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廈門薄餅 是福建廈門傳統的地方名點。感柔軟滑潤,味美而不膩,風味獨特。主要以春卷皮、包菜,胡蘿蔔,豬五花肉,淨加力魚肉,蝦仁,豌豆苗,豆乾,青蒜,冬筍為食材。

中文名 廈門薄餅

主要食材 春卷皮捲心菜胡蘿蔔五花肉

口 味 甜、香、咸特 點

食材 多樣,營養豐富。

適宜範圍 老少皆宜

目錄

目錄

1 由來 2 原料 3 做法 4 製作關鍵 5 特點

由來

清代有詩人寫詩詠薄餅:「春到人間一卷之」,描寫薄餅皮是「薄本裁圓月,柔還卷細筒」,描寫薄餅餡是「紛藏絲縷縷,饞嚼味融融」。薄餅還是廈門人的一大發明。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曾任潮州太守的同安人李春芳,將其女兒嫁給了金門蔡厝人蔡復一(那時,金門屬於同安縣管轄)。後來,蔡復一官至總督雲貴湖廣軍務兼貴州巡撫,公務繁忙,日理萬機,經常廢寢忘食。蔡夫人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害怕長此以往,有損夫婿健康。於是,她就將一些魚、肉、蝦、菜、筍、豆等用微火燉熟,用麵皮包卷,置於夫婿案頭,讓他邊吃邊辦公,一舉兩得。這種菜便被稱為「婆餅」,廈門話「婆」「薄」同音,便又稱為「薄餅」。它從官府傳到民間,「夫人薄餅」又變成「美人薄餅」。 [1]

原料

主輔料: 春卷皮30張、包菜(捲心菜)500克,胡蘿蔔300克,豬五花肉250克,淨加力魚肉50克,蝦仁200克,豌豆苗100克,豆乾(豆腐乾)200克,青蒜250克,冬筍200克。 調配料: 雞蛋2個,干海苔20克,肉鬆20克,花生酥、綠豆芽50克,蒜泥、料酒、白醋、味精、花生酥、香菜、香油少許。 (其實薄餅里的料都是生活里常見的,因此不必全部遵循,可以依據實際情況而做出調整) [2]

做法

1.包菜、豌豆苗、青蒜洗淨,胡蘿蔔削皮洗淨與豬五花肉、蝦仁、冬筍、豆乾分別切成一樣規格的細絲。干扁魚下油鍋炸酥,研成末,冬筍下沸水鍋氽一下。 2.鍋置中火上,倒豬油燒熱,放入豆乾絲炒幾下,再把肉絲、蝦仁絲、冬筍絲下鍋合炒10分鐘,再倒入蝦湯(蝦殼燒成的湯)、骨湯燒沸,改用微火燜1小時,然後加入包菜絲、胡蘿蔔絲,翻勻再燜1小時(注意不要燒乾,中間可加適量骨湯)至熟爛,再投入豌豆苗、青蒜絲,拌勻再燜2分鐘加扁魚米、精鹽、味精、白糖調味,成為薄餅主要餡料。 3.雞蛋炸成蛋松,盛一小碟;加力魚肉切4片,用適量料酒,味精醃漬30分鐘,然後下油鍋炸酥,撕成細絲裝小碟;綠豆芽去頭根入沸水鍋氽一下,撈出瀝乾水分,用精鹽、味精、香油調味裝一小碟;干海苔下鍋油焙酥,加少許白糖拌勻,裝一小碟;蒜泥、白醋調勻裝一小碟;花生酥研末,裝一小碟,香菜用涼開水洗淨,裝一小碟;芥米醬、肉鬆、辣椒醬各分裝一小碟,共計10個小碟,連同薄餅皮,主要餡料一起上席。 4.吃時,先將薄餅皮張開,按口味抹上醬料,下海苔茸,主餡;再根據需要下各種配料,再撒上海苔捲起即可。 [3]

製作關鍵

正宗廈門薄餅重要的是要有海蠣,還有油飯,該詞條沒有提及。反之一些料並不存在,像芥未。 辣椒 醬、花生酥、香菜、芥米醬適量,蝦湯,豬骨湯,香油,熟豬油,肉鬆這些在傳統的廈門薄餅中是沒有的。餡料是用炒的,不是燜的 [4]

特點

感覺這香味就從口腔慢慢延伸到全身。 各取所需,自卷自食。風味無窮,樂在其中。 [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