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河的一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每個人都是大河中的一滴水。」

我們得承認人是微渺的存在。無論怎樣積極地生活,總會有陷入絕望的至暗時刻。再怎麼努力也沒用了,一種無力感席捲全身。此時,五木寬之平靜地說,失敗的人生也沒有關係啊,人光是活着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他藉助佛陀和親鸞的思想,從負面思考的角度出發,坦 誠講述了人如何在看不到未來的時代生存的思考和見解,震撼人心,在日本引發強烈的共鳴。

讀過之後就會知道《大河的一滴》是暢銷書和長銷書的秘密了。從阪神淡路大地震到亞洲貨幣危機、東日本大地震、雷曼事件,以及前所未有的新冠危機,無論是國家還是公司,都無法再稱自己「永久不滅」。如果人類和世界都已經靠不住,那該依靠什麼才好呢?「人類經常創作故事,通過相信這個故事而跨越生老病死。」我們還有希望,這本書將作為不滅的暢銷書繼續傳遞下去。

——《朝日新聞》

五木先生的隨筆的無限魅力在於,他以心靈的淚水為墨,書寫深沉的愛與真正想說的話。身心受過傷的人,會因為這本書受到無盡的療愈吧。

——瀨戶內寂聽(作家,尼僧)

我很感謝在陷入困境快要迷失自我的時候,能夠遇到這本書。我想更愛這個雖然只是一滴水的自己。

——山田詠美(作家)

五木先生觸碰生命底層的不安與恐懼,傾聽身體的聲音。這個聲音給予活在危機四伏時代的人以勇氣。

——多田富雄(免疫學家)

傳達給大家絕望的同時又能感受到希望,這是五木寬之的出發點,至今也沒有改變。如果你在二十多歲的時候讀過《大河的一滴》,到三十歲、四十歲的時候再讀一遍就好了。每次都會發現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某一句話吧。就像一本優秀的詩集一樣,一定能找到新的屬於自己的那句話。

——原田宗典(作家)

文學家特有的溫暖能讓讀者產生共鳴,也能給讀者創造一個「我在這裡」的可貴之所,讓表達者和接收者相互交流、共存。這不是讀者最大的幸福又是什麼呢?《大河的一滴》就是人生的座右銘。對於陷入不安、喪失自信的人,一定會起到特別的作用吧。

——松永伍一(詩人,評論家)

書里所直面的雖是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而裡面思考、討論的,幾乎也都是目前中國社會所無法迴避的現實。

——徐靜波(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

對於當下的真實狀態,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我想試着接受當下的自己。嘗試之後,我好像看到了不一樣的自己。這是《大河的一滴》教會我的。

——周防正行(電影導演)

五木寬之是一名旅人,苦旅着人生。

——旅日作家李長聲

我的日本文學三足是西村壽行、五木寬之和大藪春彥。

——鸚鵡史航

五木寬之先生是我喜歡的一位大作家,行文流水,但有時卻豪情萬丈。

——毛丹青(旅日作家)

作者簡介

五木寬之,生於1932年。日本現代作家,出生於福岡縣。曾在早稻田大學俄國文學科學習。1966年以《再見了,莫斯科愚連隊》獲小說現代新人獎,1967年以《看那蒼白的馬》獲直木獎,1979年以《青春之門》獲吉川英治文學獎。其他著名的作品有《戒嚴令之夜》《親鸞》《風的王國》《 他力》等,1981年即已出版36卷本的《五木寬之小說全集》。其隨筆集《大河的一滴》是一部長銷書,以其對人生的深刻體悟和文筆的雋永傾倒了無數讀者,迄今已發行了上百萬冊,2020年在日本暢銷書的排行榜上位列第六,並在2001年被拍成電影。

徐靜波,出生於上海,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著作有《近代日本文化人與上海(1923-1946)》《和食:日本文化的另一種形態》《解讀日本:古往今來的文明流脈》《原色京都:古典與摩登的交響》《同域與異鄉:近代日本作家筆下的中國圖像》《魔都鏡像:近代日本人的上海書寫(1862-1945)》等15種,譯著有《白河夜船》《魔都》《秦淮之夜》等17種,編著有《日本歷史與文化研究》等12種。曾在神戶大學等日本多所大學擔任教授。

評論

1998年,66歲的五木寬之把自己對人生的解讀寫成了《大河的一滴》,情感誠摯、真切。

那個時代的日本人經歷了苦澀的戰敗、艱難的戰後,以及騰躍而起的經濟高速增長、泡沫經濟的繁盛和隨之而來的崩潰……整個社會陷入了長期的低迷徘徊。

經歷這一切的五木寬之寫道:「人生是痛苦和絕望的連續。」只有承認自身的渺小,承認人總有絕望的至暗時刻,真正的希望和勇氣才會降臨。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爆發,病毒不停蔓延,全世界被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暗影。

這個時代的日本人又重新拿起了《大河的一滴》。在2020年3月緊急加印30多萬冊,被稱為「打破疫情時期不安的生存哲學」。

也許就像他們說的一樣,在陷入困境快要迷失自我,或者喪失信心的時候,五木寬之的文字為身心受傷的他們帶去了無盡的療愈。


時代和讀者的心都是容易變化的,即使是風靡一時的暢銷書,隨着時代的變遷,也會遭受冷遇。為什麼《大河的一滴》作為一本銷量超過320萬冊的暢銷書,能在日本長銷20多年,至今仍為人們所愛讀呢?我們相信,這本書一定具有它經典的意義。

我們越來越意識到,人的存在其實沒什麼大不了,那我們該依靠什麼才好呢?五木寬之在最近的採訪中說:「在時代變化的浪潮中,我只能成為大河中的一滴水,向着大海前進。我想,我只能在這個時代全力以赴。」

他在痛苦中看着腳下自己的影子,「現在的時代很陰鬱,不戴口罩就無法外出,也不能與人自由交談。如何儘量忍受和克服這個時代呢?雖然我看不到下一個時代了,但我還是抱着希望,期待着活下去。」

是啊,即使這個世界充滿謊言,也會有小小的歡愉,有無可替代的邂逅,會遇到奇蹟般的愛。五木寬之雖然寫道:「人生不必抱有任何期待。」但正是在什麼都不期待的時候,才能意外地感受到他人給予的溫柔和小小的關懷。

在當下的時代,我們面對了太多殘酷的現實,暴力、侵犯、霸凌、欺詐……又被捲入各種無益的競爭,心靈疲憊,看不到未來。如果這是我們無法迴避的現實,那就「試着把自己交給流淌其中、來自宏大宇宙的生命之河,隨波逐流。就宛如大河中的一滴水。」

如今,90歲的五木寬之依舊繼續前行,他寫下的文字就像照射在暗夜裡的一束光,撫慰人心,給人力量。他始終相信,人類是虛幻、悲哀的,但同時也是可愛的。

「在我們的前邊,一個生存相當艱難且困苦的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吧。但即便如此,我們還得活下去。無論多麼艱難窘迫,多麼令人不快,我們還是要珍視自己的生命,在這個世界上存活下去。因為生命本身就有價值。」

我們好像懂了,這本書被喜歡了24年的原因。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