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南歌子詞二首 / 新添聲楊柳枝詞

《南歌子詞二首 / 新添聲楊柳枝詞》

作品名稱: 《南歌子詞二首 / 新添聲楊柳枝詞》

創作年代: 唐代詩人、詞人

文學體裁:詩、詞

作者:溫庭筠

《南歌子詞二首 / 新添聲楊柳枝詞》唐代詩人,字閬(讀láng)仙,人稱"詩奴"賈島詩。[1]此兩首詩載於《雲溪友議》卷下《溫裴黜》。是詩人與友人飲筵時為所唱小曲填的詞,內容均屬情詩。

此二詩寫「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以諷喜新厭舊;寫「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以骰子喻己相思之情,就既未見濃艷的辭藻,又未聞有些許脂粉氣。其設想新奇,別開生面,在許多的愛情詩中,使人頓覺耳目一新。大量使用諧音雙關修辭法,更使詩作獨標一格,別有情致。人們表達愛的情感,力避直率明白,本尚朦朧含蓄(當然不是晦澀費解),而雙關隱語的運用,卻能使人透過字面的意思,通過那些音同或音近的「別字」,去細細品味那雙關語中底層的無盡的意蘊。這些諧音詞的寓意頗深,不可囫圇讀之。它蘊含着詩人人為的特定含義和感情色彩,能使語言在表達上更含蓄、婉轉和饒有風趣。用於表達愛情,則言淺意深,更富有感染力。

目錄

詩詞正文

鑑賞

其一

「一尺深紅蒙麴塵,天生舊物不如新。」首二句,感物起興。眼見一塊原來是極鮮亮的紅絲綢,卻因蒙上了灰塵,顏色變得暗淡了,舊如「麴塵」,而這「一尺深紅」的絲綢,好像不是一般的婦人之飾,很可能它就是女子新婚時用過的方幅紅綢「蓋頭」。這「一尺深紅」,應是女子眼中的不尋常之物,她一直把那約一尺寬的紅綢作為自己婚姻的象徵,看到紅綢,就引起對幸福的憧憬。可如今,眼前的紅綢卻已經蒙上塵土,還有了不少「麴塵」似的霉斑。

睹物思人,不由感慨萬端。唉,還是俗話說得對,物品天生的都是舊不如新。然而,就愛情而言,則不能「喜新厭舊」,而應是「日久長新」才好,否則情不專而怨恨必生。竇玄妻《古怨歌》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詩人這裡正是以「衣不如新」反襯「人不如故」。看來是丈夫又有了新歡,才引起女主人公幽怨的情思。這二句運用了比喻,雖然手法委宛,語言卻很直白,就意蘊而論,顯然缺乏含蓄之美感。

「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這二句,仍然運用了比喻,抒發被棄女子的「恨」意。「合歡桃核」,本來那是夫婦好合恩愛的象徵物,舊日婚俗在「新人」家中,也常常擺放棗、栗子、桂枝、桃核等果物,預示喜兆。想當初,女主人公在與丈夫兩情歡娛的時候,她是那樣相信她們用桃核來表示的永遠好合的誓言,現在明白,原來那「合歡桃核」裡面,已經有了另外一個「人」了。「人」是「仁」的諧音,說「合歡桃核」另有「人」,就是說她的丈夫內心裡另有新歡的「人」了。

所以,這是借鑑了民歌中常用的諧音雙關的手法寫桃核內有「仁」以隱喻合歡之人心中原來別有「人」,富有民間的生活氣息。既然對方心中已有他人,故第二句曰「舊物不如新」;雖前有「合歡桃核」之約,然「終堪恨」也。這就既巧妙地諷刺了愛情上的喜新厭舊者,又曲折地表達了抒情主人公對所愛者的執着追求,那「恨」字流露出一種難言的幽恨之情。面對負心人,詩人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勸戒,言有盡而意無窮,反映了甜蜜愛情生活中的另一個側面。

這首詞,在藝術方面,採用比興、暗示、諧音雙關的手法,加強了抒情效果。但從詞的整體意境看,仍然是「意傷於太盡」(張戒歲寒堂詩話》),缺乏餘韻遠致。像「天生舊物不如新」、 「里許元來別有人」這樣的內心觸悟,也過於直淺了些。

