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和對雪憶梅花

《和對雪憶梅花》是由政治家 文學家北宋歐陽修所作詩詞。

《和對雪憶梅花》
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詞

歐詩受韓愈的影響較大,主要體現於散文手法和議論入詩。然而歐詩並不對古人亦步亦趨,故仍然具有自家面目。歐詩中的議論往往能與敘事、抒情融為一體,所以得韓詩暢盡之致而避免了其枯燥艱澀之失。例如《再和明妃曲》議論精警,又富有情韻。歐詩的散文手法主要不是體現於句法上,而是借鑑散文的敘事手段,如《書懷感事寄梅聖俞》敘述宴遊經歷,平直周詳,深得古文之妙。[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和對雪憶梅花》

朝 代;宋代

類 別;詩人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 者;歐陽修

詩詞原文

《和對雪憶梅花》[2]

昔官西陵江峽間,野花紅紫多斕斑。

惟有寒梅舊所識,異鄉每見心依然。

為憐花自洛中看,花上蜀鳥啼綿蠻。

當時作詩誰唱和,粉蕊自折清香繁。

今來把酒對殘雪,卻憶江上高樓山。

群花四時媚者眾,何獨此樹令人攀。

窮冬萬木立枯死,玉艷獨發陵清寒。

鮮妍皎如鏡裡面,綽約對若風中仙。

惜哉北地無此樹,霰雪漫漫平沙川。

徐生隨我客此郡,冰霜旅舍逢新年。

憶花對雪晨起坐,清詩寶鐵裁琅玕。

長河風色暖將動,即看綠柳含春煙。

寒齋寂寞何以慰,卯杯且醉酣午眠。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漢族,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籍貫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3]

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4]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5]

視頻

百家講壇-唐宋八大家-歐陽修-第7講-忠臣反被忠臣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