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周莊古鎮

周莊古鎮
國籍 中國
知名於 四面環水,因河成鎮,依水成街,以街為市

周莊古鎮是世界文化遺產預選地、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位於蘇州[1]城東南,位於崑山[2]、吳江、上海三地交界處。 周莊古鎮四面環水,因河成鎮,依水成街,以街為市。井字型河道上完好保存着14座建於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橋。800多戶原住民枕河而居,60%以上的民居依舊保存着明清時期的建築風貌。 [3]

周莊古鎮主要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等。

基礎信息

中文名稱 周莊古鎮 外文名稱 Zhouzhuang Town
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崑山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占地面積 38.96平方公里 著名景點 富安橋、雙橋、沈廳。

目錄

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為吳王子搖及越搖王封地。

貞觀十四年(640年),境域屬江南道蘇州府。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蘇州府因人口興盛,農商繁茂,賦役倍增,故析蘇州府置縣,稱長洲縣。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周迪公郎在此經農設莊,舍宅庵捐田地建稱「泉福」的寺廟,百姓感謝周迪公郎的恩德,改稱貞豐里為「周莊」。靖康之變[4],二十相公金和隨宋室南渡在此定居,人煙逐漸稠密。

元至順元年(1330年),浙江湖州沈家漾人沈祐及子沈萬三[5]遷周莊東莊地,躬耕起家,後從事貿易,使銀子浜西側南北市街中段出現草市。

明初始成集鎮。成化年間,改隸松江府華亭縣。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華亭、上海兩縣部分建青浦縣,境域隸屬青浦縣;此間,周莊集鎮設立鄉約所,以宣講聖諭教化民眾,為周莊有歷史記載以來所設最早的官方機構。

順治年間,境域復歸長洲縣。

康熙元年(1662),周莊設城守營千總一員領兵駐防,管轄長洲、崑山兩地各水陸汛口。 康熙十三年,城守營改設周莊汛口,管轄蘇州葑門外15處水陸汛口。

雍正二年(1724),分析長洲縣設置元和縣。鎮以寺前港、油車漾為界被劈為兩縣分治,左岸五分之四屬元和縣蘇台鄉貞豐里,右岸五分之一屬吳江縣久泳鄉通秀里。

宣統三年(1911年),實行鄉自治。

民國元年(1912年),撤銷長洲、元和兩縣,境域歸屬吳縣,周莊成立鄉公所。

民國六年(1917年),成立周莊鎮公所。

民國十六年(1927年),成立吳縣周莊鄉政籌備委員會。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黨吳縣縣黨部在周莊設立第七區分部,費公直任書記。

民國十八年(1929年)3月,吳縣在周莊設十一區,轄周莊、陳墓(現錦溪鎮)兩鎮及鄰近45個鄉閭。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45個鄉閭組合成蜆北、淀北、湖東、湖西、陳南、陳北、秀盪、狹浦8個鄉。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侵略者入侵,周莊成立維持會。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0月,陸軍獨立45旅735團陳耀宗部取消維持會,成立周莊鎮公所。

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吳縣在陳墓復建十一區,轄周莊、陳墓地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5月,日偽政權在周莊成立區公所稱十二區。是年6月,區公所改稱清鄉特別區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6月,清鄉特別區署遷往陳墓。是年12月9日,周莊成立地方自治協進會。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周莊鎮易名楚傖鎮,兩年後復名周莊鎮。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湖西鄉併入淀北鄉,易名淀浜鄉。

1949年5月8日周莊解放,稱周莊鎮。11月,蜆北鄉易名太史鄉,淀浜鄉易名雙湖鄉,湖東鄉易名浜湖鄉,1鎮3鄉分別隸屬吳縣淞南區。

1952年9月,1鎮3鄉劃入崑山縣,屬淀西區。

1956年3月,拆分太史鄉併入浜湖、雙湖兩鄉。8月,浜湖鄉和雙湖鄉合併組建成周莊鄉。 1998年國家旅遊局授予周莊古鎮遊覽區「中國著名風景名勝」稱號。

2003年周莊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亞太地區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獎; 2006年周莊鎮由國家文物局認定再度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07年周莊鎮通過國家旅遊局「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 2008年周莊被國家文化部正式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水鄉民俗)之鄉; 2010年周莊鎮獲國家住建部和旅遊局共同評選的「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稱號。

