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內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內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428件/套,舉辦展覽3個,教育活動2次,參觀人數0.5萬人次。

簡介

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新建東街288號B區408-412,是一座以收藏、展示古代北方草原遊牧生活文物為主的、具有鮮明草原文化特色的非國有博物館[1]

由於歷史上遊牧民族頻繁的遷徙、遊動,遺留下的舊址遺蹟較為稀缺,文字史料也比較匱乏,北方草原文明史存在着大量學術難點、甚至有許多盲點,草原遊牧文化的實物遺存成了極為珍貴的世界性的史料。

館藏資源

內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館經過多年努力,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與精力對流散在各地珍貴的草原遊牧文物進行了搶救性的收集與保護,目前該館收藏了大量古代的鄂爾多斯青銅器、金銀器,也有歷代陶瓷玉器、古錢幣[2]、古代絲織品,還有許多反映蒙元文化的古代官印、巴斯巴文官印、帥令牌、花押等,從元代至清代的各類藏傳佛像、佛教用品等,共計3000餘件。

鄂爾多斯青銅文化是我國古代青銅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與北亞、歐洲草原地區的遊牧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淵源。它不僅吸收了中原青銅文明精巧的鑄造工藝,而且兼備了滇文化、巴蜀文化中青銅神器的詭秘怪異。該館收藏的鄂爾多斯青銅器種類齊全,系列完整,既有輕巧簡潔的青銅工具、兵器,也有極具生命力、造型奇特的動物飾件。如館藏的佇立羚羊條帶紋青銅鍑,八隻雄健傲立的大角羚羊環繞在一尊挺拔氣派的青銅鍑的外壁上,集中原青銅禮器端莊的造型與草原文明的動物紋飾於一身,十分罕見。又如青銅交頸貼金雙羊飾件,兩隻大角盤羊迎面相擁、雙頸交貼,兩隻羊的面部、角部貼金,構思精巧浪漫、造型奇特優美。藏品展現出草原遊牧民族不同時期的異彩繽紛的文化現象和民俗特徵。

2006年底由內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館發起,在內蒙古大學舉辦了「草原民俗文物展」,同時舉行了專題學術研討會。2007年內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館向鄂爾多斯博物館捐贈了274件(套)鄂爾多斯青銅。同時,該館與國內許多着名的文博機構及學術組織建立起緊密聯繫,積極開展文化、學術交流活動。

該館是一座具有鮮明地域文化及民族風格的主題展館,自開館以來吸引了大批海內外乃至世界各國學者及學術團體。一些歐美着名的學者對那些設計絕妙、工藝精美絕倫的藏品讚不絕口,認為這些內容豐富、脈絡清晰的藏品不僅填補了古代中國草原遊牧文化史學研究中的空白,也為解決世界史學界的一些國際學術難題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佐證。

視頻

內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館 相關視頻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談文物保護和利用
內蒙古美術館巡禮:彰顯草原文化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