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清郵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清郵政,是由清政府自1890年(光緒十六年)起,即着手推廣郵政。1896年3月20日,清朝光緒皇帝批准開辦大清郵政官局,中國近代郵政由此誕生,標誌着中國開始與世界各國郵政平等交往,大清郵政誕生之刻,中國已經有了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1]

簡介

2016年1月12日皇家郵政服務系統是仿照歐洲模武建立的,並將接受赫德爵士的指揮,赫德先生已被清國皇帝任命為郵政總監。在此之前,大清國的郵驛事務一直歸負責軍務的大臣節制。大清郵政在明朝中央高度集權時期(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年),北京政府很重視驛站運輸和郵政傳遞,運作也相當井然有序。然而到十七世紀,由於政府官員從中漁利,這個驛傳系統就在很高的發展水平上崩潰瓦解了。直到康熙繼位之後,這項服務才又再現輝煌,事實上還得到了極大的擴大。隨着新疆土的不斷征服、擴張,中央與邊地之間需要取得良好、頻繁的聯絡,這比以往顯得更為急迫。為了管理和從整體上控制這項服務,北京特別任命了一些官員,這些官員直接由朝廷負責軍務的大臣監督。在這些驛站內,所有供遠途傳運使用的必需品,諸如馬匹駱駝車輛、船隻等等,都全部備齊。大多數驛站都設在主要道路的旁邊。

這項服務分為兩個等級,政府公文和急件為第一級郵政,普通旅客的行李和軍隊需要轉運的戰爭物資屬於第二級郵政。這個皇家郵政服務系統現今由帝國郵政總監管理。帝國郵政總局設在京城,而分局則限設於各省省會並由郵政副監們負責。這些官員都是專門從上層軍官中遴選的。[2]

發展

大清郵政(1878---1911)發行郵票172種;中國在正式建立近代郵政前,除驛站外,有商營的民信局和僑批局,有帝國主義者的客郵,還曾經歷過一段海關兼辦郵政的過程。民信局和僑批局 民信局又名民局,是傳遞民間書信、物品和辦理匯款的私營商業組織,約創始於明朝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清朝道光至光緒年間,大小民信局已多達數千家。有的還在當時商業中心的上海寧波等地設立總店,在各地設立分店或代辦店,並與其他民信局聯營,構成了民間的通信網。直到1935年才被全部取消。大清郵政於1896年正式開辦,公布了《郵政開辦章程》,規定郵資按洋銀計算,以前印製的「大龍」、「小龍」、「萬壽」郵票上的面值,都是按銀兩計算的,太平天國的洪仁玕(1822~1864)最早提出了興辦近代郵政的規劃,清代地方政府又在台灣省首先實行了改驛歸郵;但是,在全國範圍內開辦國家郵政卻是由清政府於1866年委託海關總稅務司英人赫德辦理的。經過海關兼辦郵遞和試辦郵政階段,終於在1896年3月正式批准成立了大清郵政。1911年郵政脫離海關,從1877年起創辦的有線電報和1900年後創辦的市內電話一度是官督商辦、商辦或官商合辦外,其餘全由國家或各級政府經辦(1902~1908年電報也被收歸官辦)。

自1899年11月中國開辦近代郵政,舊時長沙 的郵政事業經歷了 "大清郵政"兩個時期。"中華郵政"兩個時期。"大清郵政"時期,長沙郵政由外國人操縱的海關代管。當時郵政經營連年虧損,海關擔心招致更多的財政負擔,對郵政建設採取"謹慎從事,緩步發展"的方針。到1910年郵政脫離海關管轄時,長沙城內僅設2個支局,長沙、善化兩縣農村還沒有一個自辦郵局,幹線郵路僅有幾條步班郵路和委辦輪船郵路,村鎮郵路更少,郵政業務發展極為緩慢。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長沙進入"中華郵政"時期。1927年法藉郵務長嘵略被逐出湖南,長沙收回郵權。但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快,國弱民窮,加之長沙累遭軍閥戰爭和日本侵略戰爭的破壞,後期又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長沙郵政事業曲折發展,步履艱難。到1949年,市區僅設有自辦服務點13處,城、鄉郵運和投遞主要依靠步班,湖南郵政管理局本地(長沙)業務股只有1部汽車和21輛自行車在市內轉趟和收郵件。但隨着社會的發展,新的郵政運輸網絡開始形成,初步班郵路、船舶、火車郵路,又逐步發展了自行車郵路、汽車郵路、航空郵路和摩托車郵路,這是近代郵政事業的一個進步。[3]

