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唐詩《春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聯想,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為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為惜春。全詩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言淺意濃,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孟浩然的《春曉》詩被選入了教科書中,成為學習詩歌的啟蒙之作,也成為了打開唐詩寶庫這扇門的一把鑰匙。《春曉》還被改編成兒歌,成為了幼兒接觸唐詩韻味的最佳選擇之一。[1]

孟浩然這首家喻戶曉的詩歌的《春曉》,有其獨特的亮點,讀起來韻味十足,自然流暢,朗朗上口。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進士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後為荊州從事,患疽卒。曾遊歷東南各地。詩與王維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2]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隱居鹿門山,後入長安謀求官職,考進士不中,還歸故鄉。《春曉》即是他隱居鹿門山時所作。

孟浩然的詩歌膾炙人口、家喻戶曉,傳唱千年經久不衰

孟浩然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他的成就都體現在反映田園生活的詩作中,他的詩作通俗易懂,即使到了現在,他的很多詩句都在傳唱中。

作品原文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不覺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2. 曉:早晨,天明,天剛亮的時候。
  3. 聞:聽見。啼鳥:鳥啼,鳥的啼叫聲。
  4. 「夜來」句:一作「欲知昨夜風」。
  5. 「花落」句:一作「花落無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白話譯文

春天睡醒不覺天已大亮,到處是鳥兒清脆的叫聲。

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春曉》·詩意圖

本詩特點

題解:「曉」就是天剛亮的時候,像「拂曉」這個詞語就是指天快亮的時候,詩題「春曉」則是指春天的早晨,天剛亮的時候。這是一首五言絕句,全詩四句共二十字,每一句都是一幅清新的畫面,意境真切,這是本詩最大的特點。

《春曉》解讀

春眠不覺曉

  1. 起句「春眠不覺曉」緊扣主題,這一句詩經短短的五個字,內容卻很豐富:這一句描寫的自然真切,詩人如夢初醒,眼前的情景是一個如詩如畫的一個早晨。
  2. 這一句如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如流水般徐徐道來。在一個春季的早晨,詩人睡醒了。常言道「春困秋乏」,一般到了春季,由於代謝增加和生物鐘的改變,人們更容易感到疲憊,睡眠時間自然就會長一點。
  3. 這句詩也印證了孟浩然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孟浩然雖然布衣生活,卻沒有衣食之憂,並沒有過着「晝出耘田」的辛苦農耕生活,從詩句中讀出,孟浩然醒來之後是怡然自得的,而且還躺在床上。
  4. 「不覺」二字讀來非常舒服,非常自然,淺顯易懂,接近直白的表達,但是依然不掩其清新脫俗的韻味。整句詩中未曾出現人物形象,但「春眠不覺曉」這五個字將詩人一覺睡到天亮的這件事情不着痕跡地描繪了出來,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天色已明、萬物初醒、晨光絢麗、空氣清新的春景圖。
  5. 這句詩是如此的詞真意切,充滿了詩情畫意,把一覺睡到自然醒能說的這麼富有詩意、富有美感,也就數這位內心無憂無慮的田園詩人孟浩然了。
  6. 詩人一覺睡到天亮,睡眠質量很高,完全趕走了春困,渾身說不出的輕鬆愜意舒服,當然心情也是很好的。

