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
![]() |
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位於成都市錦江區外東獅子山,主要從事農業高新技術研究。其前身為1960年成立的四川省農科所生理遺傳系,1983年更名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原子能農業應用研究所,1987年改名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現設有2個研究室,3個研究開發中心,(包括四川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育種工程中心)。所內現有大型封閉式鈷室、同位素示蹤及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擁有各種現代化生物技術設備和儀器。
目錄
相關資訊
院生核所開展小麥生物育種田間學術考察
2023年5月6日,院生核所學術委員會[1]前往郫縣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園,對我所小麥材料創製、品種選育、種質資源利用等科研工作進行現場考察。生核所黨委書記蒲志剛、副所長宋軍、紀委書記劉曉軍、副所長景曉衛、所學術委員會成員、各研究中心負責人及部分行政人員共計20餘人參加考察。
在小麥品種(系)展示區,作物誘變育種研究中心副主任蔣雲副研究員向學術委員會一行介紹了團隊苗頭品系的主要優良特性及在各級試驗中的表現;在小麥異源材料展示區,張潔副研究員[2]介紹了團隊近年來新型小麥異源材料的搜集和創製情況,重點介紹了團隊自主創製了一份小麥-簇毛麥異源材料,表現出高抗條鏽病、白粉病,中抗赤霉病的優良性狀。
田間考察結束後,蔣雲副研究員在基地會議室向考察組一行進行了多媒體匯報,匯報內容主要包括近年團隊取得的成績、項目申報、研究進展及下一步工作計劃等。考察組成員分別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內容向小麥研究團隊提出交流意見,大家對小麥育種研究取得的成績表示充分肯定,同時也建議可以進一步聚焦前沿研究方向、挖掘優勢亮點,並在推廣示範方面持續發力。宋軍副所長表示,小麥團隊要充分運用生物育種技術、核技術,加速新材料創製;合理規劃實驗田,劃分品種展示區,同時加強同企業、園區的合作。蒲志剛書記強調,要做好小麥研究的頂層設計,選育有特色能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優質品種,創新研究方向,提前規劃、實現差異化發展,要用新的思路,新的技術,推動取得新的成績。
參考文獻
- ↑ 委員會組織機構及職責,道客巴巴,2018-07-19
- ↑ 評研究員條件是什麼?有哪些要求? ,搜狐,2021-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