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北京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內容是歷史時期的各種地理現象及其變化過程,它是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簡介
中國現代歷史地理學的建立,始於新中國建立之後,而北京大學是現代歷史地理學的重要發祥地。1950年,侯仁之發表《「中國沿革地理」課程商榷》,為建立和發展現代歷史地理學在理論上做了探討。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北京大學成立地質地理系,侯仁之教授任系主任,從事與歷史地理學相關的教學和科研活動。1957年,侯仁之教授在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招收歷史地理專業的第一個碩士研究生[1],1984年招收歷史地理專業的第一個博士研究生,先後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
發展歷程
1978年,原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劃分為地質系和地理系兩個單位,在地理系經濟地理教研室內設置了「歷史地理 小組」。1981年,原屬經濟地理教研室的「歷史地理小組」獨立為「歷史地理教研室」,1984年改名為「歷史地理研究室」。後經國家教委批准,歷史地理專業與經濟地理專業聯合成為全國第一個人文地理學重點學科。1992年5月8日以「歷史地理研究室」為基礎成立了「北京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掛靠在城市與環境學系(原地理系)。2003年,城市與環境學系與環境中心合併為環境學院,環境學院下設「歷史地理研究所」(系級單位)。2007年,成立城市與環境學院,歷史地理研究所仍為系級單位。在過去半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以侯仁之教授為首的北京大學歷史地理研究群體,長期堅持理論研究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道路,為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2]做出了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 ↑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簡介,豆丁網,2016-03-27
- ↑ 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新指向有哪些,新出路有哪些? ,搜狐,2023-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