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耶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歷史中的耶穌這個概念是指用「批判性的歷史方法重構拿撒勒耶穌的生活和教導」的嘗試,它與「基督教對耶穌的定義(『教條的基督』)以及基督教對耶穌的描述(『信仰的耶穌』)」相對。「歷史中的耶穌」也考慮耶穌生活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佛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1],此三種宗教之所以能成為前三大,是目前世界上僅有的三個各自被一部分國家列為國教的宗教,如基督教在歐美的一些國家、伊斯蘭教在中東一些國家、佛教在不丹和柬埔寨分別被列為國教[2]。
簡介
雖然大多研究這個主題的學者同意耶穌的存在,但對耶穌的信仰、教導以及聖經記載的準確性有不同的意見。只有兩個「幾乎是普遍同意」的事件,這就是:耶穌接受施洗約翰的洗禮,並在一年或三年後,被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釘十字架。研究歷史中的耶穌的學者通常認為他是生活在彌賽亞和末日時期的加利利猶太人。耶穌接受了施洗約翰的洗禮,他可能以施洗約翰為榜樣,並在施洗約翰處決後在加利利講道,大約一到三年後被釘十字架。他用形象生動的比喻宣講救恩、洗清罪和神的王國。據資料記載,他是一位導師,強調信仰治療的作用。有些學者將宣揚末世福音歸功於他,而另一些學者則將他的天國描述為一個道德天國,而不是末世論的天國。他派使徒四處實踐醫治,傳講神的國。後來,他前往猶地亞的耶路撒冷,在那裡造成了聖殿的擾亂。這是是逾越節,正值耶路撒冷政治和宗教局勢極為緊張的時刻。福音書說,聖殿守衛(據信是撒都該人)逮捕了他,把他交給彼拉多處決。他發起的運動在他死後繼續進行,並由他的弟弟公義者雅各和其他使徒繼承,他們宣揚耶穌的復活。這個運動最終發展為早期基督教。
自18世紀以來,對歷史中的耶穌有三次不同的學術探究,每次具有各自的特點,並發展出新的、多樣的研究標準。在這些過程中構建的耶穌形象往往彼此不同,而且也不同於福音書中描述的教條性形象。這些肖像包括耶穌作為啟示的先知、有領導魄力的治療師、憤世嫉俗的哲學家、猶太的彌賽亞和社會變革的先知,但是,每個形象上都存在學術上的分歧,對於構建這些形象的學術方法也存在着不同意見。然而,在形象之間存在着重疊的屬性,學者不認同某些屬性時可能對其他屬性有所認同。
許多學者批評了研究歷史中的耶穌時的各種方法。一方面,這些研究方法缺乏嚴格性;另一方面,這些方法受到某些「具體議程」的影響,將古代資源解釋為可適應某個特定目標的事物。21世紀的研究方法拋棄了19世紀接受所有福音的「極大主義」方法和20世紀早期完全拒絕福音的「極簡主義」方法,學者開始關注耶穌的歷史可能性和合理性。
視頻
歷史中的耶穌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時事熱點世界三大宗教的形成與傳播],搜狐,2006-08-10
- ↑ 全球第一個基督教國家,多災多難至今仍飽受戰火,30%人口吃不飽,搜狐,20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