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台灣同袍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告台灣同胞書《告台灣同胞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民主黨派、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等組織機構對台灣發表的公開信,被視為是中央政府對台灣的政策文件,其在中國歷史上總共發表五次。其中,以1979年1月1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表的最為著名,其內容主要為商討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狀態、並提出兩岸三通、擴大兩岸的交流。
2019年1月2日,《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會並發表重要講話。[1]
2019年,習近平的第一次公開講話,是一次家裡人的對話
1月2日上午,《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紀念會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在這篇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用五個「70年來」,全面回顧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和平統一方針實施以來,兩岸關係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同時提出五點主張,全面闡述了立足新時代、在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大政策主張。[2]
今天小粉筆就帶着大家從面試應用的角度,學習一下習近平總書記這篇溫暖人心又鏗鏘有力的講話。
五點主張
第一,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因此,「兩岸中國人應該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撫平歷史創傷」,特別是,「台灣前途在於國家統一,台灣同胞福祉繫於民族復興」。我們相信,「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着民族復興而終結!」
【解讀】
這是從民族復興的角度談及國家統一,民族復興大業是我們奮鬥的目標,而祖國統一是民族復興的題中之義。如果國家不統一,談何民族復興?我國波瀾壯闊的近代史,台灣同胞從未缺席,今後也同樣不會缺席。
這段論述除了語言簡練,可以化用,我們還要學習其論證的邏輯,從歷史的缺憾,到過往的努力,再到未來的展望,以時間流程展開的講話,層次分明、內容充實。
第二,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體現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華智慧,既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又有利於統一後台灣長治久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裡事,當然也應該由家裡人商量着辦。」總之,「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合作取代爭鬥、以雙贏取代零和,兩岸關係才能行穩致遠。」
【解讀】
這一點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一方面考慮到了現實的不同,另一方面以家裡人的稱呼體現了對於兩岸意見的尊重與吸收,並再一次承諾通過對話的方式解決爭端。這種互商互量的交流方式給我們巨大的啟示,在遇到矛盾和問題時,我們也要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合作取代爭鬥,才能獲得雙贏而非零和。若題目涉及交流溝通、合作等方面的內容,我們既可以化用習近平講話的話語,體現答題的高度和規範性,也可以以本次講話作為例證。
第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和平統一前景。
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就能改善和發展,台灣同胞就能受益。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就會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動盪,損害台灣同胞切身利益。因此,「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台灣同胞。
【解讀】
「一個中國」原則,是底線,更是紅線,這一部分喊話台灣同胞正確認識統一是「大勢」「正道」,同時,對「台獨」勢力進行駁斥。此外,這句話旗幟鮮明地亮明了我們地底線,和平統一最有利,但武統是保留的選項之一。其中,「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既是大白話也是大實話,但這裡面的「中國人」不包括「台獨」分子和外部勢力。所以就啟示我們,在處理問題時堅持原則和底線,同時要明確區分對象,選擇最恰當的方式,該段論述可以作為涉及上述內容題目的例證。
第四,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
「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台灣同胞台灣企業提供同等待遇,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特別是,和平統一之後,台灣將永保太平,民眾將安居樂業。有強大祖國做依靠,台灣同胞的民生福祉會更好,發展空間會更大,在國際上腰杆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
【解讀】
這部分給出了非常具體的舉措,在展望和平統一之後,描述了台灣更美好的未來,也指出了具體的舉措,就是要從眼前的一件件造福兩岸民眾的實事抓起,歸納為一個字,就是「通」。這啟示我們,做事情「通」很重要,通過各個層面的互聯互通,推進全面發展,以此實現初心夢想,可以作為對策啟示部分的作答內容。
第五,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
人之相交,貴在知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不管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久久為功,必定能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解讀】
從經濟產業的互通到文化心靈的互通,只有文化認同,心靈契合,才是兩岸的真正統一。作為更深層次的溝通,這啟示我們看問題不僅僅要看到表面,還要看深層、看長遠,通過心靈的契合實現行動的統一。其中「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我們可以將其化用,比如「通過真誠的溝通,沒有解不開的心結」、「與群眾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以此提升語言表達水平。[3]
十大金句
1、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
2、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載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3、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裡事,當然也應該由家裡人商量着辦。
4、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
5、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
6、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
7、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台灣同胞。
8、有強大祖國做依靠,台灣同胞的民生福祉會更好,發展空間會更大,在國際上腰杆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
9、人之相交,貴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擾阻礙,兩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不能少。
10、中國人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來干涉。
溫故知新
新中國成立後,如何解決台灣問題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重大政治課題。
早在1955年5月,周恩來同志就代表中國政府第一次公開提出「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灣」的主張。1956年,毛澤東同志進一步指出,國共兩黨過去合作過兩次,「我們還準備第三次合作」,並在不同場合闡明了和平解放台灣的具體方針政策。1958年10月,毛澤東起草以國防部長名義發布的《告台灣同胞書》以及《國防部命令》《再告台灣同胞書》《再告台灣同胞書稿》《三告台灣同胞書》等文稿,公布和闡明了對台灣的新政策。1963年,周恩來同志把這一系列對台新政策歸納為「一綱四目」,「一綱」即台灣必須統一於中國,「四目」具體闡述了台灣回歸後的一系列政治安排。
20世紀70年代末,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1971年,第26屆聯大將台灣當局逐出聯合國及其所屬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之後,遍及世界各大洲的國家紛紛與中國恢復建立外交關係,國際社會普遍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中國尋求和平統一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中,首次以「台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統一大業」代替了「解放台灣」的提法,為制定新的對台方針政策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1978年12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討論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告台灣同胞書》,並於1979年元旦正式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鄭重宣布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台灣回歸祖國、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
視頻
參考文獻
- ↑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1-02
- ↑ 搜狐網,粉筆公考. 習大大《告台灣同胞書》劃重點啦!. 2019-01-08 18:35.
- ↑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