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提共和國國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吉布提共和國國旗 |
中文名稱:吉布提共和國國旗 外文名稱: 所屬國家:吉布提共和國 產生: 長寬之比:7:4 正式形成時間: |
吉布提共和國國旗,旗面呈長方形。旗面左側為一個白色三角形,內含一顆紅色五角星;右側為上藍、下綠的兩個相等的梯形。[1]
國旗含義
吉布提國旗,靠旗杆一側為一個白色等邊三角形,邊長與旗寬相等;右側為兩個相等的直角梯形,上方為天藍色,下方為綠色。白色三角形正中有一顆紅色五角星。藍色代表海洋和天空,綠色象徵土地和希望,白色象徵和平,紅色五角星象徵人民的希望和鬥爭的方向。整個國旗圖案的中心思想是「團結、平等、和平」。[2]
國徽
吉布提國徽中心圖案由五角星、矛、刀、盾等構成。一雙黑人的巨手各握一把利刀,兩把刀之間是一個圓形的盾,盾後有一支長矛,矛上端是一顆象徵獨立自由的紅色五角星。圖案以綠色橄欖枝環飾。整個圖案象徵吉布提人民時刻準備着捍衛祖國的獨立和自由,也表達了該國人民熱愛和平的美好願望。
吉布提簡介
吉布提共和國(阿拉伯語:جمهوريه جيبوتي;法語:République de Djibouti;阿法爾語:Gabuutih),簡稱吉布提,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北部亞丁灣西岸的國家,北與厄立特里亞為鄰,西部、西南及南部與埃塞俄比亞毗連,東南同索馬里接壤,東北隔着紅海的曼德海峽和也門相望。[3]
其東臨紅海進入印度洋的要衝曼德海峽,因此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國內有美軍在非洲最大的軍事基地和法軍在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另外中國也在此地建設有保障基地。[4]但其國內自然資源貧乏,工農業基礎薄弱,加上政局不穩,所以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5]
首都
吉布提市(Djibouti)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並且是東非最大的海港之一。人口62萬,占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下,熱季平均氣溫31至41℃,涼季平均氣溫23至29℃,年平均氣溫在30℃以上,故有「熾熱的海濱之國」之稱。
吉布提市的歷史並不長。19世紀50年代法國入侵吉布提,把它作為海外領地,當時稱為「法屬索馬里」,1887年法國殖民者把總督府設在吉布提市。
人民生活
據非洲發展銀行的統計數字,吉布提1997年的出生率為37.8‰,死亡率為14.5‰,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為50‰。預期壽命為51歲。生育率為每一婦女5.2胎。全國共有2家綜合性醫院,8個市縣級醫療中心,26個門診所和10個私人診所。全國共有病床1910張,平均每509人一張病床;900名醫務人員中有98名正式醫生,另有900名護理人員,平均每4752名居民有1名醫生,每6500名婦女有1名助產士。
禮儀習俗
吉布提是位於非洲東北部的一個小國家,伊斯蘭教被定為國教,居民絕大多數是穆斯林,風俗習慣帶有明顯的阿拉伯文化的影響。
吉布提人的姓名同北非阿拉伯人的姓名極其相似,多由三節組成,第一節為本人的名,第二節為父名,第三節為姓。與其他非洲國家的情況有所不同的是,在正式場合,對吉布提人一般要稱其全名,在函件、文本、書信里更是這樣。但是,在日常社會交往活動中,可以省去對方的父名,簡單地稱呼對方的姓名。
吉布提人遇見外國客人顯得非常熱情,男性通常以握手的方式表示問候,女性則多行屈膝躬身禮致意。如果外國客人是吉布提人的親朋好友或者是身份顯赫者,往往要行貼面頰禮,左右各貼一次以表示歡迎和敬意。
吉布提人熱情豪爽,十分好客,待人真誠。當地居民遇見外來客人,接觸一兩次,便會稱兄道弟,視為知己,盛情地邀請到家中做客,並且邀請客人的妻子、兒女及朋友一道赴會,屆時主人也會邀請一些自己的親朋好友作陪,擺上豐盛的宴席款待。
吉布提人請客吃飯,有一些俗定習成的規律。接待公務團組訪問,進行商貿業務洽談,宴請活動一般安排在賓館或飯店進行。純屬私人朋友之間的交往,才會盛情地邀請到自己家中,而且多用當地的傳統飯菜款待。吉布提人招待客人的傳統主食有烤玉米、用高粱糊和玉米糊加上牛奶烙成的家常餅(麵餅)、用高粱米加豆類和瓜類煮成的濃粥以及各類甜食等;菜餚主要有雞、鴨、魚、牛肉、羊肉、蔬菜等,招待貴賓少不了要擺上烤全羊這道名菜。
