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在中莊養雞(牛撇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在中庄养鸡 牛撇捺)
前往: 導覽搜尋
在中莊養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在中莊養雞》中國當代作家牛撇捺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追在中莊養雞

國門剛剛打開時,聽到人說,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雞肉很便宜,中國留學生為省錢,吃雞腿吃到想吐,以為不可信不可思議。因為在國人的心目中,雞肉是非常好吃的,甚至是上好的補品。所謂雞鴨魚肉,雞肉的位置,排在牛羊肉以及海鮮之前。經過三四十年的改革開放,雞在中國已是與牛羊肉相比非常便宜的肉類。其價格為牛羊肉的三分之一,豬肉的一半。但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雞不但價格高,還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雞是農民的小銀行。別小看每個六七分七八分錢的雞蛋,農民的油鹽醬醋茶、調料、煤油甚至小孩子的學雜費、書本費、老年人的藥費等等,都要靠它去換。生了孩子要煮幾個紅蛋以示慶祝,親友病了送幾個雞蛋以示慰問。對於農民尤其那些除了工分收入之外再無進項的農民,不養雞生活都無法正常運轉。

特殊時期,很多地方在「割資本主義尾巴」,對於養雞,雖不徹底取締,卻有數量限制。每家准羊幾隻,各地有不同的標準。在中莊,雖無數量限制,但也少有人養到十隻以上。不是人們覺悟高,在自覺抵制資本主義經濟,自覺防止滑入資本主義泥潭,而是經濟實力不行,沒有多餘的糧食,養不起。農人養雞,無非撒幾把秕糧食,餵點剩飯,然後放它們去柴草垛土堆上刨可食用的東西。雞的命運與那時的一些國人一樣,半飢半飽,艱難續命。雞可以啄食瓜皮,但季節性很強;雞可以吃苦苦菜等野菜,但那些東西早被人吃光了。做農人窮人家的兒女不易,做他們的雞同樣不易。

農人養雞,雞娃大都是自己孵化的,少量的是親戚送的。那時農村還沒有機械孵化人工孵化一說。

孵小雞一般在春天進行,最晚夏初。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主要是此時氣溫適宜,母雞相繼進入抱窩狀態。它們不再產蛋,翅膀下垂,羽毛蓬鬆,聲音變調,張嘴喘氣,爬在窩裡。此時如果沒有孵小雞的打算,將母雞提出窩扔在院子裡,幾天之後,它便退出孵化準備,慢慢進入產蛋狀態。如果孵小雞,則將準備好的受精卵放到窩裡,由母雞去孵。母雞的母愛是大愛,不似人類,只生自己的骨肉。母雞的傳宗接代,是雞這個物種的推演,不只為踩蛋的公雞,也不只為產蛋的母雞。

農人一般沒有優生意識。孵化的蛋是自己家雞下的,至於其父本如何,母雞的體格大小、產蛋率高低,似不太講究。一般挑一些大個的蛋,如果自家雞蛋太小,則找鄰居換幾枚個頭大的。

小雞的孵化過程大約二十一天。母雞孵蛋很辛苦,它不像某些禽類,公的母的輪流爬窩,換着休息與覓食。母雞承擔孵化的全部辛勞。母雞每天被人提出窩外,拉一泡屎,以免污染雞蛋。每天吃很少的東西,基本上也不休息。它在謹慎小心地抱窩,每隔一陣還要用爪子扒拉雞蛋,以使其均勻受熱。

小雞出殼的日子是農人具體說是農婦們特別緊張與關注的日子。那時沒有光照等檢查手段,雞蛋是否是受精卵,孵化過程是否正常,小雞是否發育完美,均是未知數,要到二十一天時見分曉。

小雞將蛋殼啄開一個小洞,逐漸啄大,然後掙扎身軀,破殼而出。這個過程,母雞是幫不上忙的,它也不會去幫。這是個自然的生命過程,通過小雞的啄咬、掙扎,將該排泄的排泄乾淨,將身體的各個器官開動起來。如此會使它們更健壯,生命力更強。但有些人並不一定懂此道理,看小雞啄出一個小洞,就幫它把洞捅大。洞稍大一些,就掀掉半邊殼。小雞還蜷縮在殼裡,未做最後一掙一搏,人便將它掏了出來。小雞出殼時節,我常守在雞窩邊,看母親忙碌幸福地操作着。她的操作不規範,但她的出發點是善意的,怕不出手相助,小雞會被捂死。

小雞出殼,它們的媽媽不會幫它們整理羽毛,小雞要在媽媽的翅膀下慢慢自干。小雞也沒什麼初乳母乳可喝,它們要進食。小雞出生一兩個小時就可以站立行走,一天以後就可以吃東西。一般是將黃米稍煮一下,由小雞啄食。過個一二十天,小雞就可以與大雞一樣進食了。

剛出生的小雞是離不開雞媽媽的。氣溫低時,雞媽媽會將其罩在翅膀下。不然,很容易因失溫而夭折。城市裡賣彩色小雞,但小朋友們買回去一兩天就死,原因就是溫度低。要想養得活,必須放在紙箱之類的容器中,用燈泡取暖。母雞會咕咕叫着,引導小雞啄食、出行。如果看到天上有老鷹,母雞會聲調大變,聲嘶力竭地招呼四處亂跑的小雞回來,然後用翅膀籠罩與保護它們。

因為營養不足,農人的小雞長得很慢。現代化的養雞場,雞一兩個月出欄,體重兩三斤不成問題。而農人的小雞養半年,達到一斤也困難。

農人自己孵化的雞,留母雞,淘汰公雞。公雞一般只留一兩隻。小公雞一斤左右時,就被農人或拿去出售,交供銷社,或自己燉了湯解饞。小母雞在快入冬時下蛋,下的蛋很小,有正常雞蛋的一半大。產蛋數量也少,兩三天下一枚。

因為有父親的工資支撐,我們家的雞與雞蛋都不賣,與油鹽醬醋等不掛鈎。我們家人常常可以吃到炒雞蛋,偶爾會殺只雞改善生活。

離開中莊五十多年了,閉上眼睛,還能看到我家院子裡跑的那一小群雞,能聽到公雞的嗚嗚打鳴、母雞的咕咕之叫、小雞的唧唧之聲。還能看到母親為雞群投食的身影,和她臉上洋溢出的舒心……[1]

作者簡介

牛撇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