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車刀副偏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副偏角)
前往: 導覽搜尋
 車刀副偏角
 

名稱:     副偏角

作用:    減小車削後的殘留面積,
從而減小表面粗糙度

取值範圍:     Kr′=5~15°

車刀副偏角是在基面中測量的,它是指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與進給反方向的夾角。

其主要作用是減小副切削刃與已加工表面之間的摩擦,以改善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切削深度ap、進給量f、主偏角Kr相等的條件下,減小副偏角Kr』,可減小車削後的殘留面積,從而減小表面粗糙度,一般選取Kr′=5~15°。

副偏角的作用

副偏角Kr′影響刀具的壽命和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增大副偏角,可減小副切削刃與已加工表面的摩擦,防止加工時產生振動。

減小副偏角有利於降低已加工表面的殘留面積高度,減小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但會加劇副後面與已加工表面的摩擦。[1]

副偏角的選擇原則

副偏角的選擇原則是:在保證表面加工質量和刀具壽命的前提下,儘量選用較小值。

一般情況下,當工藝系統允許時,儘量取小的副偏角。

外圓車刀常取Kr′=6°~10°,切斷、切槽刀kr′=1°~ 2°。

粗加工時可大一些,取kr′=10°~15°;精加工時可小些,取kr′=6°~ 10°。

為了減小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有時還可磨出,kr′=0°的修光刃。[2]

刀尖形狀及選擇

被加工表面上殘留的面積愈大,獲得表面將愈粗糙。

用單刃刀切削時,殘留面積只與進給量f 、刀尖圓弧半徑ro及刀具的主偏角kr、副偏角k1r 有關。

減小進給量f,減小主偏角、副偏角,增大刀尖圓角半徑,都能減小殘留面積的高度H ,也就降低了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

進給量f對表面粗糙度影響較大,但f值較低時,雖然有利於表面粗糙度值的降低,但影響生產率。

增大刀尖圓角半徑ro,有利於表面粗糙度值的降低。但刀尖圓角半徑的增加,會引起吃刀抗力的增加,而吃刀抗力過大會造成工藝系統的振動。

減小主、副偏角,均有利於表面粗糙度值的降低。但在精加工時, 主、副偏角對表面粗糙度值的影響較小。

為提高刀尖的強度和減小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常將刀尖修磨成三種形狀:修圓刀尖、倒角刀尖和倒角帶修光刃,如圖所示。

原圖鏈接來自搜狐如圖所示:刀尖形狀

a)倒角刀尖 b)修圓刀尖 c)倒角帶修光刃

1)倒角刀尖。如圖a所示,倒角刀尖也稱直線形過渡刃,其刃磨容易,常用於粗加工刀具。一般取,krε= kr/2,bε=0.5~2mm。

2)修圓刀尖。如圖b所示,修圓刀尖也稱圓弧形過渡刃,常用於精加工和半精加工刀具。

刀尖圓弧半徑rε增大時,可減小表面粗糙度值,且能提高刀具壽命,但會增大Fp,容易引起振動,所以rε不能太大。通常高速鋼車刀rε=0.5~3mm,硬質合金車刀rε=0.5~2mm。

3)水平修光刃。如圖c所示,水平修光刃是在刀尖處磨出一小段,kr′=0°的平行切削刃,即修光刃與進給方向平行,修光刃的寬度一般大於進給量,常取bε′= (1.2~1.5)fo它主要用於精加工和半精加工刀具。

具有修光刃的刀具,若切削刃平直,裝刀精確,工藝系統剛度足夠,即使在大進給量切削條件下,仍能獲得很小的表面粗糙度。[3]

視頻

7321車刀的刀具角度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