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孟衛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孟衛東
[http://p2.so.qhmsg.com/bdr/_240_/t01077a8a87c2f816f7.jpg原图链接
出生 1955
北京
國籍 中國
職業 作曲家
知名於 國家一級作曲
知名作品 《同一首歌》
《今夜無眠》
《中國進行曲》
《新聞聯播》片頭曲


   孟卫东孟卫东 ,男,195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中国铁路文工团副总团长,第八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创作委员会主任, 享受国家政府津贴,国家一级作曲,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外聘教授。创作歌曲400余首,其中《同一首歌》、《今夜无眠》、《中国进行曲》、《新闻联播》片头曲等影响深远。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1]

創作生涯

   二十余年来创作了各种类型的大量的音乐作品。主要作品有歌剧《雷雨》、舞剧《长城魂》,电影音乐《找乐》、《血色清晨》等百余部,,电视剧音乐三十余部(《青春之歌》),电视专题片、音乐片四十余部,舞蹈音乐三十余部,各种类型的器乐曲、管弦乐曲百余部,合唱作品二十余首,各种类型的歌曲等400余首(其中《同一首歌》《今夜无眠》《中国进行曲》等颇具影响)。片头及各类广告音乐百余段(其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片头曲延用了28年,影响较大)。管弦乐作品和合唱作品100余部,曾任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评委。[http://p0.so.qhimgs1.com/bdr/_240_/t01dab5b2acc78d082a.jpg原图链接
   在中国名流谱上,作曲家孟卫东的名字是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开始曲一起载入史册的。这首短短17秒的乐曲自从1988年3月从孟卫东的手中诞生并被《新闻联播》启用为开始曲之后,便以每天一遍的高播出频率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间、金牌栏目里播放,至今没有更换过,孟卫东因此被人们誉作"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的作曲家。
   孟卫东是中国铁路文工团的作曲家,是一位被乐坛认定为已经形成独特风格却又不会为追求"新潮"而改变自己风格的成熟的作曲家。他的军旅文艺生涯给了他一副健壮的体魄,他说拉弹唱样样在行。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两次专门作曲修炼又给了他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深广的艺术视野。当人们热衷于"火爆"的时候,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和责任心从事著先后将曹禺的《雷雨》和巴金的《家》等文学名著改编成大型歌剧的艰苦工作。即便是为亚运会创作的《同一首歌》,它的轰动效应也完全建立在"孟卫东式"的优美悠久的曲调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独特基础之上。正是由于这种风格的独特追求欲使得他在完成那首《新闻联播》开始曲的创作任务时能够得心应手、匠心独运。后来他在回顾这次足以载入中国电视音乐史册的创作过程时,是这么坦言当时心中的创作心态的:"首先应当庄重、大度,以保持'国家级'形象。另外,旋律要优美,格调要清新,色彩要明丽,要有激情,还要给人以美感。"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段十六秒的乐曲,他竟先后写了十几段来反复比较、自我挑选,他希望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要与"国家级"相符。

主要成就

 《新闻联播》开始曲是在孟卫东的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里诞生的,人们都说:那间堆满了钢琴、音响、录像机、纸谱和书籍的小房间俨然是一只魔盒,给了他那么多乐思灵感。这里不仅诞生了《新闻联播》开始曲,而且还诞生了许多他为全国少年儿童创作的新童谣,中央电视台的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栏目如《大风车》、《神州风采》、《体育新闻》、《观察与思考》和《早间新闻》等片头曲也都是从这间小房子里飞出的。《伏尔加日记》、《开发大西南》、《血色清晨》等影、视片的音乐也是在这儿诞生的,其中由他创作全片音乐的电影《血色清晨》还在法国得了全球大奖。
   孟卫东曾应中央电视台高级编导邓在军的邀请为十二集音乐风光电视片《黄山》创作歌曲,正好我也有一首《连心锁》被收入片中,这样我们就有了以文会友般的结缘。孟卫东对我说过:"我爱黄山,因为我爱美丽和壮观",我知道这句话并不只是单指黄山而言的,更像是他的艺术追求宣言,因为他的音乐作品大多充满著"美丽和壮观"的韵味……我曾试探性地问过他自己最满意的创作歌曲是哪一首?他说是《同一首歌》,这个回答我是非常满意的,因为这确实是一首超越时空、久经考验的完美佳作,既"美丽"又"壮观"。打从那年北京亚运会唱响、唱红之后,至今依然久唱不衰,《同一首歌》甚至被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用作大型系列歌会的总题目和主题歌,还在冲击、震撼著广大歌迷的心。孟卫东:一位你熟悉而又陌生的作曲家,你每天都能听到他的作品。

任免信息

   2015年6月18日,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闭幕,被选举为第八届中国音协副主席。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