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塔的傳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古塔的傳說
圖片來自搜狐網

古塔的傳說,寧都的梅江河年年水災泛濫。有風水師說過只要在梅江的出水口建一座塔就可以鎮災聚財。正逢縣令莫老爺號召民眾捐錢建塔,這對善良的夫妻覺得這可能是天意,這樣的錢,要用去為大家修善積德做善事。於是,彭姓夫妻倆就用這些源源不斷的錢建起了這座水口塔

原文

  贛南受王陽明心學的影響,特別相信改造風水可以振興科舉。贛南有明清以來不斷重修的古塔40多座,這些塔幾乎都是起着補缺障空、禳壓水害,滿足人們期望文運昌盛、科宦發達的文峰塔和水口塔。這些塔民間稱為風水塔。這些風水塔都各有名稱,惟有寧都的塔十分明了地就叫水口塔。

  水口塔是江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屹立在寧都梅江河畔的水口塔,外觀雄偉、結構精緻。這座建於明代,重修於清代,1996年又全面維修的古塔是樓閣式磚塔,高有39米,底部周長34.56米。這是一座很神奇的塔,遊人從塔心登至塔頂,可不走重複的路,如兩人各由一路登塔,塔中絕對不會碰面,要登至塔頂方可相遇。七層八面的水口塔,底層的八面均刻有八卦浮雕,古代的八卦有表示地理方位的作用,水口塔的八個方位都被古人用四字詞組描繪得盡善盡美,依次為:乾元啟運,坎水生精,艮峙凌霄,震蛟騰江,巽榜傳芳,離明挹秀,坤維奠位,兌風橫秋。奔騰而來的梅江河正好對着水口塔流來,經過高塔轉折彎去。

  寧都人說,他們的水口塔充滿了玄機、奧秘和傳奇的故事。這些故事是偶然還是巧合,讓人說不清道不明。我且把這些聽來的傳說作以下整理記錄成文。?

  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的寧都水口塔,是當時的縣令莫力奎倡議捐款建成的。據說捐款者分別姓彭、黃、韓。塔的建成,最大的功勞是源於彭姓人。傳說,彭是以打魚為生的。有一天他夢見有七個人被綁架請求他能給以幫助。彭覺得這個夢有點蹊蹺。第二天就朝夢中說的那個地方去看個究竟,但見空曠的田野里根本沒看見人影,倒是在河岸邊看見了7隻被繩子捆綁着的青蛙。彭是個很善良的人,他覺得這七隻青蛙怪可憐的,就替這七隻青蛙鬆了綁給放生。七隻鬆綁的青蛙竟知道齊刷刷地排成一行,給彭點頭作揖,爾後才蹦蹦跳跳地離去。給青蛙放了生的彭像往日一樣照常去捕魚,撒了一天的網,一條魚都未網到,天黑了,才網上一隻瓦制盆子。打魚人有一種習俗,去了打魚就不可能空手而回,哪怕是魚仔小蝦都要網一點回家。十分懊惱的彭看着這隻盆子想,也好,我就帶回家去給雞做食盆吧。回到家裡,彭交待妻子用這個盆子裝食餵雞用。妻子十分驚奇地發現,自用這個盆子餵雞,盆里的碎米糠皮總是滿滿的,雞怎麼吃也吃不完。聰明的妻子就試着放了一把米去盆里,第二天盆里的米又滿滿的了。妻子再試着放了幾枚銅錢去,第二天盆里就是滿滿的銅錢。夫妻倆知道這是一隻聚寶盆,是被救的那7個仙人送的寶物。

  曾經,寧都的梅江河年年水災泛濫。有風水師說過只要在梅江的出水口建一座塔就可以鎮災聚財。正逢縣令莫老爺號召民眾捐錢建塔,這對善良的夫妻覺得這可能是天意,這樣的錢,要用去為大家修善積德做善事。於是,彭姓夫妻倆就用這些源源不斷的錢建起了這座水口塔。當塔建到三層高時,總是傾斜着會倒塌,怎麼也升不到第四層。又有懂其中奧秘的人說塔是需要有鎮塔之寶才能建成的。打魚人家能有什麼寶?夫妻倆就把這隻聚寶盆埋在了塔底。說也奇怪,這座塔自埋進了這件寶物,真的就穩穩噹噹地可以往上搭架建第四層了。然而彭姓夫婦卻無能為力再往上建塔。

  這個傳奇的過程感動了曾、廖二人,他們前赴後繼,把這座雄偉的水口塔最終建成。一直到今天,寧都的民間還在傳說,他們的水口塔下藏有一隻聚寶盆,所以他們的家鄉才能成為富饒的魚米之鄉、才能有文鄉詩國經久不衰的美譽。

