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邑縣金星鄉學校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大邑縣金星鄉學校地處風景宜人的大邑縣金星鄉。學校毗鄰佛教聖地白岩寺,緊挨風光旖旎的金陽湖,居4A級風景區天府花溪谷山麓,在灼灼其華的桃花寨附近。四周群山環抱,學校坐落其間,靜謐安詳。

目錄

學校基本情況

學校占地15畝,小巧精緻。三區分布科學合理,「學習、生活、運動」三個區域「一」字形展開。功能室齊備,教學設備一流,每班均配一體式多媒體[1]

學校踐行大邑教育綜合改革「1511」發展思路,堅持 「杏品育人 宏志奠基」的辦學理念,以「銀杏文化」為特色,鑄師魂,打造一流師資。現有骨幹教師15人,占教師比50 %,其中省級骨幹教師1人,市級骨幹4人。

幾十載風雨兼程,弦歌不輟;篳路藍縷,春風化雨,人才輩出。考上清華、川大、武大等「985」名校的金星鄉學校學生絡繹不絕。金星莘莘學子,在銀杏品行的浸潤下,健康快樂,積極向上,堅毅頑強,奉獻少取!

辦學理念

杏品育人 宏志奠基杏品育人,是學校的辦學方略,以銀杏的精神品質為核心,以「銀杏文化」為特色,培育學生,發展教師。杏品育人,也是學校的育人方向,培育具有銀杏般品質的學生和教師。

辦學宗旨:宏志奠基

校 訓:恆積跬步 勵學篤行

校 風:和諧務實 自強進取

教 風:敬業善導 奉獻創新

學 風:自信進取 尊師樂學

校徽及其闡釋

整體圖形為圓形,體現學校開放、包容、和諧的思想。中心圖案為三片抽象化的銀杏葉圍繞着一顆閃閃的星,外圍上部分為「大邑縣金星鄉學校」的中文名稱,下部分為「大邑縣金星鄉學校」的漢語拼音。

銀杏具有堅韌不拔的自強精神、質樸無華的務實精神、和諧相處的和合精神、多予少取的奉獻精神。金星鄉是川西銀杏生態小鎮,選擇此圖案既貼合地方特色,又寄寓金星鄉學校全校師生的價值取向。

三片綠色的心形銀杏葉既象徵家庭、學校和社會,也象徵家長、教師和學校,閃閃的星象徵學生;整個圖形寓意家庭、學校、社會(家長、教師、學校)三者有機結合,構建一個綠色生態的育人環境,用心去關愛呵護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像星星一樣發出燦爛的光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

加強師德建設,鑄造師魂

學校以「杏品育人 宏志奠基」為辦學理念,以「銀杏文化」為特色,加強師德建設,着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技藝精湛的教師隊伍。「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學為德之基礎,德為學之統帥,師德為先。學校將師德建設作為首要工作,採取「一學,二樹,三評,四糾」的工作方針。

一學:學習銀杏品行,紮根貧瘠,多予少求。教者要師德高尚,紮根山區,愛崗敬業,樂學善教,樂於奉獻。

二樹:樹立具有銀杏品行的教師典型,榜樣示範,引領全校教師。

三評:評選師德標兵,大肆表彰,鼓勵先進。

四糾:對師德後進的教師,及時召開民主生活會或單獨交流,糾正錯誤認識,將問題在萌芽階段掐滅。

以德育活動為載體,陶怡學生情操

金星鄉學校一直以來秉承「德育為首,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開展豐富多樣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立足校本強措施,凝心聚力提質量

加強青年教師培訓,助推質量提升。學校指派教學經驗豐富且教學質量突出的骨幹教師負責年輕教師的「傳、幫、帶」工作。

以過程管理為手段,保證質量提升。學校結合實際,確立了過程管理的

「嚴」(嚴格課堂巡查、嚴格認真檢查)

「實」(落實學科研討、紮實質量分析)

「細」(細化目標、細心輔導)

三字方針,強化過程管理,確保質量提升。

模範引領,促進質量提升。以多維評價為槓桿,表彰表揚優秀教師、優秀學生。充分發揮典型的模範引領作用,鼓勵教師工作幹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教師將關注的焦點和談論的話題聚焦到質量提升上,引導學生回歸到「以學為本」的主業上來,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

深化家校聯繫,穩固質量提升。堅持家長會、全員家訪和個別走訪相結合的模式積極主動深入學生家庭,關注學生在家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情況作為重要內容,並對家長如何輔導和督查學生學習進行培訓。藉助QQ群、微信群,及時展現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展現優秀學生的風采等,讓家長能第一時間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況,打破家校溝通的時空限制。

近年來,經過全校師生共同努力,學校發展迅速,學校先後榮獲北京語言大學社會實踐基地、大邑縣文明單位、大邑縣文明校園、大邑縣平安示範校等稱號。我們將以大邑縣教育綜合改革「1511」發展思路為指導,以「美麗而有溫度的鄉村教育」為契機,在銀杏品行的浸潤下,繼續譜寫大邑教育的新篇章[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