2011年周莊被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旅遊協會旅遊景區分會授予「全國低碳旅遊實驗區」稱號; 2012年周莊古鎮被遴選為低碳旅遊示範區的旅遊景區。

2014年周莊鎮被江蘇省旅遊局授予「江蘇省智慧旅遊示範基地」稱號。

周莊特色


憑藉得天獨厚的水鄉古鎮旅遊資源,堅持「保護與發展並舉」的指導思想,大力發展旅遊業。以水鄉古鎮為依託,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完善景區建設,豐富旅遊內容,強化宣傳促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國第一水鄉」的旅遊文化品牌,開創了江南水鄉古鎮游的先河,成為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獲得「最受外國人喜歡的50個地方」和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中國知名旅遊品牌的榮譽。

沈萬三故居

沈萬三故居,位於周莊鎮東垞。是周莊富貴園根據歷史資料和歷史原貌, 在原址精心設計、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築。故居參照沈萬三致富的各種傳說、經商的坎坷歷史、一生的傳奇經歷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場景,通過銅像、磚雕、漆雕、實景模型、版面、布景箱、泥塑、連環畫等藝術手法,予以展示。是一處拓展和延伸周莊旅遊景點的重要人文景觀。故居充分體現了「以周莊為代表的水鄉旅遊文化」和「以沈萬三為代表的商業文化」 的有機結合。

張廳 張廳是周莊鎮僅存的少量明代建築之一,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名怡順堂,相傳為明代中山王徐達之弟徐逵後裔於明正統年間所建。清初出賣給張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稱張廳。近幾年來經過有關部門精心維修,恢復了原有的風貌。 作為殷富人家的宅第,張廳歷經五百多年滄桑,但氣派依舊。走過沿街的門廳,面前是一個天井,綠意盎然。兩側是低矮的廂房樓,上下落不都設蠡殼窗戶。在漫長的歲月中遭到損害的磚雕門樓,堅實的石柱,細膩精良的雕飾,仍不難看出張廳昔日的風采。大廳軒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見的木鼓墩(柱礎),這是明代建築的明顯標誌。廳堂內布置着明式紅木家具,張燈結彩,迎送賓客。牆上懸掛着字畫,—副對聯尤其引入注目,上聯是「轎從門前進」,下聯是「船自家中過」。仔細琢磨,對聯十分貼切地寫出了張廳的建築特色。

富安橋


富安橋,位於中市街東端,橫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相傳橋旁有總管廟,原名總管橋。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由里人楊鍾建,初系青石面無級。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兩次重修,為單孔拱橋。橋長17.4米,寬 3.8米,跨度 6.6米。清成豐五年(公元1855年)重修,易成花崗石,東西有級梯,中間為平面。刻有浮雕圖案,橋身四角有橋樓,臨波拔起,遙遙相對,據說沈萬三的弟弟沈萬四,因不願重蹈其哥哥與朱元璋作對最終被發配充軍的復轍,而主動捐錢為鄉里做好事,曾捐錢修建過富安橋。富安橋的名字,就是表達了他富了以後祈求安康的心愿。 橋上有五塊江南一帶罕見的武康石,較長的一塊在橋東 以作為行人坐歇的欄杆石,一塊用作橋階,較短的三塊鋪在西橋堍,足以證明該橋歷史悠久。武康石采自浙江德清縣的山崖間,石面布有細小的蜂窩眼,顏色深赭,不易磨損。幾百年來不知走過了多少腳步,仍基本保持原狀,雨雪天也不打滑。


周莊主要景點

全福曉鍾 全福講寺原坐落在周莊鎮西側的白蜆江畔。最初叫「泉福寺」,周迪功郎及夫人舍宅為之。以後不斷擴建,才梵宮重疊。喬木陰翳,成為蘇杭一帶有名的佛寺。寺內有一巨鍾,重1500公斤,懸於大雄寶殿左側。每當拂曉時分,寺內和尚撞鐘,聲音傳送至數十里外,人們把它當作報曉的金雞,紛紛聞聲起床。

全福講寺中有一佛閣,高聳於梵官之中。名為「指歸閣」。它飛檐翹角,四面有窗。每當春光明媚,風和日麗之日,人們常常登閣眺望春景。遠方隱約的黛山,近處浩瀚的水面。村莊裡桃紅柳綠。田野中麥青花黃,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周莊永慶庵

