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南梁元帝蕭繹妃

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個兒子蕭繹的偏妃,蕭繹當時為湘東王,手握重兵鎮守江陵。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飛,紅花逐風散,花蝶俱不息,紅素還相亂的江陵是一個十分活躍的女人。「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徐昭佩美麗,聰明,長於詩詞,正值花樣年華,加上熱情如火的稟性,正是需要愛憐的時候,雖然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然而卻始終撩不起蕭繹的情興,為此她悒鬱寡歡。她在後宮之中緊緊擁抱着情郎暨季江,原以為海枯石爛,此情不移,不料暨季江聽說都城已被攻破,在此緊要關頭毫無留戀地掙脫了情人的擁抱,一溜煙逃得無影無蹤。

南梁元帝蕭繹妃徐昭佩
國籍 中國南朝梁武帝
職業 蕭繹的偏妃
知名作品



目錄

人物簡介

徐昭佩(?—549年)徐妃,南朝梁元帝蕭繹妃。東海郯縣(今山東省郯城北)人,梁朝侍中信武將軍徐緄的女兒,可謂名門之後,有姿色[1]

公元517年(南朝梁武帝天監16年),徐昭佩應召入宮,立為湘東王蕭繹的王妃,生王子蕭方等和女兒益昌公主蕭含貞。承聖元年(552年),蕭繹即位為梁元帝,而在那之前徐昭佩早已去世。

為了挽回情分,徐昭佩不是沒有費過心思。蕭繹喜歡和文人墨客談詩論畫,為博得欣賞,徐昭佩一改性情,卸下濃妝,輕畫娥眉淡掃臉,換上素雅衣裙,搖身成為一位具有詩情畫意的才女,手捧香茶,不斷出現在蕭繹的文人聚會上。徐昭佩自幼好學,和文人雅士清談品評這點小事難不倒她,稍稍準備,其才華就足以遊刃在文人墨客中。多日後,徐昭佩發現蕭繹非但沒有因此生出欣賞,反而總是在她高談闊論時皺起眉頭。她知道,這個男人的心是無論如何都難以挽回了,便不再努力,為遣散憂愁,她喝酒買醉解千愁。

每次酒宴過後,徐昭佩都醉醺醺的,不成體統。蕭繹在人前表現得寬宏大量。回宮後,酩酊大醉的徐昭佩數次醉得不省人事而吐在蕭繹身上。蕭繹的厭惡已經到了極限,自此,不但很少讓徐昭佩參加詩酒茶宴,去她那裡的次數更是少得可憐。徐昭佩怨恨日增,既然如何努力都討不到欣賞,不如讓那淡漠疏離更加嚴重,每次知道蕭繹將來,她便只畫半面妝容等待丈夫。

由於梁元帝是獨眼,一次臨幸時,徐妃只作「半面妝」(半面梳妝,半面未妝),知道她是有意嘲笑自己,盛怒之下,攜袖而去,一連幾年不再理睬徐氏。這就是「徐妃半面妝」的故事,李商隱《南朝》詩有「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之句,後世以「妝半」來稱讚其美貌。

她又是一個淫蕩的女人,常與瑤光寺的智遠道人私通,而且生性妒忌,宮中失寵的姬嬪,徐妃視為知己,常與她們交杯對飲,發現宮女懷孕,則以刀殺之。

梁元帝的朝臣季江,是個美男子,徐妃當時已半老,仍招引季江與之通姦,季江嘆氣道:「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南史·皇妃傳》),後來便以「徐娘半老」,作為年紀雖大,而尚存風韻的婦女的典故。

尤有甚者,徐妃得知賀徽長的俊美瀟灑,用「白角枕」寫了一首情詩向他求愛,兩人情詩往來,給梁元帝得知後,無法忍受,加之自己的愛姬王氏生子後去世,懷疑是給徐氏下毒害死,便逼着徐氏自盡,這時梁元帝還沒有稱帝。

