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大興安嶺寒溫帶中藥資源標本館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大興安嶺寒溫帶中藥資源標本館位於加格達奇林業局局址,於2014年5月開始籌建。

目錄

機構簡介

該館的建成是大興安嶺寒溫帶中藥材動態監測信息服務站專家和加林局相關工作人員跋山涉水實踐的豐碩成果,現已成為集教學、科研、對外交流、科普教育、中藥資源開發與利用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場所。

機構布局

館內布展合理、特色鮮明、標本豐富、製作精美。既充分體現了中藥傳統特色,又飽含濃郁的中醫藥文化氣息。標本館共分為兩層,一樓為中藥資源標本館,現有浸制標本100種120份,臘葉標本56科400種3000份,其中中藥標本有大興安嶺道地藥材金蓮花、黃芪、草蓯蓉、赤芍、五味子、百合、白鮮皮等。二樓為野生動物資源標本館,現有動物標本46種,昆蟲標本90種,其中動物標本主要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棕熊、馴鹿、梅花鹿、猞猁、花尾榛雞等,為廣大群眾提供中藥標本查詢、物種信息服務等,打造成大興安嶺生物醫藥產業對外學術交流[1]的窗口,更好地服務於林區經濟發展[2]

校園諮詢

中藥資源

一定空間範圍內可供作為傳統中藥、民族藥及民間草藥使用的植物、動物及礦物資源蘊藏量的總和。

中藥資源,是指在一定空間範圍內可供作為傳統中藥、民族藥及民間草藥使用的植物、動物及礦物資源蘊藏量的總和。

地域性

中藥資源與他們所分布的自然環境條件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資源的種類以及他們的數量和質量均受着地域自然條件的制約。合宜的自然條件形成了傳統的道地藥材。

人文性

中藥資源是中國人民長期與自然及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的經驗總結。因而既有中藥本身的物質基礎,又有如何使用他們的經驗基礎,是十分珍貴的無形資產,需要認真的整理、總結和發展。

可變性

隨着社會的不斷發展,一方面由於人類過度或不合理的利用,使資源逐漸枯竭甚至消失(解體性);另一方面由於保護得當,使有生命的藥用動、植物物種,通過繁衍再生,使資源得到發展和擴大(再生性)。為了使資源能夠可持續地利用,應當採取一切有效措施,防止資源解體,促進資源再生。

多樣性

中藥資源作為生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環境多樣性。一方面我們應該很好的保護這種生物多樣性,另一方面還可以更好地利用和開發這種生物多樣性,利用生物技術創造出品質優良的中藥新品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