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北上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擬曹操樂府詩《苦寒行》而作的一首詩。

《北上行》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這首詩寫於唐肅宗至德初年安史之亂爆發初期,當時安祿山攻占洛陽,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1]

此詩描繪了安史之亂中人民背井離鄉,輾轉流亡的悲慘景象和愁苦心情,表達了作者對處於戰亂中的人民的深切同情。全詩筆觸細緻,追本溯源,刨根究底,描繪災民圖時由環境而哭聲,由哭聲而身體,由身體而行動,莫不窮形盡相,格調低沉蒼涼,富有感染力。

目錄

作品原文

《北上行》[2]

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磴道盤且峻,巉岩凌穹蒼。

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岡。沙塵接幽州,烽火連朔方。

殺氣毒劍戟,嚴風裂衣裳。奔鯨夾黃河,鑿齒屯洛陽。

前行無歸日,返顧思舊鄉。慘戚冰雪裡,悲號絕中腸。

尺布不掩體,皮膚劇枯桑。汲水澗谷阻,採薪隴坂長。

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草木不可餐,飢飲零露漿。

嘆此北上苦,停驂為之傷。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

詞句注釋

⑴北上行:樂府古題。《樂府解題》曰:「晉樂奏魏武帝《北上篇》,備言冰雪溪谷之苦。其後或謂之《北上行》,蓋因武帝辭而擬之也。」

⑵緣:沿着。太行:山名,在今山兩與河北之間。北起拒馬河谷南至黃河北岸,綿延千里。

⑶瞪道:有石階的山道。

⑷「馬足」二句:語出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潔屈,車輪為之摧」句。蹶:跌倒。

⑸幽州:地名,在今北京市一帶,為安祿山三鎮節度使府所在地。

⑹朔方:地名,在今山西西北部朔縣一帶。

⑺毒:凝成。

⑻嚴風:嚴冬的寒風。

⑼奔鯨:奔馳的長鯨,喻指安祿山叛軍。鯨,古喻不義之人。

⑽鑿齒:傳說中的猛獸,比喻安祿山。

⑾劇:甚。

⑿隴坂:本指隴山,此指山之隴岡坡坂。

⒀掉尾:搖尾。

⒁零露漿:樹上滴下的露水。

⒂驂:駕在車前兩側的馬。

王道平:謂天下太平。《尚書·洪範》:「王道平平。」

白話譯文

北上之苦,是因為上太行山之故。太行山上的履道盤曲險峻,懸岩峭壁,上凌蒼天。馬足為側石所蹶,車輪為高岡所催,真是行路難啊。況且從幽州到朔方,戰塵不斷,峰火連天,劍戟閃耀着殺氣,寒風吹裂了衣裳。安史叛軍像奔鯨一樣夾着黃河,像鑿齒一樣屯居着洛陽。前行無有歸日,回首眷思故鄉。在冰天雪地中掙扎,哭天悲地,痛絕肝腸。身上衣不掩體,皮膚粗如枯桑。想去汲些水來,又被洞谷所阻;想去采些柴來燒,又苦于山高路遠。更何況在山中還可能遇到磨牙掉尾的老虎,時時有生命之危。山上僅有草木,打不到吃的東西,饑渴之時,唯有飲些麟水。嘆此北上之苦,只有停車為之悲傷。何時才能天下太平,使人一消愁顏,重見天光啊?

作品鑑賞

魏武帝曹操有《苦寒行》,又名《北上篇》,概取詩首句「北上太行山」首二字「北上」名篇。李白此詩蓋取曹詩之旨,寫安史之亂爆發後北方備受叛軍蹂躪的苦難狀況。全詩格調低沉、蒼涼,極富感染力。

此詩以巧妙的設問開篇:「北上何所苦?」為找到答案,詩人以沉痛的心情審視難民們繞行的太行山:「北上緣太行」,找到這因自然環境而致的第一個原因:「磴道盤且峻,巉岩凌穹蒼。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岡。」山高路陡,車馬難行。隨即又放眼廣闊的政治背景:「沙塵接幽州,烽火連朔方。殺氣毒劍戟,嚴風裂衣裳。奔鯨夾黃河,鑿齒屯洛陽。」詩人找到了迫使人們遷徙的戰亂這一社會問題,是為另一個原因。雖然明了「何所苦」的原因,詩人卻無力為他們排解,只能以更加沉痛的筆觸描繪那悲慘的情景。從「前行無歸日」到「飢飲零露漿」十二句,詩人描述了「北上行」人們的慘狀。接着「嘆此北上苦,停驂為之傷。」詩人發出了長嘆,停下馬車,不忍再看,仰天狂呼:「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

這首詩筆觸極為細緻,追本溯源,刨根究底,描繪災民圖時由環境而哭聲,由哭聲而身體,由身體而行動,莫不窮形盡相,給人以極深的印象。此時詩人對月揮杯的飄逸、抽刀斷水的豪邁,統統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兩眼含淚的悲哀與深切的同情。

名家點評

元代蕭士贇云:「北上行,樂府征行曲,太白此詞則言從軍征戎之苦。」(《分類補註李太白詩》)

作者簡介

李白[3](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康震:大詩人李白的氣韻與風采

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

  1. 《北上行》 古詩文網
  2. 《北上行》 詩詞文句網
  3.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4. 「李白」詩詞全集(982首)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