人物生平

生平概述

故事出自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的故事。徐昭佩年輕時確是一個艷光四射的大美人,但她始終敵不過歲月催人老的事實,妙齡一過,姿色已大不如前,但仍濃妝艷抹的她,卻猶存一點風韻。故後世以「徐娘半老」來形容中年婦女風韻猶存。

據《南史》記載,她是前齊國太尉的孫女,梁朝將軍徐琨的女兒,當蕭繹還在當湘東王時,她嫁給了蕭繹。她有嚴重的性苦悶,對婚姻生活和性生活是不滿的,她自恃出身名門顯貴,就膽敢以嘲弄皇帝的做法來發泄性苦悶。蕭繹眇一目,是個「獨眼龍」,於是她在皇帝面前只打扮半邊,名曰「半面妝」,她的理由是一隻眼睛只能看一半。她嗜酒,常常喝醉,嘔吐在皇帝的龍袍上。蕭繹吃不消她,於是開始疏遠她,移情於其他侍妾。

她在獨守空房的情況下,就找情夫了。先是結識了荊州瑤光寺的一個風流道士智遠;後來又結識上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這時她已是個中年婦女,所以這個情夫說:「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猶尚多情」,這就是「徐娘半老」的出典。

後來,徐昭佩又邀請當時的一個叫賀徽的詩人,到一個尼姑庵約會,在「白角枕」上一唱一和。這些行為當然為皇帝所不容,最後蕭繹下了決心,藉口另一個寵妃的死是徐妃因妒而暗下毒手,逼她自殺,她只好投了井。蕭繹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屍體撈起來送還她娘家,聲言是「出妻」。徐妃的風流生涯就是這樣以悲劇而結束的[2]

人們常以"半老徐娘"稱年老而尚有風韻的婦女,"半老徐娘"一詞源於南北朝。徐娘名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3]

 

她年過芳齡,卻還着意打扮,風風騷騷,極不得體。於是,有人說:"徐娘半老,猶尚多情。"有關[徐娘"的[風騷"之事,<南史·后妃傳下·梁元帝徐妃>中有極簡要的記載。宋陳與義詩<書懷>中"開窗逢一笑,未覺徐娘老"兩句足見徐娘之風騷。後人便用"半老徐娘"或"徐娘半老"來諷喻那些年過芳齡還風風騷騷,精心打扮的婦女,亦有人自稱徐娘,含有自謙自重之意。故不能把"半老徐娘"作貶義詞用[4]

人物經歷

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個兒子蕭繹的偏妃,蕭繹當時為湘東王,手握重兵鎮守江陵。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飛,紅花逐風散,花蝶俱不息,紅素還相亂的江陵是一個十分活躍的女人。「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

湘東王蕭繹自幼愛好文學,對政治了無興趣,更受他父親的影響,身着布衣,飲食惟豆羔粗粒而已。正當梁武帝在建康城西設立士林館,延集學者講學論文的時候,蕭繹也在風光旖旎的江濱,天天與文人雅士談玄說道。

徐昭佩美麗,聰明,長於詩詞,正值花樣年華,加上熱情如火的稟性,正是需要愛憐的時候,雖然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然而卻始終撩不起蕭繹的情興,為此她悒鬱寡歡,不知如何自處?

最直接的辦法莫過於接受丈夫的生活方式,試着打入丈夫的興趣圈子,因此她一改常態,淡妝素抹地去參加丈夫的詩酒之會,經常與蕭繹左右的文友酬對,從而使她的精神領域與情感生活,得到了相當程度開展與疏解。

儘管她的美艷,她的才情,已經得民了客觀的肯定,然而蕭繹仍然絲毫不為所動,於是徐昭佩更激越地在她的夫妻生活中投下一副猛藥,故意在化裝時只化半邊臉龐,時人稱之為「半面裝」。

一個女人搽粉,抹胭脂,塗口紅只及半邊臉龐,想想看那是個什麼樣子,不但是糟踏了自己的美貌,更是有意虐待別人的視覺。而徐昭佩則是要藉此宣洩她心頭的憤怒與不平,甚至用以來羞辱蕭繹。

