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位於北京城南約15公里的豐臺區花鄉郭公莊南,是一座建立在漢代王陵遺址上的博物館,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帝王陵遺址博物館,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西漢廣陽傾王劉建(公元前73年-公元前45年)的地下宮殿原址上建立起來的。館內主體建築灰白色仿漢封土造型,主要內容為地宮原址及出土文物,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帝王陵遺址博物館,主要展示內容:地宮原址及出土文物、中國歷代帝王陵展覽。

場館特色

大葆台在西漢時為陰鄉縣治所,唐代稱籠火城。農民起義軍領袖竇建德與幽州總管羅藝曾在此激戰。金代為章宗李妃的避暑之所,始稱葆台,後稱大葆台。漢代墓葬發掘於1974年,博物館建於漢墓的原址之上。由大葆台一號墓室復原陳列、大葆台一號墓殉葬車馬陳列、大葆台漢車復原陳列和大葆台一、二號墓出土隨葬器物陳列4部分組成[1]

大葆台一、二號墓,是目前北京地區考古發掘規模最大、十分豪華的兩座漢墓。墓室的中心是梓宮、便房、黃腸題湊。使用「梓宮、便房、黃腸題湊」者「天子之制也」。據《漢書。霍光傳》中注釋黃腸題湊說「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向內,故曰題湊。」據考證這是西漢廣陽王劉建和王后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一號墓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發現的黃腸題湊墓,也是迄今已發現規模最大的黃腸題湊墓。為研究古代的帝王葬制,提供了十分重要而珍貴的實物資料。大葆台一、二號墓,雖早年被盜,但仍出土了陶、銅、鐵、玉、瑪瑙[2]、漆器、絲織品等400餘件文物。其中許多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是研究西漢中晚期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珍貴實物資料。

重要活動

博物館在陳列展覽歷史遺蹟的同時,還依據豐富的資料,推出了供觀眾參與的「投壺禮儀」活動和「考古小奇兵」考古科普互動項目。青少年可以從中了解考古學基本知識,認識考古工具、學習挖掘方法,親自動手尋寶闖關,識別歷代典型文物。博物館又增加了華夏考古科普互動展,通過多媒體及數個互動項目來傳播和普及中國古代科技,有「穿越時空、體驗古代科技生活」、手書竹簡、拓印、與古人比高等活動項目。

文物保護

為保護這座珍貴的古墓,研究西漢帝王葬制及西漢時期的北京歷史,1979年北京市政府決定建立北京市大堡台西漢墓博物館。該館已於1983年12月對外開放。遊客除參觀地下宮殿和古漢車馬、殉葬遺蹟外,還可在博物館參觀《中國歷代帝王陵展覽》,觀賞出土文物和車馬模型。館內還模擬設計了漢文化娛樂項目「投壺禮儀」,觀眾可親自敲擊編鐘、編謦、建鼓,還可以在古樂曲的伴奏下,按規則進行抓矢投壺活動。新開闢的「漢文苑」內有各種文物複製品、仿製的玉舞人、玉佩、漢四神手帕等紀念品供遊客選購。

所獲榮譽

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是北京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青少年教育基地。

視頻

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相關視頻

北京市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工地送展覽
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走進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