影響

儘管大清國的皇家郵政服務系統已經非常完善,然而,即使在過去幾個世紀內,它也從未在任何程度上為商業或私人利益提供服務。即使已經允許商人和普通百姓通過這項服務寄送信件或包裹,但人們仍然懷疑郵政官員是否會利用這項特權來謀取私利,他們懷疑這些官員私拆或篡改私人信件。這就導致了以下的結果,即在這些都市和商業城鎮裡建起了民間的票號,負責轉寄信件和包裹,以大清郵政方便那些銀行家、商人和普通百姓。在大城市裡,通常有幾家這樣的私人票號,導致了激烈的競爭。其結果是出現了世界上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情況,即「郵差們」到顧客的住宅門口去收集郵品,而不是顧客把信件或郵包送到郵局。[4]

這些私人票號把郵品或者委託給定期往來於不同市鎮之間的民船,或者委託給信差。這些信差中的大多數都是徒步投遞郵品,雖然他們偶爾也騎馬。上述郵船中的每條船上面都有一個指定的受託人,負責接收和發送這些郵品,以及負責照看郵品。所有信件都會在收件處登記掛號,註明郵品內容,並被保險至它們的全部價值。在郵品重量問題上,這些票號都顯得非常大度。郵資並不是必須預付,但按慣例,發信者付大約百分之三十的費用,其餘由收信者支付。這些私人票號常常是為他們的客戶記流水帳,每月結清一次。如果發信者需要一封信件特別迅速、安全地付郵,他就會在信封上寫下一個承諾,保證對這封信件的發送再慷慨支付一筆額外的費用。

大清郵政郵品經由信差傳送也同樣是安全和迅速的。平均說來,這些信差每小時能步行一德里(4.6英里)的路程。他一到達自己的送達站,就立即將郵品傳遞給下一名信差,而這個人不論天氣狀況如何,必須馬上起程向下一站傳送,並把它交到第三名信差手裡。這個過程不斷重複,直到郵品到達它們最終的目的地。信差們途經的地方往往是純粹的荒野或人煙稀少之地,這樣容易遭受強盜的襲擊,為了自衛,信差們總攜帶著武器。至於郵品投遞的費率,它們並非固定不變。對於常客來說,費率雖然大體上是固定的,但對於偶爾上門的顧客,他們所支付的費用則相對要高些。

至於短途遞送費率,要比德國低,而長途遞送費率,比如說,超過五十英里的範圍,費率自然要高些,因為郵品傳送須轉手數次才能完成。這種私人郵政服務系統很好地滿足了社會的需要。信件和郵包的傳送就像我們自己攜帶著它們一樣安全可靠,儘管稍稍慢了點。大額的銀錢也通過這種方一一傳送,這筆款項,假如用船運送,會由這艘船的船長對它進行稱量並開具收據,他會收取一個較小數額的百分比作為郵資,並保證把這筆錢送到收款人手中,從中出現偷竊的行為鮮有發生。

「大清郵政信櫃」京城重張迎賓

參考文獻

  1. 郵政發展史資料,E書聯盟,2020-3-24
  2. 「大清郵政」在北京開辦,歷史上的今天,2020-3-24
  3. 光緒批准開辦大清郵政 近代國家郵政機構始誕生,搜狐,2020-3-24
  4. 《紐約時報》上的晚清帝國,中國網,20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