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四川/記錄最溫馨最感動的藏鄉曠世巨變——曹蓉《那邊的香巴拉》閱讀札記(張德明)

重新導向頁面
.那邊的香巴拉.閱讀札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那邊的香巴拉.閱讀札記》中國當代作家張德明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四川/記錄最溫馨最感動的藏鄉曠世巨變——曹蓉《那邊的香巴拉》閱讀札記

記錄最溫馨最感動的藏鄉曠世巨變——曹蓉《那邊的香巴拉》閱讀札記

在康藏高原東南,是中國第二大西藏——康區的所在地。這裡人傑地靈,山川秀麗。康巴漢子、俊美姑娘、冰山雪嶺、急流大川、高原湖泊、綠色草原是這裡享譽世界的六張名片,一首情歌唱響全球,令人心馳神往,遐想聯翩。這既是一片歷史悠久的美麗高原,也是因特殊的地理環境曾經相對封閉落後的地方。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那邊的香巴拉》就是一部描寫從貧困山鄉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全過程的用心之作。作品以一個海拔3500米的雲上村莊——甘孜州色達縣楊各鄉上甲斗村為視點,它既是作家心中無比聖潔的「香巴拉」,也是作家經年累月牽腸掛肚的地方。這個村是甘孜藏族自治州腹地的深度貧困村,是一片美麗而苦寒的地方,貧困而磨難,奇異而遙遠。很長時間裡,許多物質和時序都在這個封閉的環境里按照自己既定的規則循環周轉,這裡長期的艱難貧弱、阻塞成為西藏百姓擺脫貧困最大的阻礙。隨着全國脫貧攻堅整體戰的打響,四川省委政法委對口扶貧上甲斗村,一群來自大都市的年輕人與當地的幹部、群眾一道,歷經三年艱苦不懈、用心用情真誠而實在的努力,使這個古老的村莊徹底告別了貧困,舊貌換新顏。一個震驚世界的歷史拐點出現了,它莊嚴地向世界宣示了一種新的生活秩序的誕生。作品非常深沉地講述了這場脫貧攻堅參與者們的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和親人般的深情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世紀凱歌。這是作家對一個政黨給人民予以莊嚴承諾和如期實現的忠實記錄,也是對這場改變人類命運的史詩革命的最好紀念。這種歷史巨變是基於對新生活的嚮往而達成的。

曹蓉作為四川的實力作家,其文學目光始終聚焦於蜀中大地。她曾以出色的鄉村敘事文本建構起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有獨特徽記的文學領地。《那邊的香巴拉》以11萬字的篇幅,用散文的形式以至誠情懷和責任擔當為色達這一方熱土立傳。作家基於對康巴高原樸素而真摯的熱愛,以罕有的勇氣和獨特的視角,對當代甘孜藏鄉予以盛情書寫和深刻理解,給讀者出示了另一種全新的認知可能。作品以優美的文字既書寫了美麗多彩的高原村寨與濃烈神秘的宗教文化,又踏勘了那片神奇土地的地理特徵與歷史源流,融知識性、趣味性、審美性、社會性、時代性於一體,顯示了脫貧攻堅戰中文學作品的富民之力。作品輯錄的九章文字有着鮮明的意義象徵:一方面,作品向讀者呈示了一個建立在作家個人視域上的豐富多姿、立體可感、對比度極高的高原藏寨;另一方面,為讀者展現了作家的心路歷程——她的地域選擇、文化興趣、審美情懷和精神來路。 《那邊的香巴拉》承接了曹蓉以往散文書寫沉穩大氣的特質,語言素樸親切,敘述舒緩流暢,有着小說一般的吸引力。在書寫脫貧攻堅的具體實施過程中,作家站在時代發展和文明進程的高度,用實實在在的腳步和文思往上回溯高原藏鄉的文化來路與文明發展歷史,為迷人的山河大地珍重點讚;往下秉持深厚的民間情懷,流布悲憫和期待的現實目光。作品的寫作成為一種文明連接,即在過往、現實、未來境況之間,找到了一種持續性的變化之間的藏鄉本源。作家敏銳地捕捉大地的聲音和氣息,記錄下鄉野本真的生活符號,追尋地方的歷史痕跡,塑造時代的詩意。作家用社會學的眼光來打量這片高原藏鄉的遺存與變遷,為書寫民族地區鄉村的人文景象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這是一種與喝咖啡、吃哈根達斯、住白金酒店、穿高檔名牌完全不同的記憶書寫。這是一種值得尊重的現代書寫倫理。[1]

作者簡介

張德明,西南科技大學文學院三級教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