侍女們生怕徐妃的這一狠招,會使王爺大起反感,甚至會在盛怒之下弄成可怕的後果。但徐昭佩卻要侍女們放一千個心,她說:「王爺父子講仁義,說道德,斷乎不會因這樣的小事焚琴煮鶴,頂多只不過是逐出宮會,眼不見心不煩。這樣也好,與其維持有名無實的夫妻生活,倒不如另外擇人而嫁。」誰知蕭繹的修養確實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雖然明明知道徐昭佩故意要意他生氣,卻視若無睹,好像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就這樣又過了若干年。

當年梁武帝以「天心不可違,人心不可失」為由而當上皇帝,滅了南齊,開始也注意勵精圖治,觀政聽謠,訪賢舉滯,悉罷女樂;尤其自奉儉約,衣食簡樸,為聽取民情,更設傍木肺石,使下情得以上達,於是到處出現一片昇平氣象。但他老人家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尊信佛教,相傳和尚頭上留戒疤,就淵源於梁武帝。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被贖身再為皇帝,除了天天誦經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講經說法,常常夜以繼日,一連講上七、八天才告一段落。那時全國僧尼只幾全國人口的一半,僅建康一地,便有佛寺五百餘所。梁武帝再也沒有統一中國,澄清天下之志。國事多流於形式,終於釀成侯景之亂。

侯景本是北朝東魏中原地區的太守,因與東魏宰相高澄有隙,以河南之地來降。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梁武帝三下五下,又使反覆小人侯景轉過來反梁,對侯景的叛亂,開始梁武帝還大言不慚地說:「是何能為?吾折鞭以答之。」但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侯景之亂平定後,蕭繹在江陵即帝位,改元承聖,成了梁元帝,徐昭佩被冊封為貴妃。然而蕭繹仍舊習不改,依舊以讀書屬文為樂,動輒與文武百官講授老莊的道經,久久不倦。徐昭佩仍然是深宮寂寞,芳華虛度,這時她已經年近不惑了。

蕭繹對後宮佳麗均不屑一顧,於是宮人們紛紛找尋情感出路,徐昭佩在大勢所趨的情況下,終於按捺不住。她找到一位眉目俊秀,舉止風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時還自遮遮掩掩,後來居然公開來往,每當蕭繹在龍光殿上與群臣大談老莊之道時,也正是徐貴妃與暨季江在深宮內苑中盡情歡樂的時候。

有人曾開玩笑地問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無隱諱地回答:「徐娘老矣,猶尚多情。」或者回答:『』徐娘雖老,風韻猶存!」後世形容中年婦人的風情不減,常說:「徐娘半老,風韻猶存。」便是由此而來。

暨季江的輕薄話很快傳到了梁元帝蕭繹的耳朵里,奇怪的是他仍然無動於衷,左右的都為之憤怒不已,但也無可奈何;

梁元帝久滯江陵而不還旌建康,使得與梁國接壤的西魏大起恐慌,因為江陵靠近西魏,以為蕭繹是要進攻西魏,於是緊急整軍經武,準備向江陵用兵。根據西魏的估計:梁元帝蕭繹躍軍沔南,還旌建康,乃是上策;退保子城,峻其陴諜,以待援軍,乃是中策;若難以移動,據守江陵,乃是下策。經過周密部署,西魏大將於瑾領軍五萬直追江陵。

其實連老婆都不愛,老婆偷人連醋都不會吃的皇帝,哪裡知道什麼上策、中策、下策,他純粹是沉浸在老莊之道中。等到西魏大軍圍困江陵,他尚且集合百官大談老莊之道,及至敵兵攻城甚急,他登城近視敵情,還口占一詩,群臣中竟然也還有唱和的人,迂腐如此。不由人不浩嘆。南城已陷,火光沖天,蕭繹來到東閣竹殿,命左右盡燒古今圖書十四萬多卷,又用寶劍狂坎竹柱,仰天長嘆:「文武之道,今夜盡矣!」