  有400多年歷史的水口塔在清代重修過一次。1996年,寧都縣決定對歷經滄桑的古塔再度重修。寧都水口塔修建時傳說發生了一個個離奇的故事。

  寶塔安放鎮塔之物是客家人千百年來的習俗。重修寧都水口塔的工程隊是福建泉州古建築公司,對這座古塔建築的來歷都已有所聞的施工人員認為古塔的鎮塔之寶是埋在塔底,所以在清除塔頂雜物之時十分隨意。這座古塔未修之前,塔頂有七株盤根錯節的牛筋樹長得青翠茂盛,直指蒼穹。施工人員大刀闊斧地把樹砍倒之後,用鋤頭去挖掘塔頂上的泥土時,竟挖出了一個手執寶劍,身披綬帶的銅鑄塑像。這一意外發現讓施工者開始留神,還真的小心翼翼地盤出了三個陶瓷瓶子,這種瓶子佛教上稱之為淨瓶。淨瓶里裝有五穀,淨瓶底下是按八卦圖形擺放的古錢幣。包工頭何老闆知道這是一堆聖物,當即十分虔誠地脫下身上的西裝包回了住處。頗有心計的何老闆想把這些古物帶回家鄉以期給家族帶來好運。但卻讓一場意想不到的變故給徹底改變了初衷。晚上睡覺時,何老闆像平日一樣把白天那件包了文物的西裝覆蓋在被子上。他睡覺的上方就吊着一隻燈泡。夜深人靜時,燈泡突然着火,其火花散落在西裝上,把件好端端的西裝燒了個大窟窿,還把何的被子也燒着了一點,被這情景嚇呆了的何一躍而起,跪在外面,對着蒼天直磕頭,嘴裡連聲不疊地說,神明饒恕,神明息怒。第二天一大早,何就打電話給縣博物館,讓縣裡來接收這些鎮塔的文物。當時還舉行了隆重的祭祀儀式,把塔頂上的這一堆文物鄭重其事地移交給了縣博物館。?

  說起寧都水口塔的重建,當年的工程總負責人何老闆還經歷了這樣一件事情:這支施工隊裡的一個年輕技術員看見這些現象覺得十分可笑,說我根本就不相信有什麼神靈。就在說了這件事的當天晚上11點,這個技術員突然像着了魔似地從床上跳起,手舞足蹈,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一直折騰到凌晨一點才停止吵鬧正常入睡。第二天,別人問他昨晚為什麼這樣,他說是在夢中。誰知第二天晚上11點開始,他同昨晚一樣又發作了兩個小時。如此這般,連續一個星期下來,這位年輕人像得了一場大病似的,整個人都蔫了。何老闆擔心會出人命,就買了許多祭祀用的供品和香燭叫這個年輕人要誠心誠意地認個錯。被這種抗拒不了的怪異行為折騰得精疲力盡的後生人,按照客家民間的習俗照着吩咐乖乖地做了。說也奇怪,從那天一晚上開始,工棚里就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傳說古塔修復近尾聲的一天,又發生了一件事。施工隊裡一名沒讀什麼書的年輕泥水師傅一反常態地嚷着:我是三太子,快拿筆來給我。經歷了幾番風雨的何不敢怠慢,馬上找來筆給這位泥水師傅。只見這位泥水師傅接過筆來就刷刷地寫下了一大段文字,這位泥水師傅自己都驚奇自己怎麼這會兒能有這麼漂亮的一手字。寧都人傳說這些文字的大概意思是寶塔蓋塔頂的時辰,祭祀時的供品品種、數量,三太子塑像的擺放位置和錢幣的八卦位置等等。何等在場的人到此時方明白,那天在塔頂挖出的塑像是叫三太子,是一尊鎮邪消災保平安的佛。寧都縣後來還按其造型複製了一尊三太子,這件複製品如今就安放在水口塔的入口處供登塔觀光人朝拜,其原件則重新放回到了塔頂。

  寧都水口塔的塔頂是鐵鑄的一個大蓋子,一般把重達幾百公斤的塔蓋連接在塔座的銷子上是很費時費力的工程。根據民間習俗,縣裡還特意請了人給塔蓋連接選了一個好時辰。何老闆說他是按照那天泥水師傅寫的時間蓋的塔頂,那個時間比縣裡請人選的時間整整早了一個時辰,蓋塔頂的時候是十分順利地一次成功。塔蓋一蓋上去,天空就下起了傾盆大雨。縣裡有領導那一天也來到塔上,他們還在擔心這麼大的雨怎麼施工。走到塔上才發現塔頂已穩穩噹噹地蓋好了。當然,這提前操作的奧秘只有為數不多的人知道個中原委。?

  寧都這座古塔的修復,縣裡具體分管的領導十分重視,專款專用任何人都不得動用建塔的經費。古塔修建到最後就差那88級從大坪到塔腳的錢,按一級台階要100元來計算,正好還差8800元。縣裡領導當時帶頭捐錢,短短時間就收到捐款9100元,比原計劃還多出300元,設計人員就把這三百元在塔前做了一塊雙龍戲珠的浮雕。這是一段純系個人捐款做成的台階,每一層台階里無不蓄滿了捐款人虔誠的祈禱和期待。千百年以來,客家人最樂意捐資捐力的事情就是修橋修路修塔修廟。寧都的一位曾氏個私企業主還捐出8000元,立了兩塊石碑在塔前,現在人們看見的功德碑和當時縣委書記題詞的碑刻就是那位曾先生捐贈的。

  1997年,寧都水口塔在各方努力下,以很快的速度重修竣工。國家文物局局長羅哲文曾經登上了寧都水口塔,這位學識淵博的學者說了一句這樣的話,讓寧都人充滿了遐想與興奮:一甲之內,寧都會出一位副總理級的幹部。

  寧都古塔重新竣工之後的1998年,寧都籍不少的領導幹部被陸續提拔,有的還是從副縣級走上副地級的領導崗位。寧都人還總結了一個令他們十分驕傲的寧都現象這兩年,京九線贛南段的每一個縣都是寧都籍人在當地任主要領導。他們說是緣由水口塔這座千年古塔的神奇魅力。寧都人還有更大的期望,因為有哲人預言了他們的家鄉會人才輩出,他們期望家鄉能有更優秀領軍人物的崛起。[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