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噼 是一個漢字,拼音是pī,象聲詞,模擬拍打或爆裂的聲音:噼里啪啦。[1]
關於中醫
中醫:噼,歪邪,不正。《靈樞·經筋》:「足之陽明,手之太陽,筋急則口目為噼。」
關於靈樞
《靈樞》又稱《針經》、《九針》,是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約成書於戰國時期。
共九卷,八十一篇,與《素問》九卷合稱《黃帝內經》,在針灸學上有絕對權威。
明代馬蒔編寫《靈樞注證發微》,馬蒔是歷史上全注《靈樞》的第一人。
《黃帝內經》撰成之初,在戰國時代可能為《黃帝脈書》、《扁鵲脈書》等20餘種單行本,西漢後期,劉向、劉歆父子校書,始由李柱國等校定為《黃帝內經》十八卷。到東漢初班固撰《漢書》時,這些醫籍的傳本仍被完整保存,而載於《漢書·藝文志》。東漢末張仲景撰《傷寒雜病論》、魏末皇甫謐撰《針灸甲乙經》時,《漢書·藝文志》的十八卷本《黃帝內經》傳本即已不復存在,不僅被分割為《素問》、《九卷》或《針經》兩書,而且「亦有所記亡失」。
基本字義
pī :
1. 〔~啪〕象聲詞,形容爆裂或拍打的聲音,如「~~的槍聲」。
2. 〔~里啪啦〕象聲詞,形容爆裂或拍打的連續聲音。
英語釋義
sound; (Cant.) a child's buttocks
其它使用
⒈用刀、斧等工具破開:~竹。~柴。~山開路。
⒉衝着,正對着:~頭大雨。~面而來。
⒊雷電擊毀:雷~致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