鎮北永慶庵。後院有一個荷花池。池邊有亭子,因為庵中人常常在此洗缽,所以名叫缽亭。缽亭面西背東,前有一泓清水,後有百年古柳,環境十分幽靜。閒坐亭中,白天,垂柳拂水,風送荷香。傍晚,夕陽西下,波影爍金。常使人樂而忘返。

蜆江漁唱

白蜆江長十餘里,橫亘於周莊鎮西側,因江中盛產白蜆而得名。每當下午,漁船滿載而歸,在江畔拋錨泊船,晾網賣魚,平靜的港灣立即沸騰起來。傍晚時分,船頭上三五成群的漁民,紛紛飲酒作樂。待明月初升,酒興正酣,不知誰先扣弦高歌,於是此起彼伏,互相應答,古老的漁歌在江面上傳得很遠,一派粗獷淳厚的情趣。

南湖秋月

南湖位於鎮南,湖面遼闊。南湖景色四季皆宜,而秋夜的月色更加醉人。當金風送爽,明月高懸時,湖面上一片碧綠、一帶金黃,真有「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的意境。

莊田落雁

莊田,又名蒲田。是南湖西面的一個獨圩。湖邊長滿香蒲、蘆葦,護衛着獨圩,多少年來莊田始終未被湖水蕩平,成為候鳥棲息的好地方。每當秋季。香蒲吐穗,蘆花泛白,莊田顯得茂密而有生機,吸引了無數南飛的大雁。白天,雁群在空中盤旋、縈繞,夜晚。雁群隨着暮色的降臨而垂落,蔚為壯觀。每年都是如此景色。

急水揚帆 急水港西連白蜆江,東達澱山湖,江面寬闊,水流湍急。有時北風緊吹,濁浪排空,令人望而生畏。有時風平浪靜,碧水東流,又讓人詩意盎然。而白帆片片,百舸爭流的情景,更使人想起蘇軾的詞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生出滿腔豪情。

東莊積雪 東莊在周莊的東郊。有1300畝(近87公頃)土地,春天麥苗碧綠,秋天稻穀金黃,是膏腴之地、肥沃之土,相傳為沈萬三囤糧之處,又名「東倉」。每當冬季雪後,平坦的土地銀裝素裹,像一塊晶瑩的白玉,無邊無垠,坦蕩如砥,成為踏雪賞景的好去處。

雙橋

雙橋,俗稱鑰匙橋,由一座石拱橋——世德橋和一座石樑橋——永安橋組成。世德橋長十六米,寬三米,跨度五點九米;永安橋長十三點三米,寬二點四米,跨度三點五米。雙橋中,石拱橋橫跨南北市河,橋東端有石階引橋,伸入街巷;石樑橋平架在銀子浜口,橋洞僅能容小船通過,橋欄由麻條石建成。

迷樓

迷樓依橋傍水始建於清末,明崇禎年間的建築。這幢小樓是93年政府出資重建,已成立崑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澄虛道院

澄虛道院[6]是周莊是一個道教聖地,道教始創於東漢,由張陵創立,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追求修身養性,長生不老。

財神居 財神居位於周莊鎮東垞,是周莊富貴園根據歷史資料和歷史原貌,在原址設計、修建、布置的仿明式建築。

周莊文化

茶文化 周莊古鎮的茶文化歷史悠久,歷來有吃「阿婆茶」、「講茶」,喝「喜茶」、「春茶」、「滿月茶」等習俗,名目繁多,被稱為「江南茶道」。



女子服飾


周莊婦女的傳統服飾窄袖花襟,碎花底子,刺繡精巧。



絲弦宣卷

絲弦宣卷是流傳有近200年的周莊傳統民間曲藝,是周莊鄉村里特有的一種民間曲藝形式。它近似於堂名,亦有說唱、評彈[7]之風。按藝人眾寡、表演繁簡,宣卷分絲弦宣卷與木魚宣卷兩種。前者一般由六人組成宣卷班子,操二胡三弦、笛子、木魚、銅磬等樂器;另一人和擊佛磬,口念佛號以和卷,形式簡單。  


