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名義賬戶制的理論與實踐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名義賬戶制的理論與實踐》,副標題:社會保障改革新思想,[美] 霍爾茨曼,[美] 帕爾默 編,鄭秉文 等 譯,出版社: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書籍是知識[1]的源泉,只有書籍才能解救人類,只有知識才能使我們變成精神上堅強的、真正的、有理性[2]的人。唯有這種人能真誠地熱愛人,尊重人的勞動,衷心地讚賞人類永不停息的偉大勞動所創造的最美好的成果。

目錄

內容簡介

過去的10年是全世界養老金改革的10年。對高收入國家來說,改革的驅動力來自於當前制度對未來10年的不可負擔性,而且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將成為主要的風險。在另一種背景下,處於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國家正面臨着引入公共養老金制度的挑戰,這個制度既要提供老年的社會保障,還要支持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對後者來說,重要的是要仔細考察發達的市場經濟體的經驗。即使在這些國家,改革背後的驅動力也是人口老齡化和可負擔性問題。在第三種背景下,中低收入國家面臨的問題是採用什麼樣的制度能夠好地服務於他們未來的國家目標。在所有上述三種背景下,名義賬戶養老金制度已作為討論的可行選擇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瑞典是20世紀90年代少數幾個採用名義賬戶制的國家之一。瑞典的名義賬戶制養老金改革與1991年底啟動的「養老金工作小組」的工作頗有淵源。在經過了對這項改革核心思想的公共大討論的大約兩年之後,隨着1992年「工作小組」建議的改革框架的問世,改革建議的最終文本於1994年2月正式出版,隨後於1994年6月在議會作為立法正式通過。1994年秋大選之後曾出現了短暫的政治停頓,1996年執行程序開始啟動。這包括待遇標準和稅收立法的重新計算與設定,包括轉型困境的立法問題和開發新型信息技術,還包括向參保人發布的全新的年度陳述書制度和電子信息制度。為確保資產與債務之間的長期平衡,「自動平衡機制」得以最終建立,它是最後一個要解決的概念問題,標誌着最後一顆螺絲釘正式到位。1999年首次發布並寄出了賬戶陳述書,2001年開始根據新規則支付待遇。到2005年,這個制度所有的零部件已全部各就各位,並順暢運行了若干年。

此外,2005年的瑞典養老金改革背後達成的政治共識,與1994年時的政治共識完全一致。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名義賬戶制應運而生以來,它已在歐盟4個國家開始實行,另外3個國家是意大利、拉脫維亞和波蘭。在這些樣板國家之外,名義賬戶制已經並正在成為許多國家考慮的一個可選改革方案。

現在可以肯定地說,歐洲4個名義賬戶制創始國的改革不但激發了歐洲鄰國的極大興趣,而且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歐洲國家對其產生濃厚興趣非常容易理解,因為大部分歐洲國家採取的是傳統的現收現付制,名義賬戶制可為其提供一個將強制性和普救式現收現付養老金制度重新「組織」起來的嶄新方法。儘管歐洲絕大部分國家正在探討其各自養老金制度改革的其他種種出路,但我們已獲得了名義賬戶制在20世紀90年代運行的經驗。正是在這個背景之下,瑞典感覺到有必要組織一個會議,專門對名義賬戶制的理論問題和制度問題進行研討,為瑞典的改革家們提供一個機會,在眾人面前,讓學術界和政府的國際養老金專家,對瑞典的制度設計進行反思。其目標是宏大的,即為當前這個嶄新課題的知識進行總結而作出貢獻。本書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一個形式。

瑞典國家社會保險委員會十分高興與世界銀行共同舉辦這次會議,它是為了拓寬討論範圍,包括名義賬戶對世界銀行客戶國的適用性問題。這次會議於2003年9月下旬在山德漢姆島進行了兩天,來自世界各地的賢達聖士和專家學者濟濟一堂,他們侃侃而談,無拘無束,極富思想性和挑戰性。

我的經驗告訴我,研討會也好,座談會也罷,它們極少會產生思想火花的碰撞;走馬觀花,我行我素,老調重彈,這是一般的規律和現象。但是,這次在山德漢姆島卻截然不同,一反常態。在這裡,專家們不僅是發言者,也是傾聽者。感想有交流,思想有創新,學術氣氛濃郁。這給人們一種預感,好像這裡要發生什麼;也給人們一個印象,認為最終達成的是一個嶄新的共識。我相信,所有與會者都有這樣的感受,即在他們離開山德漢姆島時,同時帶走的還有這樣一個深刻印象,那就是,他們參加了一個使他們的思想境界提升到嶄新高度的會議。

雖然瑞典開始並沒有將其新養老金制度稱為名義賬戶制,但就我個人來說,我早已踏上「名義賬戶之旅」,告別過去,面向未來馳騁了整整10年。從1991年年底到1994年6月,我代表社民黨在「政府養老金工作小組」中工作;後來,1994年大選之後我成為社會保險部的副部長,負責改革的全過程;再後來,到1996年中期,作為國家社會保險委員會的主席,我成為執行這次改革的負責人;2005年,即在瑞典議會做出那次歷史性決定的10年之後,我非常榮幸地能夠與廣大讀者分享山德漢姆島會議的碩果,並且我非常高興地說,自從那次2003年秋山德漢姆島會議以來,這本書的內容得到了極大的充實,不僅對那次會議論文進行了修改擴充,而且還增添了幾篇新的論文。我相信,對各國和各界的養老金專家和養老金政策制定者來說,這本書的內容將極富啟發性。

參考文獻

  1. 什麼是知識?,搜狐,2016-08-13
  2. 理性,是解決絕大多數問題的關鍵,搜狐,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