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內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內卷

(网络流行词) 内卷,本意是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经网络流传,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该词于2020年12月4日,入选《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  并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屡次出圈,引起一波又一波的网络讨论。 

中文名內卷外文名involution流行時間2020年類型網絡流行詞拼音nèi juǎn

「內卷」本是一個學術名詞,在學術文獻中常用作「內卷化」。使內卷化概念得到發展的是兩位人類學家: 一位是戈登威澤,他將一類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後,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為新的形態,而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複雜的現象稱為「內卷化」。 另一位是格爾茨,他在印度尼西亞調查時發現,爪哇島資本缺乏、土地數量有限,加之行政性障礙等,無法將農業向外擴展,致使增加的勞動力不斷填充到有限的水稻生產中,農業內部變得更精細、更複雜。格爾茨用「農業內卷化」來概括這一過程。

最早的「出處」

是幾張名校學霸的圖片。大學生們刷爆朋友圈的幾張「內卷」圖片是這樣的:有的人騎在自行車上看書,有的人宿舍床上鋪滿了一摞摞的書。這些圖片最早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學霸之間流傳。之後,「邊騎車邊看電腦」的「清華卷王」等熱門詞語登上熱搜,相關的表情包也在不少大學生的社交軟件中出現。 人們日常討論中的「內卷」與學術概念「內卷」相同嗎?從網上一些流行文字中可窺一斑。有人說,「什麼叫作內卷?說白了就是過剩的人口投入到有限資源的爭奪之中」。有人把「內卷」用在了教育競爭上,如「招生名額是一定的,報考人數也是一定的,但有的學校開始補課,其餘學校擔心考分落後都跟着補課,結果所有人的考分都提高了,但錄取分數線也隨之提高了」。也有人把「內卷」用於職場競爭,如一些人為了在領導面前表現努力工作,經常不按時下班,其他人也如法炮製,最後形成大家都故意加班的局面。]

引申含義編輯

現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

社會評價

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輔導員於涵宇說:「內卷更多地表達一種消耗精力的死循環。其實作為輔導員,我個人也是能理解這種競爭和一定程度上的攀比心理,但是我們在和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就會更加希望學生要有意識去思考,不要讓自己進入這個陀螺式的死循環中。」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陳陽表示,無論是相對於個體而言,還是相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面對「內卷」都是一項挑戰。她表示:「學生自己需要想明白『我希望成為怎樣的人』;而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以及學生父母,需要想清楚『我們的教育目標是為了培養怎樣的人才』 『我們希望看到孩子成為怎樣的人』。」 [ 「內卷」一詞之所以在社會大眾特別是青年群體中流傳,是因為它所描述的社會現象引起了他們的共鳴。青年群體通過「內卷」這面鏡子既看到了投射其中的自己以及自己的生活,也看到了那些和自己有相同命運和處境的人;他們都對「被內卷」的現狀感到不滿和無奈。這種現象在社會心理學中被稱為共享現實。共同的「被內卷」感受形成一種社會氣氛,人們共同感受到一種強大的壓力,並選擇了同樣的「內卷」生活方式。

引用示例

例如,看電影(有限資源)時,當第二排的人由於前排遮擋而坐直時,後排的人(同行)也會紛紛坐的更高(競相付出努力)。本來坐着可以享受的電影,最終站着才能勉強看到(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