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埃斯基普拉斯黑基督聖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埃斯基普拉斯聖殿

圖片來自prensalibre

埃斯基普拉斯聖殿是一座巴洛克風格的教堂,位於危地馬拉埃斯基普拉斯,藏有埃斯基普拉斯黑基督(Cristo Negro de Esquipulas)像。[1]

概貌

在一個100米長、50米寬的平台上,坐北朝南屹立着這座60米長、30米寬、中心18米高的威嚴的教堂。它經歷風吹雨打以及聖瑪爾塔地震的摧殘,歷盡風霜。在4座高聳的50米高的塔中,第三層右前方均有鍾。

在聖殿內有三個中殿,兩個在邊上,一個在中間並有花窗玻璃裝飾的圓頂

入口是一大段樓梯,扶手有精美的石雕。

埃斯基普拉斯莊園的第一座教堂

1595年3月9日埃斯基普拉斯黑基督像被運至本城放在一個禮拜堂內。朝聖者蜂擁而至,以致這頭一個黑基督像的棲身地不堪重負。於是該像被移至堂區教堂,該教堂已經在17世紀末完工。

埃斯基普拉斯莊園的聖所

1740年,危地馬拉的第15位主教Pedro Pardo de Figueroa閣下Monseñor)(1744年起成為大主教轄區大主教)為了適應埃斯基普拉斯黑基督的朝聖者日益增長的現狀,決定委託安地瓜建築師Felipe José de Porres(Diego de Porres之子,José de Porres之孫)新建教堂,以棉花田為雕刻之酬勞。

托缽修士Pedro Pardo de Figueroa死後,Francisco de Figueredo y Victoria閣下繼承其位,繼續教堂建設,直至1758年教堂建成。落成儀式於1759年1月4日由Diego Rodríguez de Rivas y Velasco閣下(Comayagua神父),托缽修士de José Montezuma閣下(Chiapas之Ciudad Real神父)舉行;因為de Figueredo閣下由於健康原因不能出席。

1759年1月6日星期六,教士de Camotán, Tejutla, Jutiapa y Mita列隊遊行(Procesión)將黑基督畫像移至新的教堂的祭台。該年1月18日,隨着托缽修士Pedro Pardo de Figueroa的遺物搬入新教堂,慶祝活動結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