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廈門華僑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廈門華僑大學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隸屬於華僑大學,2004年開工建設,2006年正式投入使用。建設華僑大學廈門校區,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為進一步發揮華僑大學在國家僑務工作中的作用而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華僑大學大力發展華文教育,擴大對外招生,提高學校辦學水平,進一步做好「為僑服務」工作的戰略部署。廈門校區總用地面積132萬平方米,總規劃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總投資16億元,其中第一期工程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8.3億。至2010年全日制普通教育在校生達到1.5萬人。

廈門華僑大學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位於獲得聯合國最佳人居獎的海上花園城市、中國經濟特區----福建省廈門市集美文教 區,集美區是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故鄉,由他傾資建設的集美學村就座在此。這裡具有濃郁的人文教育傳統氣息和氛圍,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風光旖旎,氣候宜人,環境優雅,交通便捷,是進出廈門島的重要門戶,校園區位條件良好,北靠天馬山,南臨杏林灣,依山面水,環境怡人。與規劃建設中廈門園藝博覽園和杏林灣中心區緊密相鄰。   

建設華僑大學廈門校區,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為進一步發揮華僑大學在國家僑務工作中的作用而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華僑大學大力發展華文教育,擴大對外招生,提高學校辦學水平,進一步做好「為 僑服務」工作的戰略部署。廈門校區總用地面積132萬平方米,總規劃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總投資16億元,其中第一期工程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8.3億。至2010年全日制普通教育在校生達到1.5萬人。2004年11月7日,廈門校區正式開始動工建設,2006年10月,廈門校區正式啟用。

校園文化

校訓

作為校訓,「會通中外」主要側重於表達治學方法,意思是會合中外文化而變通或貫通之。即是說,做學問既不應拘泥於國學而排拒外邦,也不應言必稱歐美、西洋而數典忘祖。當今,世界各國社會、經濟之發展日趨全球化,各項高新科學技術對人類文明進程發生着愈來愈深刻的影響。我校面向海外及港澳台,學生學成之後將回原居住地工作,故我們有必要也有可能讓他們廣泛接觸、研究中外學問,並儘量做到融會貫通且有所創新。自然科學作為公理或定律雖無中外之分,但科學技術史上的各種學說,如地心說和蓋天說、數宇宙和氣宇宙,都各有淵源,對於我們了解科學發現的規律有甚大幫助,亦應學習而會通之。至於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知識,雖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中外相異之處更多,尤需互相比較、互相啟迪、互相補充。   

「並育德才」,則側重於闡明辦學方針,意指育德與育才不可偏廢,應當並重齊抓,使其互相促進。「並育」指一齊發育,引申為競相發育。《中庸》云:「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正是「萬物並育」,才有繁盛活潑的生態。雖有競爭,卻更可互相促進。德與才之關係,也大抵如此。品德高尚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和良好的學風;而知識的積累和學養的提高,也為道德認識和道德實踐提供必要的前提和豐富的養料。   

如是說,「會通中外」講的是如何做學問,標示師生對真理的追求,那麼,「並育德才」講的則是如何育人和做人,標示師生對價值的追求。而真理追求和價值追求的統一,正是本校訓的精華所在。

校徽

華僑大學校徽為徽章形式,標誌中心是繁體的「華大」字、將其變成一顆樹的形狀,代表華僑大學和其樹人的性質。「華大」字下面的三條弧線代表海洋,象徵着海內外,說明華僑大學面向海內外華僑華人,充分體現了我校的基本特徵。圖標中的「1960」代表華僑大學創辦於1960年。整個標誌體現了樹人之宗旨的華僑大學正不斷地為各地輸送各種優秀人才,像一顆茁壯成長的長青樹屹立於大地之間、華僑之間。本標誌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和識別性。

校歌

《一方沃土》   

喬羽 詞   谷建芬 曲   

造一方沃土,播種我們的希望, 引一道泉水,灌溉我們的理想。   

昨日五洲四海遙遙相望,今日弦歌聲聲歡聚一堂。   

造一方沃土,播種我們的希望,引一道泉水,灌溉我們的理想。   

昨日五洲四海遙遙相望,今日弦歌聲聲歡聚一堂。   

會通中外今古攻讀世紀新章,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鄉。   

會通中外今古攻讀世紀新章,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鄉。  

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鄉。 [1]

參考文獻

  1. 華僑大學華僑大學網,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