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板凳(王必東)

大板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大板凳》中國當代作家王必東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大板凳

去年回老家是灶王節的前兩天,天氣乾燥晴朗,四周偶爾傳來的鞭炮的鈍響,帶綴着快過新年的氣息。

下午,我去三叔家串門,一進院子就看到水泥當院角落的一條灰黑色的大板凳,那是我很小的時候曾經坐過的。是上世紀大躍進年代爺爺用院子門口的老垂柳打制的,一同打制的其它物件都不復存在了,唯有這條用樹根制的板凳,粗大笨重,摔打使用到今天,還在默默無聞的存在。如今爺爺奶奶都去世了,我睹物思人,由心裡向外感覺親切,就像多年遠離家鄉的情懷,那種久別的思念,說不出的酸澀,特別是近幾年,分外的強烈了。

夜晚躺在客廳沙發上,滿眼都是新的家居。憶念起小時候的光陰,遠不是如此堂皇,一切舊景都還歷歷在目。

童年的生活很是美好,一個人的時候我常挖空心思,想我最古久的記憶,甚至想到了媽媽哺乳妹妹時候的場景,我是大妹妹四歲的,現在想來的確是自己入世覺醒較早的緣故吧。

記憶里奶奶家的四合院古樸簡陋,面南的廳堂正屋和坐東面西的廚房相得益彰,拐尺組合一般是彼時蘇北農村家庭建築風格。院牆不甚高大,唯有不到兩米的門樓戴着一木架繕草人字形脊頂略顯檔次。材料清一色的黃色泥土壘成,房子厚重矮小,但是溫暖舒適。整個院子也顯得寬大很多。廚房對面院落里是用來磨豆碎麥的青石鏨打石磨,不要小看這架磨台,它可是我們一日三餐離不開的粉磨器具。石磨往南是一眼提手橡皮活塞水井,水井前有一條排水溝在大門洞西拐角下穿牆而過。院牆門樓西邊是兩株高大連根椿樹,依牆向西還有一棵碗口粗的棗樹,一到秋冬時節,深綠色棗樹葉片夾雜着紅心點點,分外誘人。圍牆邊柵欄架上的藤蔓瓜果和地上雞窩鴨圈,現在看來不失一派農家鄉土的氣息。

老房子幾經滄桑,如今被我三叔的兒子翻建成三層小別墅,院落窄小了好多,其實地方沒有變,是房子寬大了,院子自然就變小了。

我的爺爺很高大,但是我的父親卻是矮小,看到叔叔他們家的小孩高大我常疑慮,但是後來學到遺傳學的時候,我知道我們是按照奶奶這邊長大的。奶奶很慈祥,七十多歲就掉落了牙齒,如今父親的牙齒也早早掉落了,在奶奶去世的幾天,父親衰老的面容竟然和奶奶形同一模。我在廣東這邊聽說男生像母親是很聰明的,但是父親沒有機會發展他的才智,僅僅是地主成分的緣故,他小學沒有畢業就務農了。後來的生活比較困苦不順,就在他還年輕的時候,因為成分的原因差點娶不到媳婦,幸虧鄰居把我媽媽從山東臨沭介紹過來,我很慶幸。

爺爺樣貌很帥氣,在我記憶里留着三捋短鬍鬚,手裡捏着一尺多白瓷嘴黃銅頭的綠竹旱煙管。身上常穿着奶奶手工縫製的老式對襟布紐扣衣服,顏色也是很老套,要麼瓦藍的,要麼雪白,是一個很素淨的老頭子。後來到了九十年代初,鬍子都花白了,精神仍然矍鑠。這樣直到幾年後的眼疾手術拖出肺癌去世,前後就是一個月的時間,那悲痛的場景我都記憶的很清晰。

爺爺會泥水匠,很小的時候,我就看到他常幫別人修繕房屋。那個時候牆是用拓好曬乾的泥塊砌成,房頂也沒有瓦片,一般都是當年的新稻草洗涮扎麻後,用塘泥草糠殼攪拌修葺的,修繕後的房子清新暖和。主家除了工錢一般還有早中晚三頓酒飯。彼時生活比較隨簡,桌上的菜不象現在那麼豐盛,四五個涼熱菜,常見的如:花生米,燙波菜,涼拌蘿蔔皮,白菜燉豆腐,紅燒小魚,加上個炒雞蛋就可以了,豬肉和雞肉一般人家用不起。酒一般就是散裝白酒,瓶酒也有,但是很少。我是常和爺爺作伴的,白天看到他在村里某一家做工,晚上放學就在那裡等着吃飯,現在想起來覺得那個時候生活的確貧瘠的太多,也是我饞的原因吧。

爺爺會織網捕魚,會木工打制家具,會劁豬騸馬釘牛掌,後來六七十歲的時候天天趕集賣菜種。爺爺很疼愛我,常常給我零花錢。後來考上住宿中學,每次星期天下午都會叫我去吃飯,菜要麼是豬肉,要麼是魚肉,記得有一次給我留了一盤雞肉,幾天下來都留變味了。想想那可是八十年代的農村,日子還是緊巴巴的,我很是感激爺爺和奶奶的。

那天我看到大板凳,夜裡好久不能入睡。想想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幾十年下來,兒女都已經上了大學,而我也過了不惑之年了。記憶里的當年場景,一切的一切都已經是物是人非了。想想作古的爺爺奶奶,想想村里日漸稀少的熟悉長輩們,頓覺得心酸起來。每逢祭拜墳塋的場合,我都觸景生情。就像白日裡見到的這條大板凳,上蒼也給予了生存空間,它算是壽命長的。當年一起由我爺爺打造的同類早已屍骨無存,而它卻一直不曾磨滅,它像一個老態龍鐘的老者,靜坐在院落一角,觀望着世態變幻,然所有的所有都走了,一切都輪換到它的頭頂。你看它不是已經被冷落到院角,任憑風吹雨打了嗎?替代它的是堂皇的家具,這也許就是歷史的演變,這也許就是生活吧!

那夜,我夢見我回到老院子裡,踩着大板凳,用竹竿敲打成熟的棗子,那熟透的棗子,落了一院子,一院子......... [1]

作者簡介

王必東,筆名墨池留痕,江蘇東海人,連雲港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