特色美食

萬三蹄

萬三蹄[8]是江南巨富沈萬三家招待貴賓的必備菜,「家有筵席,必有酥蹄」。經數百年的流傳,已經成為周莊人過年過節、婚宴中的主菜,意為團圓,亦是招待賓客的上乘菜餚。

萬三糕

鄒氏先世早在明初就開設公茂茶食作坊,逢年過節,其鄰巨富沈萬三家常訂購大批糕點贈送和招待親朋好友,後被傳作「萬三糕」。鄒氏茶食作坊不但生產傳統的萬三糕和全福貢酥,還根據季節變化滿足不同顧客的口味,生產芝麻糕、花生糕、胡桃糕、玉帶糕、薄荷糕、椒鹽糕、松子糕、香烘糕、千層糕、步步糕等20多種系列糕點。

阿婆茶

年老長者保持着一種古老而又別具風韻的喝茶方式——燉茶。家中放置一隻大龍水缸,積儲天落水盛其中。吃茶時,即以此舀入陶瓦罐中,擱在風爐上,用樹枝燃煮。沏茶用密封的蓋碗或紫砂茶壺,放人茶葉,始用少量沸水先點「茶釀」,後將蓋子捂上,待片刻,再沖人多量開水。

節日風俗

國際旅遊節

截止2013年,中國周莊國際旅遊節已經成功舉辦18屆,旅遊節立足市場 ,面向大眾,開幕式體現簡約之風,呈現具有一定市場效應的周莊特色。旅遊節期間推出系列主題活動,渲染周莊新特色,推介周莊休閒項與產品,將周莊不同的內容呈現給不同的人群,傳播周莊口碑。

水鄉婚禮


迎親船上一陣緊似一陣的鑼鼓聲催出了頭戴霞帔、身着紅袍、足蹬繡花鞋的新娘,在伴娘們的攙扶下,她們坐上了停在張廳的迎親船。而身穿長衫、馬褂、禮帽打扮的新郎則在不遠處的沈廳翹首以待。



搖快船

周莊古鎮的搖快船始於清初,經過數百年的沿襲,搖快船已成為民間良辰佳節、喜慶豐收、婚嫁迎親時大型娛樂活動。 [17] 劃燈周莊古鎮的劃燈源於清朝,為迎接康熙大帝南巡而舉辦,後來漸漸成為當地人民傳統的娛樂項目,每隔三五年舉辦一次。

打田財

昔時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夜,吳中農家有用稻草在田頭焚燒之俗,稱之為「燒田頭」,周莊謂之為「打田財」。元宵節這天,在周莊牛郎廟廣場上,樹立桅竿,兩邊懸掛彩燈。頂端縛稻草,內藏鞭炮,塗上易燃物體及爛泥,再糊上黃色紙張,呈元寶狀,即「田財」。

周莊雖歷經9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

雖不及意大利威尼斯的壯觀和宏偉,但卻是別有情致,周莊環境幽靜,建築古樸,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僅有0.4平方公里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同時,周莊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全鎮以河成街,橋街相連,依河築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古色古香,水鎮一體,呈現出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大陸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澤國。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樸歸真的小鎮風情,會令遊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元代名句: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游。

從高處俯瞰周莊,湖水恰將周莊環抱入懷。湖水潺緩,雖沒有河流的湍急、

大海的善變,卻有它獨特的味道。偶爾湖上劃來一支櫓船,搖櫓人有力的臂膀、櫓船發出的節奏分明的吱吱聲與湖水交織成一曲動靜互融的戀曲。

粉牆烏瓦和小橋流水構成的周莊,船的梭織連成的周莊,是一種禪境,是物化了的精神的家園,總讓人有一種安寧和平的感覺,讓人隨便想想些什麼就想到什麼,讓人散開心中的積鬱。

視頻

煙雨江南

參考資料

  1. 蘇州 (江蘇省地級市)(附圖),百度網,
  2. 崑山市簡介(附圖),360百科網,
  3. 周莊鎮地圖(附圖),便民查尋網,
  4. 靖康之恥(附圖),360百科網,
  5. 沈萬三(附圖),百度百科網,
  6. 澄虛道院(附圖),360百科網,
  7. 蘇州評彈(附圖),360百科網,
  8. 萬三蹄(附圖),360百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