處處聞啼鳥

  1. 這一句緊承第一句,如此的春日早晨,如此的良辰美景,怎麼能少了鳥兒的歌聲呢?這是詩人還躺在床上就感知到的,從窗外傳來的陣陣悅耳的鳥鳴聲中可以感知到,這是一個迷人的早晨。這一句詩充滿了活力,充滿了和諧歡快的音樂感,為什麼這麼說呢?
  2. 首先就是「處處」二字,這兩個疊字連用,恰恰透露出一個信息,就是孟浩然居住的環境非常好,庭院四周都是綠樹環抱,鳥兒的鳴叫聲才會從各個角度傳入詩人的耳中。這樣的一個庭院是理想的居住環境,少了紛繁的建築和人聲的嘈雜,這樣的一處家居環境也是孟浩然這位田園山水詩人的安居之所。
  3. 其次就是「聞啼鳥」,在這樣一個自然睡醒的早晨,一醒來,裊裊的鳥鳴聲就傳入耳朵,悅耳動聽,無形中為這個早晨增添了不少的生機與活力,一個春意盎然的早晨,一個如此的良辰美景怎麼能少了鳥兒的歌聲呢?
  4. 這一句詩沒有寫出樹木的繁茂,卻從一個側面寫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面。還有就是詩句中沒有寫明是什麼鳥兒在鳴叫,只用一個「啼」字和一個「鳥」字,就把各種鳥兒的鳴叫聲都表現了出來,高度的凝練,其實我們也能想象的出來,這就是鶯歌燕舞的場景,百鳥爭鳴的場景。
  5. 樹是鳥兒們的家園,鳥兒在陣陣啼鳴聲中迎接着美好一天的到來,迎接着天邊的朝霞,一切都是萬物初醒、生機勃勃的樣子。
  6. 在這個「處處聞啼鳥」的早晨,怎麼能缺少了花香呢?有鳥語也要有花香呀,這才是春天的美好景象。可是花香呢?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1. 孟浩然聽着鳥兒的歌聲,一時非常愜意,他突然記起來昨天晚上颳風了,也下雨了,此刻他才如夢初醒。
  2. 「夜來風雨聲」這一句是詩意的轉折,詩人沉浸在歡快的鳥語中,突然記起了屋外開放的花兒,夜裡可是又颳風又下雨的,正在開放的花兒怎麼樣了?
  3. 風吹雨打之下,花瓣會不會掉落呢?會不會落紅滿地呢?昨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風和日麗的一個好天氣,昨天孟浩然還在欣賞百花齊放滿園春的景色。
  4. 可是天氣說變就變,夜裡就是颳風下雨,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春天天氣的多變。孟浩然本打算今天繼續欣賞這悅目的滿園春色,可是一想到花兒被風吹雨打,內心不由得擔心起花兒的命運來。
  5. 「夜來風雨聲」是詩人的回憶,回憶昨晚的風雨,這句轉折是插敘的寫作手法,展示的是一份天氣的晴雨表。敘事中插入回憶、天氣的變化,詩人內心的微妙變化都高度集中在「夜來風雨聲」這一句中。也讓這樣一份美麗的春景畫卷更多了一些層次。
  6. 「花落知多少」落紅滿地是詩人不願看到的,這是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詩人惜春的真實情感,全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都在這一句中得到了升華
  7. 「花落知多少」是詩人內心的擔憂,孟浩然很清楚花兒是經不起風吹雨打的,外面是不是已經落紅遍地,花兒是不是已經失去了昨日萬紫千紅的嬌艷?
  8. 這是詩人內心真正的擔憂:這一句似落花之聲的悄無聲息,和昨夜的風吹雨打的聲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一句又好似詩人內心在喃喃細語,卻道出了詩人無限的惋惜之情。
  9. 落紅滿地大抵是一件令人傷心的事情,這更加表達出了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真實感情。
  10. 從這句詩中也能看出來孟浩然所擔心的重點,春天萬物生長的季節里,雨水是很珍貴的,常言道「春雨貴如油」,田地里的莊稼應該是最需要雨水滋潤的。
  11. 可是詩人擔心的卻恰恰是開放的花兒,這是詩人田園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詩人恬靜自然性格的真實反映,全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也都體現在這一句中。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 《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千百年來,人們傳誦它,探討它,仿佛在這短短的四行詩里,蘊涵着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 自然而無韻致,則流於淺薄;若無起伏,便失之平直。《春曉》既有悠美的韻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詩味醇永。詩人要表現他喜愛春天的感情,卻又不說盡,不說透,「迎風戶半開」,讓讀者去捉摸、去猜想,處處表現得隱秀曲折。
  • 「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張戒《歲寒堂詩話》引)寫情,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這片段,正是詩人思想活動的啟始階段、萌芽階段,是能夠讓人想象他感情發展的最富於生髮性的頃刻。詩人抓住了這一剎那,卻又並不鋪展開去,他只是向讀者透露出他的心跡,把讀者引向他感情的軌道,就撒手不管了,剩下的,該由讀者沿着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充了。寫景,他又只選取了春天的一個側面。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詩人都不去寫。他只是從聽覺角度着筆,寫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雨。鳥聲婉轉,悅耳動聽,是美的。加上「處處」二字,啁啾起落,遠近應和,就更使人有置身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感。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淒迷意境,和微雨後的眾卉新姿。這些都只是詩人在室內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逗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去體味那鶯囀花香的爛熳春光,這是用春聲來渲染戶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這些景物是活潑跳躍的,生機勃勃的。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 宋人葉紹翁《遊園不值》詩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是古今傳誦的名句。其實,在寫法上是與《春曉》有共同之處的。葉詩是通過視覺形象,由伸出牆外的一枝紅杏,把人引入牆內、讓人想象牆內;孟詩則是通過聽覺形象,由陣陣春聲把人引出屋外、讓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兩詩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擋不住的,你看,它不是衝破了圍牆屋壁,展現在你的眼前、縈迴在你的耳際了嗎?
  • 施補華曰:「詩猶文也,忌直貴曲。」(《峴傭說詩》)這首小詩僅僅四行二十個字,寫來卻曲屈通幽,迴環波折。首句破題,「春」字點明季節,寫春眠的香甜。「不覺」是朦朦朧朧不知不覺。在這溫暖的春夜中,詩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臨窗,才甜夢初醒。流露出詩人愛春的喜悅心情。次句寫春景,春天早晨的鳥語。「處處」是指四面八方。鳥噪枝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聞啼鳥」即「聞鳥啼」,古詩為了押韻,詞序作了適當的調整。三句轉為寫回憶,詩人追憶昨晚的瀟瀟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聯想到春花被風吹雨打、落紅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為惜春,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對落花的嘆息上。愛極而惜,惜春即是愛春──那瀟瀟春雨也引起了詩人對花木的擔憂。時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變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
  •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着詩人的生命,跳動着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春曉》動畫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