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雙燕·花間雙燕子

雙燕·花間雙燕子》是明末清初學者彭孫貽的作品之一。

彭孫貽,字仲謀,一字羿仁,號茗齋,浙江海鹽武原鎮(今浙江海鹽市)人。明貢生。其父為太僕寺卿,殉難於贛州。明亡後,終身不仕。尤留心史事,著有《明史紀事本末補編》、《平寇志》、《山中間見錄》,《客舍偶聞》,《茗齋集》等[1]

雙燕·花間雙燕子

目錄

人物簡介

彭孫貽(1615~1673年),自稱管葛山人,「幼穎異,於書一覽輒記」,及長「博聞才辨,五試咸冠軍.以是名噪一時」。崇禎十五年(1642年)鄉試,經同考官紹興府推官陳子龍推薦,並受到主司翰林院編修吳國華、吏科給事中范淑泰賞識,定為第一。未料因病不能終場,報罷。陳子龍對海鹽知縣劉堯珍說:「恨彭生不得出吾門。吾雖不及歐陽,此子實不愧子瞻也。」次年以明經貢生首拔於兩浙。明亡後,絕意仕途,閉門著述,終身布衣蔬食。當道有重其才,勸其出仕,孫貽謝絕勿應。雖負文名,亦節義自許,不妄交遊,人皆服其深識。卒後門人私諡「孝介先生」。

詩詞成就

彭孫貽詞繼承的同時又有所突破,學蘇辛、姜張,又獨立於各派,其在詞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視。在明遺民界,彭孫貽是一位具有獨特個性和鮮明創作特色的學者型詩人兼詞人,他的文學作品真實地展現了明清之際時代大背景下的社會現實,展現了遺民的真實心態及思想,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彭孫貽詞力振晚明詞壇衰靡,對清初詞學的復興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明末以明經首拔於兩浙,入清後不仕,博覽諸書,閉門著述。曾與吳蕃昌創「瞻社」,時稱武原二仲。工詩善畫,其七言律詩仿效陸游,為王士祺所賞識。著有《苟齋集》、《五言妙境》、《明朝紀事本末補編》、《平寇志》、《茗齋詩餘》等。

相關著作

《平寇志》是一部記載明末農民戰爭的編年體史書[2],該書十二卷,始於明崇禎元年(1628),迄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順治元年以前史事,按年、月、日記敘頗詳;順治二年以後史事較為簡略。取材廣泛,又據邸報和傳聞,力補諸書之遺缺,辨諸書之歧異,系統地記述了明末農民起義發生、發展和失敗的經過,也記述了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軍所提出的各項主要措施。

視頻

雙燕·花間雙燕子 相關視頻

崇禎年間的小事件,為何間接導致明朝滅亡?
明崇禎年間錦衣衛人數達15萬,為何明朝滅亡時候,卻沒有出現?

參考文獻

  1. 彭孫貽簡介,詩詞彙
  2. 《平寇志》,可可詩詞網,20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