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回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回家》中國當代作家汪萬英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回家

下班後,先生帶着電鑽、螺絲刀、螺絲、網上買的扶手等沉甸甸的工具箱,從縣城驅車回來。這次回家,主要是陪父母過端午節,順便幫他們安裝衛生間的扶手。

母親坐在桌前,津津有味地吃着父親給她弄好的蓴菜,父親在一旁愛憐地看着。見到我們,父母眼睛立即放光,問我們吃餃子、麵條還是湯圓?我說好久沒吃湯圓了,就煮湯圓吧。

說話間,先生帶着工具箱走進衛生間,見靠近座便器的牆上有一根父親自製的「扶手」——兩頭訂了幾顆水泥釘,中間用一根電線連接起來的。他坐到座便器上一拉,電線搖搖晃晃使不上勁。「這個怎麼行呢?」先生啞然失笑,開始動手拆除。

「你現在調到縣城工作了,沒必要專門回來安裝這個啊。」父親不知何時站在門口,看着忙碌的先生說道。

「上次走的時候我不是跟您說了嗎?我在網上買了扶手,這周下班後就回來安裝。」先生邊搭話邊繼續幹活。

「你工作那麼忙,我不想給你添麻煩,就自己解決了。」父親說。

「您安的這個使不上勁,需要拆了重裝,不是更給我添麻煩了嗎?你們這個歲數也是該麻煩我們的時候呀,不然養兒女幹什麼呢?再說,越麻煩越親熱,我喜歡你們麻煩我呀。」先生說着就拆完了。

「媽媽您過來坐下,讓我看看扶手安在什麼位置合適。」先生叫母親過來坐到座便器上,根據她抬手的高度確定了扶手安放的位置。

「吱——嗤!」先生拿起電鑽開始往牆上鑽孔。牆表面的瓷磚光滑電鑽打滑,反覆試了好幾次才鑽進去了。

「吱——嗚——嗚——」先生用力掌住電鑽,上下搖晃,電鑽發出刺耳的尖叫,鑽出的粉末,飄散在他的臉、襯衣和褲子上,抖落一地,密密麻麻的汗珠從他柔軟稀疏的發間沁出,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或兩際滾落,他不時抬起手肘順勢一擦。

我擠了毛巾幫他擦汗。「這裡灰塵大,你出去吧。我弄完了洗個澡。」先生回頭莞爾一笑,我只好退回客廳坐在沙發上陪父母。

我問母親還便秘嗎?每天是否還在按時按量吃蓴菜?母親說現在每天都在吃,解手很順暢。上次回家,我見母親軟綿綿地躺靠在沙發上,愁容滿面,兩眼空洞,黯然神傷。我問她怎麼了?她說有五六天不解大便了很難受。我很難過和生氣,之前母親也是七八天不解大便,完全靠吃藥才行。我原先一直便秘,最長八九天不解大便。聽說蓴菜能調節胃腸就去買了一瓶,吃了感覺特別舒爽,連續吃了幾天,解手就舒暢了。吃了一個月,感覺渾身上下非常舒適,過上了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安逸日子。通過親身實踐,我確認了吃蓴菜對解決便秘的功效,於是買了幾瓶回家勸母親吃。商家為了持久保存將蓴菜加了酸,直接食用口感不好。通過實踐我發現,加酸的蓴菜用適量小蘇打中和清洗透水後就非常美味。我教會父親中和蓴菜的方法,讓父親把蓴菜中和好了再給母親吃,一周後母親不用吃藥就能正常解手了。從此每個周末我都樂滋滋地到縣城的菜市場買蓴菜。賣蓴菜的老闆感動於我對母親的孝心,主動把價格由開始的15元逐漸降到12一斤。大半年來母親解手都很順暢,怎麼突然就不行了呢?我雙手握住母親的手,問她每天是否在按時按量吃蓴菜,母親的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她哽咽着說:「我這輩子虧欠你太多了,什麼事情都是麻煩你……」說着忍不住抽泣起來。父親解釋說,母親怕我花錢,讓人從鄉下扯來馬薺菜吃了幾天,導致脾胃虛弱、血淤氣滯,拉了幾天肚子後又幾天不能解大便。我強忍住心中的酸楚,笑着對母親說:「我現在工資幾千元,您一個月吃蓴菜花才幾百元。您放心大膽吃吧,我供得起!」逗得父母開心笑了。

「媽媽,您過來試一下,看好用不?」先生的聲音傳來,母親顫巍巍走進衛生間,坐到座便器上,拉着先生安裝的扶手慢慢起身。

「這個弄得好,要得要得!好用好用!謝謝你!每次都是麻煩你們。」母親激動地說着,淚光閃閃。「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呀。只有你們生活好了,我們才好呀。」先生笑着說。

我把先生安裝扶手的視頻和照片發到家人群里,大家紛紛點讚:「這個方法好,對爸爸媽媽有很大幫助。」「為妹妹妹夫點讚,你們是爸媽的好女兒好女婿。」「二哥辛苦了!」「姑爺真好!」「必須表揚二姨爹。」「這是我未來找男朋友的標準,姑爺真是打着燈籠都難找啊!」

為了防滑,哥哥曾經在網上買了防滑墊寄來鋪上。父母覺得防防滑墊比較硬硌腳才拿掉了。

臨走時,父親語重心長地「老生常談」:「我還是那句話,你們工作要向上看,生活向下看,把本職工作干好,不要有貪念,不能做違法亂紀的事。」「謹遵您的教誨,放心吧。」我們鄭重答應。

走了很遠,猛一回頭,見父母分別站在客廳和臥室的窗前目送。我用手機拉近,看到父親臉上的不舍、母親臉上的淚水和哭泣的表情。我的心似針扎,像被人一縷一縷撕扯。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老了,他們是多麼期盼子女常回家看望啊! [1]

作者簡介

汪萬英,重慶市石柱縣西沱中學高級教師,重慶市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