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羽節肢蕨
形態特徵
土生植物。植株高約50-70厘米。
根狀莖橫走,粗約5-6毫米,密被鱗片; 鱗片卵狀披針形,淺棕色或偶為灰白色,頂端漸尖,邊緣有睫毛。葉近生或遠生; 葉柄長約15-25厘米,禾稈色或淡紫色,光滑無毛。葉片一回羽狀,卵狀披針形,長約30-50厘米,寬約15-25厘米; 羽片可多達12對,卵狀披針形,長約10-15厘米,寬約2-3厘米,頂端漸尖,邊緣全緣或波狀,基部圓形而不對稱。側脈明顯,小脈不明顯。葉草質,兩面光滑無毛。孢子囊群的大小和分布都變化較大,在羽片中脈兩側各多行或各1行,多行者,孢子囊群通常極小,單行者,孢子囊群又通常極大; 孢子具刺和疣狀紋飾。[1]
生長環境
生山坡林下,海拔1000-2700米。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西藏、四川、貴州、廣西、湖北、江西、陝西等。緬甸和印度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