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夜幕下的祈禱(一葉知秋)

夜幕下的祈禱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夜幕下的祈禱》中國當代作家一葉知秋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夜幕下的祈禱

初春,潯州古城外一片沸騰,微風帶着一股暖氣徐徐吹來,小河悠悠涓涓地將歡愉的心情放逐。伴着河水的歡聲,我漫步在蜿蜒的小路上,看落日西沉,晚霞在天邊吟詠,燦爛了黃昏的寂寞。起風了,風中有宿鳥歸巢,銜着一顆渺茫的希望離去。夜幕漸濃,夜空泛着淺淺的紫色,仿佛一片抒情的背景,我撿起月光的碎片,照亮前行的路,踏着輕快的腳步回家。

今晚,不想看電視,只能以琴聲找到依託。坐落在鋼琴前,我纖細的手指輕輕一按,跳蕩出一串靈動的琴音,琴聲悅耳悠揚,抒發着靈魂的詩章。不必為五線譜啞默而惆悵,優美委婉的琴音,傳出的依然是那支古老的樂曲,那支久演不衰而爛熟於心的鋼琴曲《少女的祈禱》。指尖不斷地跳躍於琴鍵之間,試圖把心靈的脈動寄託於琴鍵的律動,心總是在頃聽那來自靈魂深處的琴聲,獨有的頻率,獨有的分貝,今夜你到底想祈禱什麼?這是個人生的舞台呵,彈響的又何止是段悅耳的音樂。我的靈魂在樂曲的抽打中倒下,靈魂離開自己的內體,飛向高空,飛向夜幕深處……

輕柔的琴韻,隨着從容的思緒,連貫成摯深摯誠的雅歌。《少女的祈禱》是名副其實的少女所創作,作者苔克拉• 芭達奇斯卡是一位波蘭少女,在十八歲的花樣年華里譜寫了《少女的祈禱》,創作於1856年,她二十八歲便夭折了。她的青春是短暫的,但她留下的這首鋼琴小品,卻是一支永開不凋的鮮花,永遠綻放在世界音樂的百花園裡。

用心去演奏一首曲子,就如經歷一次人生的歷練和獲得,又如一首心情之唱,輕之來,捻去之。溫婉幽雅的旋律靜靜地流淌,演奏着這支曲子,心靈仿佛化作了空靈的禪院菩提樹悟。婉轉處細緻入微,似涓涓細流充滿靈性,高亢處激情洋溢,大氣磅礴,琴聲痛快淋漓。於是我知道,我期盼了許久的神聖就在今夜在此刻蕩漾開來。或許,這是就《少女的祈禱》精神實質所在。隨着音樂飄起來的靈感,讓你情不自禁,讓你釋懷。

有人說,淡淡的自然,會養成淡淡的情愫,歷練出淡淡的心緒,淡淡的生活;人們往往把這種美比喻成「琴心」是很有道理的。在滾滾紅塵中,以鋼琴抒懷,讓琴心合一,能讓自己擁有這份恬靜,閒情逸緻,實屬美妙、靈慧;感悟人生,雅而不俗,至純至善享受生活,豈不雅興嗎?

我不想說,就是這樣一種祈禱,讓我淚流滿面。那是怎樣的一種祈禱!肅穆教堂里身披輕紗雙手合十的少女,虔誠的雙眼默念出至善之禱。月光尋着優雅的角度照射在她的心房,莊嚴的鐘聲奏出神聖的回禮,鋼琴流水般的琴鍵在滑動飛翔……   

琴聲仿佛置身遙遠的記憶之中,仿佛來到了一個童話的國度里,那裡沒有硝煙也沒有爭吵,唯有的只是至真至善至純至美;仿佛嬉戲於藍天白雲之間,飄渺的音樂像風信子般輕拂面,那是怎樣的天籟之聲,一首樂曲,似一泓深水,仿佛一紮進去就再也沒有上來……那樣的境界,豈能是只在夢中出現?旋律在飛翔,意念在流淌,祈禱以鋼琴悅耳的鐘聲迴蕩而結束。

微笑着,為這份祈禱而微笑着;我感動着,為這悠揚的旋律而熱淚盈眶。聽琴的人仍然沉浸在我的琴聲里,琴音飄逸思緒不斷瘋長,琴聲不在我的指尖,而是隨着祈禱的鐘聲在夜空中飛翔……

[1]

作者簡介

一葉知秋,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