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ISBN:9787111703631。

機械工業出版社成立於1950年,是建國後國家設立的第一家科技出版社,前身為科學技術出版社,1952年更名為機械工業出版社[1]。機械工業出版社(以下簡稱機工社)由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作為主辦單位,目前隸屬於國務院國資委[2]

內容簡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是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編着的一部管理學着作,1966年首次出版。

書中提到,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其實都是管理者,而且卓有成效是每個管理者必須做到的事。書中認為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且能夠提高機構工作效率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而且,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重視目標和績效,要做正確的事和最重要的事。在選用高層員工時,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注重的是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在工作中,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貢獻,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他只做有效的決策。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獨到之處不僅僅在於對管理者的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而且奠定了從行為角度研究管理者的現代領導學的學科基礎。

全書除序之外,共有八章,分別探討了管理者的時間管理、任務管理、人員管理、工作次序、決策及方法等問題。

在着作的第一章中,作者對「管理者」、「有效性」等概念進行了解釋。關於管理者,德魯克認為,在一個現代組織里,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如果能夠由於他的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實質地影響該組織的經營及達成成果的能力者,就是一位管理者;關於「有效性」,德魯克是在認識人力資源的狀況基礎上加以闡述的。他指出,通才可遇不可求,所以應該努力的是如何學會善用專才,也就是必須提高有效性。「我們既然不能求資源的增加,就應當求資源效果的增加。」基於這種認識,他指出:「所謂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識的資源,能夠產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段手段。」 [3]

隨後幾章,是在討論如何養成和實現「有效性」的方式。作為一名「管理者」,如何養成一種「有效性」的方式,使這種觀念根植於自身的思想意識中,德魯克給予五點啟示:一,合理地使用時間;二,重視對外界的貢獻;三,善於利用所有的長處;四,集中精力於某些重要的領域;五,決策的有效性。在實現「有效性」的這些方式中,人作為能動的主體是唯一可以直接增加自身價值的資源。德魯克認為,對於自己的下屬和上司,做到「多問『此人能做些什麼』,而不必問『此人不能做些什麼』,最後肯定能養成重視人之所長及善用人之所長的態度」,作者最終將這一問題的實質,歸結為一種「態度」。

最後則是對文章核心思想的總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