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外丹 |
又名「外丹黃白術」、「金丹術」、外丹仙學。外丹術相對內丹而言,古稱煉丹術;黃白術乃製造藥金、藥銀的方術,古稱點金術;金丹術乃鍊金術和煉丹術之合稱。金丹術是在尋求「不死藥」不得轉而自行煉製和「食金如金,食玉如玉」的理論下的產物。所謂金丹,是金液與還丹的合稱。金液與還丹分別代表了水煉與火煉。水煉,即將金石銷化為液,其藥物以金玉為代表。火煉,即將金石放在爐鼎中鍛煉成丹藥,其藥物以砂汞最為有名。 外丹術起源於黃白術
中國的金丹術本起源於殷商時代發達的冶金製造業,秦漢時,由工匠們的冶金工藝轉化為方士們實驗室的鍊金術,再由鍊金術發展為煉丹術。鍊金術又稱點金術,方士們認為通過仙藥可以點化賤金屬為黃金、白銀,故又將鍊金術稱點金術,隱名黃白術。實際上制出的藥金、藥銀多為銅合金,方士們將之化作「金液」服食,或認為用之為飲食器有益壽作用,後來也將它們作為修道和資助窮困的資金。金丹術有口號曰:「金若成,世可度。金不成,命難固」,以為煉成之丹,可以點金,才能服食成仙;如果不能點金,丹即未成,由此可見點金術與煉丹術之間的關係。
外丹術的發展歷史
服餌藥金,大約在西漢末年已經出現,東漢時出現《黃帝九鼎神丹經》和《太清金液神丹經》丹書,開始煉製以汞為主要原料的還丹,漢末陰長生《自敘》云:「不死之要,道在神丹。」根據歷史資料,可推定外丹術起始於秦漢時期。早在春秋戰國時,神仙方士就相信自然界存在吃了可以不死的天然藥物。《山海經)及《楚辭》中都有不死藥的記載:《戰國策·楚策》記載有人獻不死之藥於荊王,《史記·封禪書》亦記齊威王、直王和燕昭王使人入海求不死之藥的事。戰國末期,精於冶金製造業的工匠流入方士集團,促使方仙道從尋求天然不死藥轉化為人工製造藥金、藥銀。漢武帝時方士李少君說:「祠灶則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史記·封禪書》,淮南王劉安時曾招方士作《枕中鴻寶秘書》,言神仙黃白之術。至西漢末,史子心為傅太后作藥金,則當作延年藥服餌之。
外丹術在兩漢發展起來後,至魏晉時演變成神仙道教以金丹大藥為升仙之要。葛洪云:「余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皆以還丹金液為大要者焉。然則此二事,蓋仙道之極也。服此而不仙,則古來無仙矣」,將服食還丹、金液作為上乘仙術。
外丹術至唐代發展到高峰,而後敗落下去,內丹術隨之興起。明代仙學家遂將內丹術稱為人元大丹;將日月精華、先天氣所煉成之物稱為天元神丹;將製造藥金、藥銀的黃白術稱地元靈丹,地元所煉成之物作為「神室」,以勾攝日精月華而成天元神丹。後世的黃白術流入江湖術士手中,變為他們製造偽鈔、燒銀騙財的謀生手段。
宋元以來,道教仙學雖以內丹術為主流,但外丹術仍代有傳人,且一些著名的內丹學家也同時燒煉外丹。直至近世,仍有陳攖寧等人燒煉黃白術近十年,四川張覺人先生曾煉製丹藥濟世。
外丹術是現代化學實驗的先驅和藥物學的分支
魏晉時煉丹家著名的有葛洪、狐剛子,南朝時有陶弘景,他們都對探討物質組成及化學反應有突出貢獻,因此我們可以說煉丹術是為現代實驗化學的先驅。唐代煉丹家奉《周易參同契》為祖經,由於理解不同形成鉛汞派、硫汞派及金砂派。金砂派主張服食黃金、金液和丹砂,認為可借其金氣不朽延年。硫汞派主張以硫黃和水銀反應制硫化汞,升華結晶為丹砂。陳少微和張果皆主張煉製和服食丹砂。當時受皇帝寵信的柳泌、趙歸真都主鉛汞說。以鉛汞說解《參同契》的道士,用鉛和汞煉丹,製成含毒的氧化汞和氧化鉛混合物,使不少服丹的貴族、官僚、皇帝被毒死,這促使外丹術走向衰落。當時丹藥以硫化汞、氧化汞、氧化鉛、氧化砷以及汞的氯化物為主。
外丹術是古代自然科學的化學實驗和求仙活動的奇妙混合體,它雖然發現了許多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質和反應機理,但不以化學工業的生產為方向。其積極方面在於重視礦物藥的醫療效果,大致可看作古代藥物學的分支。《道藏》及其以外的道書留下了不少外丹黃白術資料,其中不僅包括有許多化學發現,還有許多至今仍有價值的醫藥學方劑。
外丹術的基本思想
外丹術的實質是在煉丹爐中將時間和空間濃縮起來,模擬字宙演化和反演的規律,從而煉製出一種稱作還丹的凝固化了的「道」。因其過程實際上是對道的哲學的模擬實驗,外丹家認為人服了這樣煉製的還丹,就是服了固態的道,從而得逍遙成仙。這就是外丹學的基本思想。宋代以後的外丹書,多引用內丹術語和理論,其中亦用精、氣、神、養胎、脫胎等術語描述煉丹過程。
外丹術的主要著作=
從東漢《黃帝九鼎神丹經》和《太清金液神丹經》始至清末,古人留下很多外丹術著作,主要收入《道藏》太清部。五代時煉丹家日華子的丹訣被收入《鉛汞甲庚至寶集成》、《諸家神品丹法》等書中,宋代還有《丹房須知》等問世。明代有《庚辛玉冊》、《乾坤秘韞》、《造化鉗鎚》、《黃白鏡》等丹書傳世。清代內丹家傅金銓也編集有《外金丹》著作。直至清末仍有《金火大成》(初刊於1874年,後改為《金火集要》重刊)問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