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吊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吊板

吊板,是體的重要構件,是船舶 結構中,位於內頂板以下的平面結構,用於封蓋船頂空間,並將其水平隔成層。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吊板 [1]

外文名 Hanging plate

吊板1.jpg

別稱 頂板 [2]

所屬學科 船舶工程

簡介

吊板的具體定義 如下:

1、內頂板以下,封蓋船內空間或將其分隔成層的大型板架。

2、吊板是鋪在船樑上的鋼板,將船體分隔成上、中、下層。大型船吊板數可多至六、七層, 其作用是加固船體結構和便於分層配載及裝貨。

吊板2.jpg

3、形成船內空間的頂蓋,或將空間分隔為若干層,由板與骨架組成的結構。

上吊板就是最上一層從首到尾的連續吊板。大中型船舶為了充分利用主船體內部空間,在主船體內一般還有一到兩層下吊板。上吊板和下吊板之間的空間稱為吊板間艙,下吊板到船底之間的空間稱為船艙。上層建築內的吊板也各有名稱,其中最高一層吊板通常布置羅經等導航儀器,一般就稱為羅經吊板;駕駛室所在的一層吊板稱為駕駛吊板;

布置救生艇的一層吊板稱為救生艇吊板;旅客和船員居住的吊板一般稱為起居吊板或游步吊板。只在船長某一部分如某一艙室或某兩個艙室內設置的吊板稱為平台吊板。

吊板按其作用可分成:強力吊板、遮蔽吊板、艙壁吊板、干舷吊板和量噸吊板等。當船體受總縱彎曲應力時,受力最大的一層吊板叫強力吊板(strengthdeck),如上吊板(upperdeck)及在船中部0.5L區域內長度不小於0.15L的上層建築吊板和此上層建築區域以外的上層連續吊板均為強力吊板。

20世紀60年代建造的某些船舶,在其吊板上設有噸位艙口的開口,並在艙口設暫時性非水密封閉裝置,這種吊板間艙(tweendeckspace)既可裝貨又不計入總噸位和淨噸位,叫作遮蔽吊板。水密橫艙壁上伸到達的連續吊板叫艙壁吊板。

吊板3.jpg

按《1966年國際載重線公約》量計干舷高度的吊板稱干舷吊板(freeboarddeck),通常是上吊板。按《1969年國際船舶噸位丈量公約》丈量船舶噸位時的基準吊板叫量噸吊板(tonnagedeck),通常也是上吊板。遮蔽吊板不可作為干舷吊板和量噸吊板。

上吊板是各層吊板中最厚的一層,規範規定在船中部0.4L區域內強力吊板的厚度應保持相同,並逐漸向端部吊板厚度過度,強力吊板(包括端部吊板)的最小厚度應不小於6mm。吊板邊板是上吊板受力最大的,且容易被吊板積水腐蝕,因此必須連續,厚度也是上吊板中最厚的一列板。

在船中0.4L區域內的吊板比首尾兩端和大開口線以內區域的吊板厚。為防止吊板開口角隅處因應力集中而產生裂縫,該處應為拋物線形、橢圓形或圓形,並應採取加強措施。

在上層建築和吊板室中,又可分為橋樓吊板、首樓吊板、尾樓吊板或吊板室吊板等,以及游步吊板,起居吊板、救生吊板(艇吊板)、駕駛吊板、羅經吊板(在沒有標準羅徑的小艇上又稱為頂蓬)等;在首尾部又分為首升高吊板、尾升高吊板等。吊板常設有梁拱,以便排除吊板積水;上吊板還設有弦弧,以減少吊板上浪和增加儲備浮力。

但也有為便於施工和裝卸貨,不設梁拱和舷弧,而按載重線規範,略增加干舷高度。在木船艙面上是指沿舷弧線設置的露天殼板,下面由隔艙板和肋骨支撐,大型木船吊板下面還設托梁。除保證艙面水密外,並起增加船體整體強度的作用。木質吊板駁中部艙面板也稱吊板,一般是活動式。

吊板4.jpg

吊板結構

吊板橫向的拱度稱為梁拱,用於迅速排除吊板上的積水、有折線式、曲線式等。船的上吊板邊線縱向的彎曲稱為舷弧。舷弧一般是從船中向兩端翹起,首部的稱為首舷弧,尾部的稱為尾舷弧,一般來說,首舷弧的高度是尾舷弧的兩倍,從船的側面看,上吊板邊線的舷弧形狀呈拋物線的形狀。

舷弧提高了船體首尾端的高度,有助於減少船體首尾端的上浪。船的吊板上除了依靠梁拱和舷弧排水外,還有專門的吊板排水系統。

從結構上看,吊板結構是封蓋船體或將其分隔成層的平面板架結構。由吊板板和吊板骨架組成,起着擴大吊板使用面積和保證船體強度的作用。吊板骨架包括沿船寬布置的橫樑、沿船長布置的吊板縱桁和縱骨等。按骨架的布置方式分為橫骨架式和縱骨架式。吊板結構的載荷傳遞是由橫樑傳遞給舷側結構,吊板縱桁僅傳遞少量載菏給橫臉壁。

橫骨架式常用於小船的上吊板和大船的下吊板,縱骨架式則用於大型船舶的強力吊板,強力吊板參加船的總縱彎曲。吊板板沿舷側的一列板稱為吊板邊板,它一般比其他吊板板要厚一些。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