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天水市武術協會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天水市武術協會,成立於1992年4月14日,位於天水市秦州區秦都賓館院內三樓,武術研究、職稱考評、諮詢培訓、組賽參賽。

目錄

相關資訊

甘肅天水市武術協會工作會議召開

2010年6月20日,甘肅天水市武術協會換屆會議在天水大酒店隆重召開,來自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甘谷縣、秦安縣、清水縣、張川縣的近百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國家武術研究院專家、中國武術學會秘書長康戈武,人民體育出版社編審、《中華武術》[1]原主編昌滄、天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白志家、天水市體育局副局長李愛平等領導出席會議並講話。

第八屆華夏武狀元國際爭霸賽在天水完美落幕

8月12日至13日,由天水市體育局和市體育總會聯合主辦,華夏武術文化發展中心發起推廣的2017年「天森藥業百草礦業綠地房產羲通公交杯」中國天水伏羲武術大獎賽暨第八屆華夏武狀元國際爭霸賽在南山體育中心舉行。為弘揚伏羲武術文化,全力打造伏羲武術品牌賽事,進一步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讓廣大武術愛好者了解伏羲武術、傳承推廣伏羲武術,提升天水知名度。

天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安志宏,市政協副主席唐宏偉,天水市原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武協名譽主席白志家,天水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外事僑務辦主任張有信,組委會主任、天水市體育局局長黃嘯,組委會副主任、天水市體育局副局長李愛平、吳承煒,執行主任、天水市武術協會主席李森林,仲裁主任張飛鵬,大賽總指揮、總裁判長馬俊祥,組委會秘書長強建國,中華武林百傑張鴻謀、武術名家楊寶生、潘紹祖、周建睿等領導嘉賓及1000餘名參賽選手出席了活動,體育館內座無虛席,10000餘名觀眾觀看了比賽及開幕式、頒獎儀式。

來自全國五省十四地市的62支代表隊的1083名運動員匯聚天水同場競技。本次比賽年齡最大者95歲,年齡最小者5歲。比賽設有武術套路[2]、健身氣功、跆拳道、武功絕技等項目,共有240個組別2136個單項比賽。

經過兩天角逐,陝西紅拳代表團獲得團體第一名。雲南傑貝精英連鎖機構隊獲得武術、跆拳道項目「特殊貢獻獎」。

天水飛將武校、天水公園武校、天水李廣武校、秦安巨龍俱樂部、天水精武俱樂部、甘谷姜維武校通備基地、天水尚武武校通備基地、甘谷六峰武術代表團、天水運豪正武道館、天水聖名跆拳道館等單位獲得團體一等獎。

張山、楊寶生、白志家、安志宏、唐宏偉、黃嘯、李愛平、吳承煒、高應生、陳大震、郭成軍、張建明、杜宇廷、趙萬順、張飛鵬、周建睿、馬俊祥、邵智勇、黃龍、潘紹祖、劉宗伯、李森林、黃泰生、強建國、崔曉剛、高聚才、馬愛群、馬玉柱等人獲得弘揚武術發展貢獻獎。

趙中銳、劉玉祥、郭義民、趙福全、毛國效、黃強、楊順祥、王兆岐、李相虎、李儒林、王雲生、吳耀軍、聶晶、陳德金、郭旺旺、黃建宏、趙淑珍、牛曉蘭、王曉東、李平、康忠保、尚力學、李雲、封新文、楊小軍、李平洲、張飛虎、張友農、金德保、趙連子、鄭代存、王棟、李淑英、史奇、黃思明、烏亞光等人獲得武術發展貢獻獎。

張華奎、周呈俊、李惠霞、霍亮亮、葛林、高安民、郭冬生、麻小亮、張吉換、李軍平、張偉、巨龍、王學勤、蔡文科、潘學禮、裴繼剛、李斌、緱春梅、姚迎春、王樂平、石佩玲、羅榮泉、王西周、杜鑫、李傑、楊康、郭彥傑、王世金等人獲得優秀教練獎。

顧保太、洪禮武、馬寶義、杜治其、崔曉紅、蒲卓君、陳慶文、蒲  健、李文濤、趙連子、張小偉、令樹林等人獲得優秀組織獎。

華夏武狀元國際爭霸賽是在國內外具有影響的武術品牌大賽之一。自2004年在湖南婁底市舉辦首屆以來,先後在湖南婁底、長沙、廣西桂林、甘肅天水、北京成功舉辦7屆。甘肅省天水市曾於2015年8月,承辦了第六屆華夏武狀元國際爭霸賽。

天水是羲皇故里,考古發現最早的天水行政地名出現在春秋戰國時間的「天水家馬鼎」上。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在這裡設置中國最早的邽縣,後改為上邽縣,是中國最早的建縣地。秦始皇置三十六郡時,上邽是隴西郡中一縣。漢武帝時,置天水郡。

天水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榮,境內有全國最大的明代建築群伏羲廟和伏羲創畫八卦的卦台山遺址,是全球華人尋根問祖的聖地。

天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孕育着眾多的歷史名人,以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先秦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三國古戰場文化的五大文化源遠流長,沉澱深厚,構成了天水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

拳言云:南拳北腿,東槍西棍。天水作為西棍的發源地之一,更是孕育了許多叱咤武林的風雲人物。近代著名武術家有孫彥彪、馬彥彪、趙斌、黃寶珊、李雄武、安國岐、張鴻謀、李森林、張飛鵬、安亞平、李淑紅、馬俊祥等一大批武術豪傑,為天水武術運動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視頻

天水市武術協會 相關視頻

天水武術--伏羲八卦拳
天水武術大師--成德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