其二

此篇是以女子口吻,抒寫她對情郎的眷戀。

「井底點燈深燭伊」,這「井底點燈」四字,謂在井底點上燈。何以偏在井底點燈呢?原來這井底之燈,必是深處之燭。而「深燭」,隱喻「深囑」。「伊」是人稱代詞,在此代「你」。 「深燭伊」也就是「非常誠懇地囑咐你。」顯然,是作者刻意運用諧音雙關的手法敘事。因而使詞意隱晦了。既雲「深囑」,囑咐些什麼呢?即次句「共郎長行莫圍棋」。共,介詞,猶同;跟。 「共郎」二字,明示女主人公正與郎相聚。

而緊跟「長行」二字,又暗示着這是離別的時刻。所以她才對他叮囑再三、情意綿綿。此「長行」與「圍棋」,又作諧音雙關。長行,是一種博戲的名稱。據唐人筆記記載,用擲骰子來博「長行局」,因簡單易行,唐人「頗或耽玩,至有廢慶弔、忘寢休、輟飲食者」(《唐國史補》卷下),是一種低俗的賭博。而「圍棋」,是中國傳統的棋藝,棋理高深,可謂文人雅士的遊戲。可她為什麼「深囑」將要出門的丈夫,讓他記住:我可以與你玩長行,但不同你下圍棋呢?原來,她的這番叮囑中另有深意。她是用「長行」這種博戲的名稱來雙關「長途旅行」,又用「圍棋」來雙關「違誤歸期」。她這是告訴丈夫「遠行一定不要誤了歸期」!在生活中,人們要把某件事情告訴對方,卻又不便於明白說出,往往會用這種諧音雙關的方式來暗示。這裡的「長行」、「圍棋」,也是女主人公將她深隱的心曲,婉轉託出;雖然可見女子的柔情蜜意,但由於其中的隱語,過於隱晦。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這後兩句從「長行」引出「骰子」,說那種製造精巧的骰子上的顆顆紅點,有如最為相思的紅豆,而且深入骨中,表達着我對你深入骨髓的相思,你知道嗎?這樣一來,自然又深化了第二句深囑「長行莫圍棋」的用意,原來她「共郎長行」,也是有意要用「長行」這種博戲所用的「骰子」來提醒丈夫:當你玩「長行」使用骰子時,知不知道,那骰子上的紅點,顆顆都是入骨的紅豆,代表着我對你的入骨相思?所以,你千萬不要違誤了歸期。這一句,非常準確地表現出她對丈夫的惦念,對丈夫的那種難捨難離的強烈的愛!

「入骨相思」,一語雙關,其中纏綿之意,教人不由魂銷。在章法上,則是對前二句「深囑」早歸「莫違期」的對應。詩中,女子「共郎長行」時「深囑」於前,客子「違期」未歸時又「入骨相思」於後,最後以「知不知」設問寄意的口吻輕輕將全詩兜住,然後再表現出這位多情的閨中人亟盼遊子早歸的焦慮心情。「知不知」三字,把女子離別之久、會合之難、相思之深之苦,乃至欲說無人都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可謂收得自然,餘味不盡。而讀者所感受到的正是女主人公內心深處誠摯而火熱的愛情。有女鍾情如此,令人讀來倍覺感人。「入骨相思知不知」七個字,乃是全篇的點睛之筆!

這首詞最精粹之筆,在於後二句以相思子(紅豆)為喻,寄託女子的摯愛深情。全詞採用諧音雙關的手法,雖有助於詞境的深婉含蓄;但由於刻意為之,便又流人「謎而不詩」(王夫之《古詩評選》)之地,缺乏「自然天成」之妙。

作者簡介

溫庭筠[2](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然恃才不羈,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又好譏刺權貴,取憎於時,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終生潦倒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客於江陵。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3]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溫庭筠,為唐太宗時宰相溫彥博裔孫。《新唐書》雲:"彥博裔孫廷筠。"唐憲宗元和七年(812),生於太原。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溫庭筠父親去世,溫庭筠兄弟姐妹四人隨母親生活。

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溫庭筠父親生前好友段文昌由雲南征拜刑部尚書,對溫家施以援手,帶溫庭筠至杜陵(今陝西西安市三兆村南)與其子段成式結伴共讀。

唐敬宗寶曆二年(826),段文昌出鎮淮南,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江淮吳中一帶。

唐文宗大和四年(830),段文昌調任荊南節度使,溫庭筠與段成式隨之到荊楚之地。

唐文宗大和五年(831),溫庭筠朋友李遠登進士。溫庭筠集中有《春日寄岳州從事李員外二首》《寄李員外遠》。

唐文宗大和六年(832),溫庭筠有詩《送渤海王子歸本國》。

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後,溫庭筠告別段成式離開西川北上長安(今陝西西安)。

視頻

文人詞鼻祖溫庭筠

與詩書在一起 溫庭筠(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