旅遊資源
吉布提市出名的景點是阿薩爾湖,阿薩爾湖位于吉布提市西北面,方圓10多平方公里,湖面低于海平面150米,是非洲大陸的最低點。阿薩爾湖也是一個天然大鹽田,含有豐富的鉀鹽、溴。每升水含鹽達330克,其鹽量之豐富,是世界上罕見的。站在湖邊山崗上,觀賞那閃爍的天然鹽層,猶如一片銀色的世界。吉布提境內沙漠占全國面積的90%,出現這樣一個湖泊,被人們視為聚寶盆。事實也是這樣,鹽是吉布提最主要的天然資源之一,也是主要的出口物資之一。
市郊有天然國家動物園、阿貝湖、阿爾都科巴火山、達依原始森林、朗達興吉瓦萊瀑布等。境內山高谷深,跌岩起伏,景物奇異,素有地質學「活標本」之譽。[6]
同中國的關係
一、雙邊政治關係回顧
中吉1979年1月8日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穩步發展。中方對吉的重要訪問有:國務院副總理姬鵬飛(1980年9月)、城鄉建設部長芮杏文(1985年3月)、外交部副部長楊福昌(1990年8月)、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1993年6月)、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兆國(1994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錢其琛(1996年1月)、外經貿部部長助理楊文生(1998年)、外交部副部長吉佩定(1999年2月)、北京軍區政委杜鐵環上將(2002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2002年6月)、外交部部領導成員喬宗淮(2002年12月)、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衛建林(2003年7月)、外交部長李肇星(2004年1月)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楊福昌(2006年)。
吉方訪華的主要有:總統古萊德(1979年12月、1991年3月、1994年7月、1998年8月)、國民議會議長阿斯卡爾(1981年9月)、外交與合作部長穆明(1985年3月)、工業、能源和礦業部長法拉赫(1996年10月)、衛生部長達烏德(1997年5月)、外交與國際合作部長謝海姆(1997年10月)、青體和文化部長阿卜迪拉赫(1998年4月)、爭取進步人民聯盟副主席蓋萊(1998年5月)、武裝力量總參謀長法蒂(1998年9月、2005年7月)、總理哈馬杜(1999年5月)、國民議會議長巴杜爾(2000年3月)、總統蓋萊(2001年)、爭取進步人民聯盟全國書記瓦貝利(2002年3月)、經濟計劃部長亞辛(2002年8月)、衛生部長卡米爾(2002年10月)、外交和國際合作部長法拉赫(2003年8月)、教育部長奧布謝赫(2003年10月)、國民議會議長阿里(2004年7月)、總理迪萊塔(2005年9月)、外長尤素福(2006年5月出席中阿合作論壇,並訪華)、新聞、文化和郵電部長法拉赫(2006年)、經濟和財政部長阿索韋(2006年)、總統蓋萊(2006年11月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
自建交以來,中吉兩國經貿關係和經濟技術合作進展順利。兩國簽有經濟技術合作協定。中國向吉布提提供了各種援助,為吉援建了人民宮、銅像紀念碑、體育場、門診樓、住房和外交部辦公樓等項目。中吉互利合作始於1982年。截至2006年6月,雙方共簽承包勞務合同額1.5948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3397億美元。中國在吉開展互利合作的公司有中國建築工程公司、中國土木工程公司等,已建成的主要項目有吉布提工商學校、國家銀行等。1988年,兩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吉布提共和國政府貿易協定》。2006年,中吉貿易總額為15533萬美元,同比增長38.7%,其中中方出口15495萬美元,進口38萬美元。2007年1~6月,中吉貿易額為8084萬美元,同比增長16.7%,其中中方出口8035萬美元,進口49萬美元。
自1981年,中方向吉派遣醫療隊,截止2014年已派出12批,共計88人次。截止2014年有10名醫療隊員在吉工作。自1986年起,中方開始接收吉留學生,截止2014年有5名在華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