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吳氏岩蜥
圖片來自museum

吳氏岩蜥學名Laudakia wui)為鬣蜥科岩蜥屬爬行動物,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分布於西藏等地,多棲息於多礫石的石山地區。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2150至235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藏波密。[1]

目錄

形態特徵

身體較壯,背腹扁平。頭略呈三角形,頭長大於頭寬;鼻孔較大,卵圓形,位於靠近吻端的兩側,恰在吻棱之下;眼大小適中,瞳孔圓形;鼓膜徑稍小於眼徑,橢圓形,位於表面,可透見其下方的耳柱骨。吻鱗寬大於高,上緣凸出呈弧形;頭背鱗片大小不一,吻背者略大而微隆,頭背其餘鱗片稍小而較平滑;頂眼不明顯,呈一小白點;頜角與頸側有成短行或成叢的錐鱗。

頭側鼻鱗卵圓形,前端較窄,切吻鱗與第一上唇鱗鄰接處,鼻孔位於鼻鱗中央,開口向外側;鼻鱗後端與上睫脊相隔4-5枚小鱗,上睫脊不特別發達,其前端不到眼前角與鼻孔間距的中點;上下眼瞼被覆小鱗,眼下方有一行排成弧形的起棱鱗片略大於其相鄰鱗片,此行鱗片與上唇鱗之間相隔2-3行小鱗;眼後顳部鱗片稍大而微棱;鼓膜上緣有一行較大棱鱗,遠大於其上方的顳部鱗片,鼓膜前緣也有一豎行較大鱗片,其中最下一枚特大呈錐狀。上下唇鱗每側均有8-11枚。頦鱗倒三角形,與下唇鱗平行有2行窄長鱗片,向內側鱗片漸小,過渡到頜部中央細小而隆起的鱗片。

無喉囊。有肩褶,不特別發達,僅肩褶前端有1-2枚略大的刺鱗。頸背中線有一行極低矮勉強可辨的刺鱗,形成痕跡的頸鬣。軀幹背面脊區鱗片略大而具棱,鱗棱相連呈縱行而不斜向中線;脊區兩側鱗片立即過渡為體側的細鱗;從肩前沿肩部上彎再下曲沿體側到胯部有一連續的皮膚褶(暫名為背側膚褶),背側膚褶以下體側的鱗間雜以少數尖出的錐鱗,幾乎以等距相間排成2縱行;腹面鱗片與脊區鱗片大小相似,橫斜整齊成行。

雄蜥有肛前及腹部胼胝鱗。四肢適中,前後肢貼體相向時指趾超越甚多,後肢貼體前伸達腋下或肩前;四肢背面被覆強烈起棱鱗片,上臂外側鱗棱尤強,股後緣細鱗間雜以刺鱗。尾圓柱形,基部較扁平,尾基以後被覆強烈起棱的大鱗片,排列成環,尾腹每3環組成一節。

參考文獻

  1. 吳氏岩蜥,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