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哈 - 漢語漢字

哈 - 漢語漢字

來自搜狗的圖片

哈:hā ㄏㄚˉ,hǎ ㄏㄚˇ,hà ㄏㄚˋ。從口、合聲。三口相同是合之範式。口、合兩範式疊加。如魚動口貌 是哈之範式

哈:hā ㄏㄚˉ。

本義:張口呼氣。如:哈欠、哈一口氣。

衍義:用作象聲詞,形容笑聲。如:哈哈大笑、打哈哈(開玩笑)。

衍義:引申指"傴,彎"。如:哈腰(稍微彎腰)。

哈:hǎ ㄏㄚˇ。

衍義:用作方言,斥責。如:哈他一通。

哈:hà ㄏㄚˋ。

衍義:用作"哈什螞"。蛙的一種,雌的腹內有脂肪狀物質,中醫用作補品。

衍義:又用作姓 。(hā、hǎ、qià、xiá)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哈

拼音; ㄏㄚˉ, ㄏㄚˇ, ㄏㄚˋ。

注音; ㄏㄚˉ,ㄏㄚˇ,ㄏㄚˋ。

部首; 口

總筆畫; 9

部外筆畫; 6

四角碼; 68061

五筆; kwgk

鄭碼; joa

統一碼; 54C8

倉頡; romr

筆順; 251341251

繁體; 哈

字形源流; 統一規範簡化為"哈"

詳細釋義 哈:hā ㄏㄚˉ。

(1) 形聲。從口,合聲。(shà)本義:以唇啜飲。同"歃"。

(2) 張口呼氣 [breathe out]。如:哈氣(哈氣,張口呼氣);哈什(哈欠);哈哧(噴嚏)

(3)身子略彎,以此表示禮貌(不及鞠躬鄭重)[bend;stoop]。如:點頭哈腰

(4)口 [mouth]臾兒、 易牙,淄 澠之水合者,嘗一哈水而甘苦知矣;故聖人之論賢也,見其一行而賢不肖分矣。--《淮南子·汜論訓》

(5)表示滿意、驚喜或讚嘆 [aha]。如:哈,豐收在望。哈,真有兩下子;哈呀(嘆詞。表驚訝、惋惜)

(6)笑聲 [ha],表示得意或滿意,大多疊用

黃檗哈哈大笑。--道原《景德傳燈錄》

(7) 魚很多的樣子 [fishy]

哈,魚多貌。--《玉篇》

(8) 馬虎 [careless;casual]。如:哈沓(糊塗;馬虎);哈答(馬虎;隨便)

(9) 另見 hǎ;hà

哈:hǎ ㄏㄚˇ。

(1)蠢;傻 [stupid]。如:哈話(傻話;丟人話);哈達(馬虎,隨便);哈卵(蠢貨)

(2) 呵斥 [berate; scold]

姐姐不用哈我,哈我我也是說--《兒女英雄傳》

(3) 另見 hā;hà

哈:hà ㄏㄚˋ。

(1)用作"哈什螞"。蛙的一種,雌的腹內有脂肪狀物質,中醫用作補品。

(2)衍義:又用作姓 。(hā、hǎ、qià、xiá)

(3)另見 hā; hǎ

常見詞組 hā

哈哈 哈哈鏡 哈喇子 哈喇 哈雷彗星 哈密 哈密瓜 哈欠 哈腰

哈爾濱,哈巴兒,哈巴狗,哈叭狗,哈吧狗,哈達

哈巴 哈士蟆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丑集上》《口字部》 ·哈

《廣韻》五合切《集韻》鄂合切,$音ှ。《玉篇》魚多貌。

又《集韻》魚口貌。

又《集韻》色洽切,音喢。《玉篇》以口歃飮。《淮南子·泛論訓》嘗一哈水,而甘苦知矣。《集韻》本作歃。或作㣨。

又姓。《正字通》楊愼希姓有哈永森。

又《集韻》曷合切,音合。與ꘁ同。或作㖤,齧聲也。

又呼合切,音㣹。與欱同,大歠也。

又《集韻》《類篇》$葛合切,音合。與ꘁ同,食也。

又托合切,音榻。義同。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梅縣腔] hap8 [東莞腔] ha1 [客英字典] hap8 [海陸豐腔] hap8 ha2 hat8 hat7 [客語拼音字彙] ad6 ha1 [台灣四縣腔] hap8 ha2 hat8 [寶安腔] ha1 | hap7 | ha2

◎ 粵語:haa1 haa5 haai1 kaa1

◎ 贛語:haa1哈吱咽氣;hæp5 哈氣

◎ 韓語:HAP 합

◎ 越南語:hóp

English sound of laughter

音韻參考 【 廣 韻 】:五合切,入27合,è,咸開一入覃疑

【 國 語 】:hā,hǎ,hà

【 粵 語 】:haa1haa5haai1kaa1

【 贛 語 】:haa1 hæp5

【 閩南語 】:gap4,ha1,haN7,hah4,hap4[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