而這時徐昭佩早已去世了。

梁朝自蕭衍開國以來,崇尚佛學,推崇儒學。在歷史最大的特點是以文學的興盛,光耀文壇。像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臨高台》、《江南弄》、《子夜歌》等都為人津津樂道。他的長子蕭統,也就是昭明太子常說:「山水有清音,何必絲竹。」如今我們時常閱讀的《昭明文選》,就是他替我們留下的文章精華。其他如沈約的「回聲八病之說」,劉勰的《文心雕龍》,鍾嶸的《詩品》都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不朽的地位。

 

徐娘是個才女,又是天下絕色,這是不容懷疑的,且老了依舊很風流,這就惹出許多麻煩來。才色雙全,又得皇帝寵,還缺什麼呢?後來她發覺皇帝是個作家,平常與一些很著名的文人雅士在一起,還有很時髦的大和尚等高談玄學佛意,這些人都是老子天下第一的,一個小女人在這些重量級的知識分子前面,她那一點小才氣顯得微不足道,他們根本不把她放在眼裡,這使她感到很孤獨和傷心,想自己貴為皇妃,又有才貌,竟是這樣微不足道。再說,南朝經東晉170多年,劉宋齊80年,到梁時,南京已經在蕭衍手上建成了一個世界第一大城市,世界各國的富商雲集南京,南京城日來往船只有數萬艘,南朝已富甲天下。各種思想也傳入南朝,西漢的獨尊儒術傳統已被廢除,佛教作為一種學術已大張旗鼓地被引進。梁武帝三次逃離皇宮不當皇帝去做和尚,南京的寺廟如當今的歌舞廳一樣星羅棋布。這些社會因素,在某種程度上也刺激了徐昭佩的反傳統行為,濃妝艷抹參加你們士林館的學者論壇不行,素麵朝天參加蕭繹的作家詩酒之會也不行,左右為難,便有了左邊臉妝,右邊臉不妝的「半面妝」。出奇招怪招,是南朝文人慣用的手法,徐昭佩受此文化影響,出了「半面妝」這一怪招,然這怪招在當時沒有市場,丈夫蕭繹只裝沒看見。不像木子美芙蓉姐姐李宇春一出便轟動天下。有學者說徐娘畫半面妝時臉上是沿鼻樑中間畫了線的,我認為這是虛構的情節。我理解是徐娘首先是有藝術氣質的女人,女人的半面妝和文革中的陰陽頭差不多,不過前者是女人反傳統的表現,後者是虐待性的[5]

相關史料

才子皇帝蕭繹在登皇位之前作為皇子,在太平盛世時代,不貪慕醉生夢死的貴族生活,十分勤奮辛苦地讀書、著書,即便因一隻眼瞎不能親自捧書觀閱也要令書僮讀給他聽,徹夜不停,著書以"成一家之言"的抱負始終是他奮鬥的理想。 他出生在文學世家,文才十分了得,在歷代取得文學地位的帝王之中,"四蕭"(梁武帝蕭衍與三個兒子蕭統、蕭綱、蕭繹)堪比"三曹"(曹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蕭繹又是"四蕭"之中的佼佼者,文學成就堪稱翹楚,在五千年中國歷史出現的數百個帝王之中,留下的著作為第一豐富,遠比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博學多才,並且唯一留下作為諸子百家學說"子"部著作的《金樓子》,在中華文化歷史上鐫刻下自己的名字。

他雖沒有宋徽宗那樣直到今日仍未被超越的"瘦金體"書法水準,但若論及繪畫水平,漫漫五千年歷史百來個帝王之中,無人可出其右。 他所畫的《職貢圖》,記錄了前來南梁朝貢的當時各個小國的人物形象,上面有金髮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渾身只披一塊白布的黑人,因此,這不但是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件珍品,更是研究中國古代朝貢史極為珍貴的一份資料。

蕭繹好文學,博覽群書,又通佛典,致力於編纂和著述。著述中最重要的是《金樓子》,全書15篇,《隋書·經籍志》著錄為10卷,至明代逐漸散佚。清代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得6卷,後來為鮑氏收入《知不足齋叢書》中[6]

視頻

《中國通史》南朝梁元帝江陵焚書,燒毀無數歷史精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