018年12月19日,鄭敏獲得」玉潤四會-首屆女性詩歌獎「終身成就獎。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